约翰福音13章–耶稣,慈爱的仆人
亚历山大·麦克拉伦关于约翰福音13-17章写道:“祂的讲话如此简单,却如此深刻,绝无仅有。”神的心如此向我们显明出来,也是绝无仅有的。基督在上殿里所说不朽坏的话,是祂在言语上最大的启示,正如十字架是祂在行为上最大的启示一样。”
A.耶稣洗门徒的脚。
1. (1) 耶稣在被捕前和祂门徒的最后一次会面。
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
a. 逾越节以前: 这给了我们一个时间参考。耶稣要和祂的门徒们分享最后一餐,学者们对于这餐饭的时间有不同的意见,有些人认为是在逾越节当天,有些人认为是逾越节的晚宴但是提前一天庆祝的。
i. 时间顺序是个问题,因为从某些经文看,耶稣似乎是在逾越节那天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但在其他经文中,耶稣似乎是在逾越节的第二天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这个问题有许多潜在的解答方式,但很难说哪一个是最终答案。
ii. “表示‘侧身挨近’的动词[约翰福音13章23节]表明,虽然这餐饭是在‘正式的逾越节’之前吃的(第1节),但参与者却把它当作逾越节的一餐。”(布鲁斯)
iii. 这场争议形成了基督徒之间的一个实际分歧。从上古以来,西方基督教世界一直使用无酵圣餐饼,东方基督教世界一直坚持饼要发酵。东方断言,最后的晚餐是在百姓吃逾越节晚宴的前一天晚上吃的,这是正确的,并且据此推断,它是与普通的有酵饼一起吃的。西方断言, 我们的主和十二个门徒所吃的逾越节晚餐是在真正的逾越节,正如祂自己所称的(路加福音22:15),所有对观福音书的作者也是这样表达的, 并据此推断,这是按着完整的摩西律法吃的, 因此吃的是无酵饼。”(特伦奇)
b. 耶稣知道自己的时候到了:耶稣的一生都在盼望这时候的到来。祂知道那时候还没有到(约翰福音2:4)。直到这个时候,耶稣都享有独特的保护,因为祂的时候还没有到(约翰福音7:30, 8:20)。现在,耶稣知道自己的时候到了。祂在约翰福音12:23-27中提到这一觉知,甚至说我就是为这个时候而来。
i. 的确,祂的时候到了。耶稣的公共事奉结束了。将近24小时后,祂将被挂在十字架上。这是末日的开始,耶稣利用这最后宝贵的时刻来服侍和预备祂的门徒。
c. 离世归父:约翰福音13:1并没有特别提到十字架,但却在每一个字上都投下十字架的影子。我们在祂的时候到了中,看见十字架的影子。我们在爱他们到底中,看到十字架的影子。但我们也在离世中看到十字架的影子。措辞很柔和,但在柔软的封面下有一个铁硬的现实。耶稣只会通过十字架离开这个世界。
i. “当一个人要到一个遥远的国家去,与外面的世界做了一切必要的事情之后,祂就愿意把剩下的几个小时花在家庭的亲密无间中。”(莫里森)
d. 爱: 耶稣当然爱祂的门徒。祂指引他们,教导他们,关心他们,保护他们。耶稣所赐给他们的,已经超过任何一个老师或领袖所能给的。
e. 爱属自己的人: 耶稣爱所有的人,也爱属自己的人。并不是说耶稣的爱是不同的,而是这种爱的关系的状态是不同的。耶稣对属自己的人的爱更大,因为这有回应,爱也回应爱。
i. 耶稣为所有的人做了一些事。祂为一些人,就是世间属自己的人,作了一切的事。
ii. “神对 ‘世人’更广泛的爱(约翰福音3:16) 并没有被耶稣对祂的朋友们的这种爱所取代,但是祂的门徒们充分经历了这种爱。”(布鲁斯)
iii. 这些门徒和所有的门徒过去是、现在也确实是属自己的,属于耶稣。
• 他们是属自己的,因为祂拣选了他们。
• 他们是属自己的,因为祂把自己给了他们。
• 他们是属自己的,因为父将他们赐给祂。
• 他们是属自己的,因为祂很快就会将他们赎买。
• 他们是属自己的,因为祂征服了他们。
• 他们是属自己的,因为他们顺服了祂。
f. 就爱他们到底:耶稣爱属自己的。但祂没有停止这种爱。祂会爱他们到底。短语到底的意思是“在最大程度上,极度地”。
i. “‘在最大程度上’比钦定本圣经的“到底”更好地诠释了最初的eis telos。意思并不是说耶稣只爱祂的门徒到祂侍奉的尽头,而是说祂的爱没有止境或界限。”(坦尼)
ii. 到底意味着耶稣在世上生命的终结。虽然门徒弃绝了祂,祂却不放弃他们。虽然他们不再想耶稣的事,只想他们自己,耶稣却从来没有停止为他们着想。谁的问题更严重——耶稣的还是门徒的? 谁更关心另一方? 祂爱他们到底。
iii. 到底意味着一段永不会结束的爱。耶稣永远不会停止爱属祂自己的。这不是一种来去匆匆的爱,今天还在,明天就会消失。
iv. 到底意味着爱到极致。有些翻译版本是“爱到极点”。耶稣为我们把祂的爱杯斟到杯底。
2. (2-3) 犹大的心和耶稣的心。
吃晚饭的时候,(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又要归到神那里去。
a. 吃晚饭的时候: 一些古代手稿记载的是晚餐正在进行中,而不是晚餐已经结束。这很可能是更合理的,其区别在古希腊手稿中仅是一个字母之差。
i. “‘晚餐正在进行中’是比‘晚餐已经结束’更可取的解读,主要是因为它的续篇(13章30节)清楚地表明,晚餐还没有结束。关键是,当耶稣从桌子旁站起来,开始给门徒洗脚的时候,晚饭已经开始了。”(布鲁斯)
ii. “一些手稿上出现的是正在结束(genomenou),而另一些是‘正在进行中’(ginomenou)。这两种解读都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塔斯克)
b. 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加略人犹大心里,或者更好的翻译是,魔鬼已经决定,要让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卖耶稣。撒但找了一个人来卖耶稣,并且很可能已经培养犹大很长时间了。现在做出了决定。犹大是他的人。
i. 布鲁斯更倾向于认为是魔鬼心中充满对耶稣的邪恶冲动,魔鬼把这种冲动从他的心里传给了犹大。
c. 耶稣知道父已经将万有交在祂手里,这并不是祂这时候才知道的。几年前,耶稣在传道的时候说,父爱子,已将万有交在祂手里(约翰福音3:35)。 但这就意味着,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在这个特殊的情况下,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祂手里这一事实是很重要的。
i. 这很重要原因在于这个特殊的时候。耶稣将要面对钉十字架的痛苦和站在罪人的位置上面对父神义怒的恐惧。与此同时,耶稣是以胜利者而不是受害者的身份进入了这个境地。祂本可以随时想要退出就可以退出,因为父已经将万有交在祂手里。
ii. 这很重要是因为当时的环境。耶稣正要放下身段,弯下腰来,谦卑地侍奉祂的门徒。祂这样谦卑地服侍人,并不是出于软弱。祂这样做是因为父已将万有交在祂手里。
iii. 福音书通常不会告诉我们耶稣行为背后的动机或想法。这里是不同的。约翰在接下来的章节里告诉了我们耶稣为什么洗他们的脚,并充满爱地对他们说话。或许约翰问了耶稣,耶稣就告诉了他。
iv. “约翰对耶稣内在意识的描述比对观福音书更多,要么是因为他更善于观察,要么是因为耶稣信任他因而与他分享的更多。”(坦尼)
d. 且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又要归到神那里去:耶稣不仅知道自己的权柄,也知道祂与神的关系。祂知道自己的身份,从神出来的,又要归到神那里去。祂既知道自己过去与父神同在,将来与父神同在,就定意在如今荣耀祂。
i. 有时在要求得到更好的对待时,人们会想或者说,“你知道我是谁吗?”耶稣比任何人都了解祂的伟大,这使祂能更好地对待别人,而不是期待别人对自己更好。
ii. “祂从晚餐中站起来,穿上奴仆的衣裳,摆出奴仆的架势,正是出于祂对自己神圣的出身和归宿的认识。因为祂实在是神的仆人,正如以赛亚书上所说,祂是神完美的仆人。”(塔斯克)
3. (4-5) 耶稣洗门徒的脚。
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
a. 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 约翰用简短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耶稣在那个难忘的夜晚所做的非同一般的事。我们有这样一种感觉,约翰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多年以后的事了,但他仍然记得每一个细节。
i. “约翰的叙述读起来就像一个目击者带着惊奇和悬念看着——短句断断续续。”(特伦奇)
ii. “整个令人震惊的场景中的每一步都深深地印在约翰的脑海里。接着,祂把水倒在盆子里,这盆子是主人为必要的安排而准备的。”(道兹)
b. 就洗门徒的脚: 在这意味深长的时刻,耶稣做了一件看起来几乎是疯狂的事。祂开始做家里最低等的仆人的工作。祂开始洗门徒的脚。
i.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在受十字架折磨之前的晚上,耶稣想的不是祂自己。祂想的是祂的门徒。真的,这就是爱他们到底。毕竟,耶稣的门徒待祂并不好,甚至要更坏,完全抛弃祂; 但祂爱他们。
ii. 耶稣专心给他们洗脚。祂把工作做得很彻底。首先,祂离席站起来。然后耶稣脱了衣服,这衣服是要提醒祂,还有几小时,祂就要被脱了衣服,钉在十字架上。耶稣就拿一条手巾束腰。最后耶稣把水倒在盆里。如果耶稣只是想展示一个仆人的形象,祂会让一个仆人或一个门徒做所有这些准备工作。然后,祂会迅速地拿一块湿布在几只脏脚上擦一擦,然后任务就算完成了。这将给人一种仆人的形象和爱的领导,但耶稣却全心做了这项工作。
iii. 这是一种极端的奴性行为。根据犹太人关于夫子和他的门徒之间的关系的律法和传统,夫子没有权利要求或期望他的门徒给他洗脚。夫子给他的门徒洗脚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c. 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耶稣绕着桌子,给门徒洗脚,擦干他们的脚,这是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路加福音22章23节说,门徒们进入房间时争辩的是谁是最大的。耶稣所做的,显示了真正的伟大。
i. 按照惯例,在客人进门时,尤其是在这种正式的宴会上,最低级的仆人要为他们洗脚。由于某种原因,当耶稣和祂的门徒们进房间的时候,这并没有发生。他们吃饭时脚是脏的。
ii. 这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尴尬。首先,因为他们穿的凉鞋和所走的路、他们的脚很脏。第二,门徒们在一张被称为triclinium的桌子上吃了一餐正式的饭。这是一张低(咖啡桌高)的u型桌子。客人们坐着,他们在宴会上的地位反映在他们与主人或领导者坐的远近距离上。因为桌子很低,他们没有坐在椅子上。他们靠在枕头上,脚放在枕头后面。没洗过的脚很容易看到,也许还能闻到。
iii. 门徒中没有一个人愿意洗彼此的脚。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乐意为耶稣洗脚。但是,如果他们不给别人洗脚,就不能给耶稣洗脚,给别人洗脚就等于承认自己在竞争门徒阶层最高职位的对手中处于劣势,这是无法容忍的。所以所有人的脚都没有洗。
d. 就洗门徒的脚。在这一切的事上,耶稣为门徒演绎了一个比喻。耶稣知道行动胜于言语。因此,当祂想要教导那些骄傲、争论的信徒什么是真正的谦卑时,祂不只是说出来,而是表现出来。祂以一种阐明替属自己的所做的全部工作的方式展示了出来。
• 耶稣离席(休息和舒适的地方)站起来。
• 耶稣从天上的宝座上站起来,那是祂安息和舒适的地方。
• 耶稣脱了衣服,拿掉祂的外衣。
• 耶稣放下祂的荣耀,脱掉天上的外衣。
• 耶稣拿一条手巾束腰,准备工作。
• 耶稣以仆人的形式出现,并预备作工。
• 耶稣把水倒在盆里,预备要洗。
• 耶稣流出祂的血来洁净我们,使我们脱离罪和刑罚。
• 耶稣洗完他们的脚,又坐下(约翰福音13:12)。
• 耶稣洁净了我们,就坐在父神的右边。
i. 这是一个行动中的比喻,阐明了谦卑服侍的伟大原则,这在十字架上得到了最高的体现。”(莫里斯)
ii. “祂既知道自己是从神来的,又要归到神那里去,又知道即便自己跪在那些人面前,父已将万有都交在祂手里。祂是怎么行的呢?胜利? 展现祂的荣耀? 炫耀祂的能力? 要求服侍? 拿一条手巾束腰,洗门徒的脚。”(麦克拉伦)
iii. “神的形像并不能被奴仆的形像代替。祂只是以仆人的形式显现。给门徒们洗脚的时候,虽然门徒们当时还不明白,却看见这成肉身的道罕见地展现权柄和荣耀,也是父神本质的少有的彰显。”(布鲁斯)
iv. 几十年后,当彼得写信给基督徒谈论谦卑时,他是这样说的: 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彼得前书5:5)。更直接地说,彼得写道:“把谦卑的围裙裹在自己身上。耶稣在这里所做的事留在了他的心里。
4. 耶稣克服彼得的反对,洗了他的脚。
挨到西门彼得,彼得对他说,主阿,你洗我的脚吗?耶稣回答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
a. 你永不可洗我的脚:也许彼得想: “其他的门徒让耶稣洗他们的脚,他们都错了。祂要我们抗议,说祂太伟大了,我们太不配让祂洗我们的脚。于是,彼得给出了这个戏剧性的声明。
i. “这是一种过分的谦虚,一种骄傲的谦逊。”(特拉普)
ii. 与此同时,彼得显然对耶稣如此谦卑的服侍感到不舒服。相比之下,耶稣仆人的心肠让彼得和其他人看起来很骄傲。
iii. “我的这个词并不是强调的。洗脚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正要做这事的人冒犯了他。”(阿尔福德)
b. 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份了。彼得必须接受从耶稣来的这一行为。祂成了我们的榜样。如果我们不接受耶稣谦卑的服侍来得洁净,我们就与祂无份。
• 彼得传天国的福音、奉耶稣的名赶鬼,自己的脚却仍需洗净。
• 彼得看到耶稣在祂的荣耀中与摩西和以利亚一起变相,这是一次奇妙的属灵经历,但他的脚仍然需要洗净。
• 彼得自己的脚在水面上行走,表现出惊人的信心——但他的脚仍然需要洗净。
i. 洗脚是关于谦卑的有力一课,但还不止于此。这也表明耶稣与那些没有被祂洁净的人之间没有交通,没有很深的联结。
ii. “同样善意但虚假的谦卑会阻止他(也确实阻止了许多人)弯腰从主手中接受属灵的洁净,这属灵的洁净是与主有份所绝对必要的。”(阿尔福德)
iii. 我们很感恩耶稣没有说,你若没有大的圣洁,就与我无份了。我们很高兴祂没有说,如果你不是圣经专家,你就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与耶稣有份是以简单地从祂那里接受一些东西开始,而不是我们自己要成就什么。
iv. 耶稣的这段话也告诉我们,字面上的洗脚并不那么重要。犹大的脚也洗过了,但他与耶稣无份,在这里所表达的意义上,犹大并没有让耶稣洗他的脚。
v. “重要的不是洗过的皮肤,而是接受耶稣卑微的服侍。”(莫里斯)
5. (9-11) 彼得要耶稣给他洗全身。
西门彼得说,主阿,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耶稣原知道要卖他的是谁,所以说,你们不都是干净的。
a. 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 彼得要求全身都要洗,这样的要求标明他仍然不愿意让耶稣照祂自己的意思去做。彼得想告诉耶稣该怎么做。虽然耶稣是众人的仆人,祂仍然是神所拣选的领袖。祂不允许彼得控制局面,把事情引向错误的方向。
i. “彼得的谦卑足以让他看到让耶稣给自己洗脚的不协调: 但却不够深刻,不足以让他意识到他这样反对和命令他的主人是多么不协调。”(道兹)
ii. “刚才他还说他的主人做得太多了,现在却说他做得太少了。”(道兹)
iii. 有时候,我们通过接受别人的服侍来表现出仆人的心。如果我们只服侍别人,而拒绝被服侍,这可能是一个根深蒂固、隐藏得很好的骄傲的标志。“人的谦卑并不始于服侍别人;而是从准备接受别人的服侍开始。因为我们在服事人的时候,可以有许多的骄傲和纡尊降贵。”(坦普尔)
b. 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 在圣经中使用身体清洗作为属灵洁净的例子的悠久传统中,耶稣教导说,有一种最初的洁净与一直都在进行的洁净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在我们对耶稣的信靠和祂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之中洗澡;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次就成就的。然而,在这之后,我们必须不断地在与耶稣的关系及对祂的信靠中得洁净。
i. “神的祭司,最初分别为圣的时候,从头到脚被洗净,就这样受洗成为圣所的祭司; 每逢他去献祭的时候,人就把他的脚和手放在盆里洗净。”(司布真)
6. (12-14) 耶稣解释祂所做的事,并呼召祂的门徒效法祂。
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对他们说,我向你们所作的,你们明白吗?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是。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
a. 我向你们所作的,你们明白吗:耶稣的一生对门徒来说都是一门功课和一个榜样。在这里,祂觉得有必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祂刚才的教导。洗他们的脚是有深刻的含义的,耶稣要他们理解其中的含义。
b. 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耶稣承认并鼓励了门徒对祂的委身。祂是他们的夫子,也是他们的主,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没有其他的夫子或主。
c. 你们也当彼此洗脚:作为他们的夫子和主,耶稣命令他们要向彼此显出同样的谦卑和牺牲的爱。耶稣的榜样应当引导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凡跟随耶稣基督的,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凡称呼祂为夫子和主的),但对于那些在神的子民中作为或渴望成为领袖的人,更是如此。
i. “如果我们能为神子民中最卑微的做任何善事或爱心的事,我们应该乐意去做——做神仆人的仆人。”(司布真)
ii. “你们也当彼此洗脚: 有人试图用洗脚的礼成全这事。当然,如果这是以正确的心态做的,可以成为一个祝福,但耶稣在这里指的不是仪式。“每年他们都要举行一场戏剧性的洗脚仪式,他们完成了这个空洞又赤裸裸的仪式后,就认为自己很好地履行了这个职责,然后就可以蔑视他们的弟兄了。不但如此,他们洗了十二个人的脚之后,就把基督的众肢体都严刑拷打了一番,就等于在基督的脸上吐唾沫。这种仪式性的闹剧完完全全是对基督的无耻嘲弄。无论如何,基督在这里讲的都不是一年一次的仪式,而是告诉我们要在一生中都随时准备好为弟兄们洗脚。”(加尔文,被莫里斯引用)
iii. “主教、修道院院长和君主们在传统上为穷人洗脚的时候,在毛蒂星期四要举行正式的仪式,这可能是为了纪念我们主的行为,但就这件事的性质而言,它几乎不能实践耶稣教导的精神。”(布鲁斯)
d. 彼此洗脚:我们像门徒一样,乐意为耶稣洗脚。但是祂告诉我们要彼此洗脚。我们为彼此所做的任何事,只要能洗去这个世界上的污垢、失败和沮丧的尘埃,那就是洗脚。
i. 我们常常容易批评那些脚脏的人,而不是洗他们。“在他们所批判的世界上: 这是公共媒体的事,也是私人圈子的事。你听那些流言蜚语是怎么说的,‘你看见那个地方了吗?那个人今天早上一定走了一段多么可怕的路啊:看他的脚!你看,他已经陷在泥潭里很久了,因为他身上还有痕迹。“世界就是这样。基督的方式是非常不同的。祂什么也没说,只是拿起盆子开始洗去污秽。不可论断人,也不可定人的罪,总要将所犯的错误改正过来。”(司布真)
ii. 如果我们要互相洗脚,应该注意水温。有时我们试着用太烫的水去洗别人——我们太热情了。有时候我们的水太冷了——我们对他们的心太冷,太遥远。需要温度适中。我们还应该记住,我们不能干洗别人的脚。耶稣以道洗我们 (以弗所书5:26),我们应该用同样的“水”去服事别人。
7. (15-17) 效法耶稣谦卑事奉的重要性。
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a. 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耶稣远不仅是门徒们的榜样,他们所需要的也不仅仅是一个榜样。然而,耶稣确实是那些门徒和所有跟随祂的人的榜样。他们必须把祂作为态度和行为的榜样。
i. “我们中有太多的人自称非常愿意相信耶稣基督是我们灵魂的清洁剂,但他们却不愿意接受祂的榜样作为我们生活的模式。”(麦克拉伦)
b. 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若是耶稣,我们的主人,也是差我们的,这样谦卑地服侍,那么祂的仆人和奉差遣的人就更当如此谦卑侍奉了。
i. 差人:“翻译成‘差人’的这个希腊名词的出现,在这卷福音书中是唯一的一个,所表达的并不是正式的意义。”(布鲁斯)
ii. “祂给那奉差作使徒的应许,就是必然与自己和神同归于一。”(道兹)
c. 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谦卑和做仆人的理论并没有多大的价值。但仆人的行为讨神喜悦,成全我们的呼召,带来祝福和喜乐。
i. “如果在教会里有一个职位,工人必须努力工作,却得不到感谢,那你就去做,并为之欣喜。如果你能做一件事,这事很少有人会主动去做,或者很少有人会欣赏做这事的人,那你要用神圣的喜悦去做这件事。渴望卑微的工作,当你得到它的时候,你要满足于继续做下去。很少有人会急着去做卑微的工作,寻求这些的时候,你不会与任何人抢夺什么。”(司布真)
B.耶稣向犹大表达祂的爱之后就打发他走。
1. (18-20) 耶稣揭露,同席的人要卖祂。
我这话不是指着你们众人说的,我知道我所拣选的是谁。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 如今事情还没有成就,我要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可以信我是基督。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
a. 我知道我所拣选的是谁: 当耶稣选择一个人时,祂了解他们。除非知道他们是谁、会做什么,否则耶稣不会选择他们。重要的是,耶稣要告诉门徒,祂对即将发生在祂身上的背叛并不感到惊讶。
b. 用脚踢我:说这话的时候,耶稣心里想的是诗篇41:9。这有一种背信弃义、意想不到的攻击或残酷地利用某人的意思。在圣经文化中,热情好客和共享餐桌的意思是,如果一个同我吃饭的人后来真的用脚踢我,那是极大的背叛和出卖。
c. 如今事情还没有成就,我要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可以信我是基督:耶稣没有对门徒说,祂刚刚得知他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祂。祂一直都知道。耶稣说这话,是要叫那忠心的门徒,仍旧信祂。
d. 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耶稣提醒祂的门徒们,就是忠心的人和犹大,祂的工还没有完。犹大不会胜利; 耶稣的工作将继续,这些门徒们将作为祂的代表被差遣。祂也想让犹大知道,拒绝祂就意味着拒绝差遣耶稣的神。
2. (21-26) 耶稣指出犹大是出卖祂的人,并最后一次向犹大表达祂的爱。
耶稣说了这话,心里忧愁,就明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门徒彼此对看,猜不透所说的是谁。有一个门徒,是耶稣所爱的,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西门彼得点头对他说:你告诉我们,主是指着谁说的。那门徒便就势靠着耶稣的胸膛,问他说:主阿,是谁呢?耶稣回答说: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耶稣就蘸了一点饼,递给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
a. 心里忧愁: 犹大的背叛使耶稣心里忧愁。耶稣并不是没有感情,也不是在感情上脱离了祂将受的苦难。祂爱犹大,也为犹大的缘故忧愁,甚至超过为自己的缘故。
i. “虽然约翰把耶稣描绘成控制局面的人,但他不希望我们认为耶稣对所经历的事情无动于衷。”(莫里斯)
b.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通过揭露他们中间有一个人是叛徒,耶稣表明这一切都在祂的掌控之中。祂并不感到惊讶。
c. 猜不透所说的是谁:其他的门徒并不知道是犹大。从这个意义上说,犹大没有任何可疑之处。他们在想是否耶稣指的是某种意外的、并非提前计划好的、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能犯下的一种背叛(马太福音26:22)。
d. 西门彼得点头对他说:“你告诉我们,主是指着谁说的?”彼得问约翰这个问题(这里提到是耶稣所爱的门徒),可能是因为想采取预防措施。彼得不能悄悄地问耶稣,就问约翰。
i. “彼得向耶稣所爱的门徒示意,想要知道叛徒的身份,这表明他并不在耶稣旁边; 否则他可以直接问耶稣。”(塔斯克)
ii. 耶稣所爱的: 约翰在他的福音书中四次这样提到自己,每次都以某种方式与十字架相连。
• 这里,在上层的房上(约翰福音13:23)。
• 在耶稣的十字架旁(约翰福音19:26)。
• 在空坟墓旁(约翰福音20:2)。
• 在加利利海与复活的耶稣一起 (约翰福音21:20)。
iii. “我们知道一定是约翰,原因有很多;但他仍然没有这么说。他把约翰藏在耶稣的爱后面,这就证明约翰在基督的爱里有荣耀,却没有自夸。”(司布真)
a. 靠着耶稣的胸膛,问祂说: “在这样特殊的或礼仪性的宴会上,他们会围着一个u形的桌子趴着,左肘支着,右手吃饭。”从约翰在耶稣旁边的位置看,他似乎可以往后靠,离耶稣足够近,能够小声地和耶稣说话。
i. “耶稣的两边各有一个门徒。一个是神圣的约翰,另一个是魔鬼犹大。其中一个是启示的先知,另一个是沉沦之子。”(司布真)
ii. “首要位置是在主要人物的左边,因此稍稍落在主要人物的后面。次要位置是在他的右边,在那个位置的客人会把头靠在主人的胸前。很明显,这就是那位被爱的门徒所处的位置。”(莫里斯)
iii. “正常的餐桌姿势是坐着的,正如拉比资料所显示的那样,这一点很清楚; 斜靠是专为婚宴等特殊宴会而保留的姿势。”(布鲁斯)
iv. “‘靠着’这个动词表明,虽然这顿饭是在‘正式的逾越节’(约翰福音13:1)之前吃的,但参与者仍然把它当作逾越节的筵席。”(布鲁斯)
b. 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 给蘸过的饼代表着特殊的荣耀,就像宴会上的吐司。这是礼貌和尊重的标志。
i. “犹大有可能坐在了主要的位置。从马太福音的记载来看,很明显,耶稣可以对他说话,而不被其他门徒听见(马太福音26:25)。”(莫里斯)
ii. “当耶稣从普通的菜肴中拿出一块特别的食物给犹大时,就像通常的主人向尊贵的客人提供食物一样,这是神圣之爱的标志,它总是寻求以善胜恶。””(塔斯克)
iii. 有时,我们想象人们反对我们,而事实并非如此,这让我们多疑、不愉快甚至害怕。耶稣知道犹大反对祂,但祂的爱和良善似乎因此变得更大而不是更小。耶稣甚至给了犹大悔改的机会,并没有让其他的门徒知道祂是叛徒。
iv. 早前的晚餐中,洗脚显示出一定程度的自我牺牲的爱和服侍,是在十字架之前没有看到过的。现在,把蘸过的饼给犹大,显示出在十字架之前对敌人的爱之深。
v. 耶稣让约翰知道了背叛者是谁,似乎其他的门徒都不知道。约翰没有阻止或反对犹大,也没有解释原因。也许他并没有立即领会耶稣所说的话,或者如此震惊以致一时糊涂。
3. (27-30) 犹大的离去。
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稣便对他说:你所做的,快做吧!同席的人没有一个知道是为什么对他说这话。有人因犹大带着钱囊,以为耶稣是对他说:你去买我们过节所应用的东西,或是叫他拿什么赒济穷人。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
a. 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犹大心里已经想要卖耶稣(约翰福音13:2)。然而当犹大拒绝接受耶稣的爱和恩惠时,他内心的某些屏障就被打破了,撒旦就进入了他的心。
i. “犹大接受了sop,表明他完全不受爱的感召; 从那一刻起,他就完全成了撒旦的工具。”(塔斯克)
ii. “若没有犹大的准许,撒但就不能入他的心。如果他愿意对敌人说“不”,他主人的所有代祷力量都在,都能帮助他、坚固他。”(布鲁斯)
b. 你所做的,快做吧: 耶稣知道犹大现在已经不会受任何良心或心灵的感召了。按照他的计划,最好还是把它做完。犹大相信现在他是主人了; 耶稣不得不面对犹大将要做的事。这种错觉越早结束越好。
i. 马太福音26章25节告诉我们耶稣对犹大说的另一件事。当耶稣说他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他的时候(约翰福音13:21),他们都问:是我吗?(马太福音26:22)。当犹大坐在耶稣旁边问这话的时候,耶稣私下对他说,你说的是(马太福音26:25)。重点是,犹大知道耶稣知道这个门徒会背叛他的主人。
ii. “当时有两件事引起了他的兴趣:一是确信他被人发现了;另一件事是他仍然被深爱着的美妙确据,因为这饼的礼物是友谊的象征。他把自己的心对他们两人都关上了;当他向基督关闭他的心时,也向魔鬼敞开了他的心。”(麦克拉伦)
a. 同席的人,没有一个知道: 如果他们(尤其是彼得)知道了,他们就会阻止犹大。他们以为犹大要代表这个团体做一些事,或者付饭钱,或者给穷人一些东西。
i. 给穷人一些东西:“我们的主和祂的门徒,素常靠公共慈善度日,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他们却把他们所得到的施舍给别人。从中我们学习到,即使是那些依靠慈善生活的人,也要与那些处于更大的痛苦和匮乏中的人分享。”(克拉克)
b. 立刻就出去:嘴里还带着那块表明耶稣慈爱的饼的味道,他离开了他的主人和其他的门徒,进入到夜间了。也许在晚宴的早些时候发生的事情让犹大决定他不想和一个洗脚的弥赛亚、一个会做出如此卑微行为的弥赛亚有任何关系。
i. “然而,他的行为不仅仅是偶然的背叛; 他把自己出卖给了邪恶的力量。”(坦尼)
ii. 犹大告诉我们,堕落的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榜样或者好的教导。犹大有最好的榜样和最伟大的老师,却仍然迷失了方向。
C.一条新的诫命。
1. (31-32) 耶稣宣告十字架是至高的荣耀,而不是至高的羞辱。
他既出去,耶稣就说:如今人子得了荣耀,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荣耀。神要因自己荣耀人子,并且要快快的荣耀他。
a. 如今人子得了荣耀:犹大离开的时候,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齐备,要把祂拿住,审判,凌辱,定罪,鞭打,钉十字架,埋葬。祂说要来的死是荣耀(约翰福音12:23)。现在就要发生了。
i. “犹大的存在,并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样,阻碍了这荣耀所带来的大成就,而是他出去做的事,才是那大事成就的真正开始。”(阿尔福德)
b. 荣耀……荣耀……荣耀……荣耀……荣耀: 耶稣在两节经文中五次提到荣耀。全世界都有充分的理由看着十字架,说:“受辱了,蒙羞了,受咒诅了。”耶稣看着十字架,知道在十字架上会成就什么,可以实在地说:“得了荣耀”。
i. “十字架最清楚地显明了耶稣的心; 对耶稣来说,被人认识就是得荣耀。耶稣的爱将以一种新的方式显现。“如果祂的死是祂的荣耀,那一定是因为在死中,有一件事是无论怎样的生都无法完成的; 不管多么睿智和温柔的言语; 不管多么具有恢复性和医治性的工作力量都无法完成的。”(麦克拉伦)
ii. “当耶稣谈论荣耀的时候,祂望着十字架。奥利金用“谦卑的荣耀”这个让人震惊的短语来表达这种荣耀的概念。”(莫里斯)
iii. “祂以自己的死为荣耀,看荆棘冠冕比所罗门的冠冕更宝贵。祂以鞭痕为亮点,脸上的伤痕为金块,伤口为宝石,唾沫为香膏,十字架为宝座。”(特拉普)
2. (33) 耶稣清楚地表明祂即将离开。
小子们,我还有不多的时候与你们同在;后来你们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我曾对犹太人说过,如今也照样对你们说。
a. 小子们: 在福音书中,这是耶稣把祂的门徒们称为小子们的唯一地方。意思并不是侮辱。而是带着一种温柔、关怀和对他们目前对祂的依赖和不成熟的认识。
b. 我还有不多的时候与你们同在……但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对门徒来说就好像地震一样。他们已经放弃了一切来跟随耶稣,并且期待当耶稣以弥赛亚的身份在政治上控制以色列的时候,他们也可以成为政府的高级官员。三年之后,他们却听到祂说祂要离开。
3. (34-35) 耶稣讲了一条新的诫命。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a. 一条新命令: 这里用来表示 “新”的特定古希腊词暗示着新鲜的意思,或“陈旧”的反义词,而不是“新进的”或“不同的”。这条命令并不是刚刚发明出来的,而是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
• “‘新’(kainen)意思是新鲜,或者‘陈旧’的反义词,而不是简单的‘新近的’或‘不同的’。’”(坦尼)
• “‘最后的晚餐’的周年纪念,濯足星期四就是以‘新命令’(拉丁武加大译本圣经中的mandatum novum)命名。”(布鲁斯)
b. 彼此相爱:我们本以为新的命令是要我们格外地爱耶稣。相反,耶稣引导他们和我们彼此相爱,强调耶稣基督的门徒之间当有一种特别的爱。
c. 我怎样爱你们: 爱的命令并不是新的; 但是耶稣所显示的爱的程度是新的,就像十字架所显示的一样。从祂的榜样中,爱有了新的定义。
i. “我们要像爱自己一样爱我们的邻舍,但我们要像基督爱我们一样爱我们的基督徒同胞,基督爱我们远远超过我们对自己的爱。”(司布真)
d. 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耶稣说,爱是祂门徒的印记。并不是说对外部世界的爱不重要或无关紧要,但这不是首要的。门徒训练还有其他的方法,但都是在这个标记之后。
• 耶稣会通过我们对彼此的爱,将我们标记为祂的门徒。
• 我们可以通过彼此相爱来标记自己是祂的门徒。
• 通过我们彼此间的爱,世界可以认出我们是祂的门徒。
i. “因此,特土良报告说,他那个时代的异教徒(在这本福音书出版一个世纪之后)指着基督徒说,‘看看他们是多么地彼此相爱!’”(布鲁斯)
4. (36-38) 耶稣预言彼得不认祂。
西门彼得问耶稣说,主往哪里去。耶稣回答说,我所去的地方,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后来却要跟我去。彼得说,主阿,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我愿意为你舍命。耶稣说,你愿意为我舍命吗?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
a. 主往哪里去? 彼得(和其他门徒)还不明白耶稣的话。彼得也许以为耶稣要留下他们去走一段很长的路。彼得想要更多的解释。
b. 我所去的地方,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后来却要跟我去。彼得不明白,耶稣却明白。耶稣知道彼得现在不能跟从祂到死,后来却会。
c. 主啊,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 彼得知道他是耶稣的门徒,门徒的责任就是跟从拉比。彼得觉得自己如此委身做耶稣的门徒,不但要跟从祂,还愿意为你舍命。
i. 我们相信彼得。他当时可能会为耶稣死,但后来他失败了,因为他的委身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的,而在即将到来的危机中,情感会让他失败。
ii. 我们可以说犹大否认耶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彼得不认耶稣是偶然和一时的。彼得的否认是可怕的,但这与犹大所做的不同。
iii. “当彼得的行为不再建立在情感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和圣灵的能力上时,我们就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彼得。基督必须先为彼得死,彼得才能为祂死。”(克拉克)
a. 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放胆说,他要跟从耶稣,甚至为祂死。然而,当考验来临时,他甚至不能忍受因耶稣而被嘲笑。对他来说,一个婢女的舌头甚至比刽子手的剑还要锋利。第二天黎明之前,他会三次否认他曾认识耶稣。
i. “当彼得抗议时,我们的主向他表明,祂比彼得自己更清楚潜伏在他内心的所有弱点。”(摩根)
ii. “公鸡叫是罗马人四个守夜中的第三个,在午夜和黎明之间。”(布鲁斯)
iii. 这否认在彼得的记忆中是刻骨铭心的。彼得在使徒行传3章中讲道时,指责他们不认耶稣(使徒行传3章14节)。在他生命的最后,他描述一些危险的人是那些不认主的人(彼得后书2:1)。
(c) 2020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