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23章——耶稣受审、死亡和被埋葬。
A.耶稣在彼拉多和希律面前受审。
1.(1-7节)在彼拉多面前第一次受审。
众人都起来,把耶稣解到彼拉多面前,就告他说:“我们见这人诱惑国民,禁止纳税给凯撒,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彼拉多问耶稣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的是。”彼拉多对祭司长和众人说:“我查不出这人有什么罪来。”但他们越发极力地说:“他煽惑百姓,在犹太遍地传道,从加利利起,直到这里了。”彼拉多一听见,就问:“这人是加利利人吗?”既晓得耶稣属希律所管,就把他送到希律那里去。那时希律正在耶路撒冷。
a.把耶稣解到彼拉多面前:由于罗马政府不允许犹太领袖自行处决罪犯,所以宗教领袖把耶稣送到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那里。
i. 犹太领袖去见彼拉多的时候,他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获得一个有利的结果。世俗历史表明,彼拉多是一个残酷无情的人,对他人完全没有什么道德情感。他们想,彼拉多必定会判耶稣死刑。
ii. 亚历山大的古犹太学者斐洛(Philo)这样描述彼拉多:“他的腐败,他的傲慢行为,他的掠夺,他侮辱人的习惯,他的残忍,他不断杀害未经审判和定罪的人,以及他永无止境的惨无人道……”(巴克莱)
b.我们见这人诱惑国民,禁止纳税给凯撒,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与此同时,宗教领袖知道彼拉多不会在意宗教议会关于耶稣说僭妄话的指控。因此,他们向彼拉多诬告了耶稣三样罪恶:
· 耶稣是一个革命者(诱惑国民)。
· 耶稣煽动百姓抗税(禁止纳税给凯撒)。
· 耶稣声称自己是一个与凯撒对立的王(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
c.彼拉多问耶稣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至于彼拉多第一次见到耶稣,看见这个被打得满身是血的人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我们只能猜测。耶稣站在彼拉多面前时,他看起来并没有特别的君威或威严,所以,罗马总督很可能是带着讽刺口气的问他:“你是犹太人的王吗?”
i. “彼拉多显然对控告耶稣的事并不担心。为什么?显然,他一眼就看出站在他面前的这个人,不太可能觊觎王位,从任何意义上讲,他都不需要为之担忧……马太福音27:11强调‘你’,暗示了句话相当于:你,犹太人的王?”(布鲁斯)
d.你说的是:耶稣没有做出任何威严的防卫,也没有即时行神迹拯救自己的性命。耶稣对彼拉多的回答,跟他对大祭司的回答是一样的(太26:64)。
e.我查不出这人有什么罪来:这是彼拉多的判决。虽然彼拉多是个残忍无情的人,但他并不愚蠢。他能看透宗教领袖的内心动机,并正确地对耶稣和整个形势做出判断,宣称“我查不出这人有什么罪来。”
f.但他们越发极力地说:听到这话,宗教领袖越发极力地控告耶稣,并强调他们的控告,说耶稣是叛乱首领(他煽惑百姓)。这是任何罗马统治者都会关心的罪行。
g.既晓得耶稣属希律所管,就把他送到希律那里去:彼拉多感到困惑,不愿意坚持他对耶稣的无罪判决。于是他把耶稣送到希律那里,因为耶稣来自希律所统治的加利利地区。
i. “耶稣在拿撒勒一直生活到三十岁,在他死亡的前几年,他住在迦百农,这两座城市都在下加利利,属于分封的王希律安提帕的领地。彼拉多也许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对希律表示一点敬意,因为他可能激怒过希律,现在想和希律做朋友。”(克拉克)
ii. “‘送到’[把他送到](anepempsen)这个词是一个专门用语,意思是指把一个囚犯从一个当局送到另一个当局那里(参徒25:21)。”(佩特)
2.(8-12节)耶稣在大希律的儿子希律安提帕面前受审。
希律看见耶稣,就很欢喜,因为听见过他的事,久已想要见他,并且指望看他行一件神迹。于是问他许多的话,耶稣却一言不答。祭司长和文士都站着,极力地告他。希律和他的兵丁就藐视耶稣,戏弄他,给他穿上华丽衣服,把他送回彼拉多那里去。从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
a.希律看见耶稣,就很欢喜,因为听见过他的事,久已想要见他:希律肯定听过很多关于耶稣的事,但他唯一感兴趣的是想让耶稣给他带来乐趣。大希律王的这个儿子从来不把耶稣当回事。
i. “有些古代作家评论说,就像有四卷福音书荣耀我们的主一样,也有四个法官羞辱他,就是亚那、该亚法、彼拉多和希律。”(司布真)
b.指望看他行一件神迹:希律关注耶稣,甚至看见耶稣,就很欢喜。他想听耶稣讲话(按照希律自己的说法),希望看他行一件神迹。尽管如此,希律对耶稣的兴趣并不是真诚的,对他而言,这是一种定罪,而不是称赞。
i. 希律安提帕曾对宗教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他从施洗约翰那里听见神的道(可6:20),却故意犯罪,硬着心违背神和他的道,就在良心上死了。
ii. 这个时候,希律只想从耶稣口里听他想听的话(于是问他许多的话)。他要求耶稣行一件神迹证明自己。今天许多人也要求耶稣行一件神迹作证据,也许耶稣对他们的看法,就像他对希律的看法一样。
iii. “希律对耶稣没有任何感觉,他只是渴望新鲜事物,渴望惊奇,渴望逗乐……狡猾的王子坐在那里,猜测将会发生什么奇迹;他甚至把神能的彰显,也仅仅看作是表演者的把戏,或是魔术师的假象。”(司布真)
c.于是问他许多的话,耶稣却一言不答:希律统治着加利利地区,耶稣的大部分传道都是在这个地区进行的。他有无数的机会听耶稣讲道——耶稣并没有在隐秘地方的秘密聚会上传道。所有这一切使耶稣看透希律的真实面目:他不是一个真诚的寻求者。
i. 希律想:“让我们听听大师的回答吧!让我们看看神奇之人所行的神迹吧!耶稣可能会想:“杀害我表哥施洗约翰的凶手,我不会满足你的欲望的。”“当瞎子乞丐向他呼求怜悯时,他回应了瞎子的呼求,面对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的君王,他保持沉默。”(司布真)
ii. 耶稣知道希律是一个卑鄙、肤浅的人,所以对他一言不答。这个曾杀害施洗约翰的凶手,现在把耶稣看作是一个神迹表演者,可以给他带来乐趣。即使别人极力地告他,耶稣也没有对希律说什么。
d.希律和他的兵丁就藐视耶稣,戏弄他:希律对耶稣的藐视和戏弄,显明了他对耶稣的真实想法。当耶稣拒绝逗他快乐时,他就通过虐待耶稣给自己带来快乐。
i. 这种戏弄清楚表明希律并没有认真对待关于耶稣的控告。这才是这件事真正可怕的地方。神的儿子站在他面前,他却只知道嬉笑。”(莫里斯)
e.从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值得注意的是,希律和彼拉多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除了反对耶稣之外,他们找不到任何共同语言。
i. “我真心希望,如果这里有真正的基督徒,他们彼此之间有什么敌意的话,他们应该认识到,如果希律和彼拉多都能成为朋友,那么两个跟随耶稣的人在受苦的主面前却无法成为朋友,这是极大的耻辱。”(司布真)
ii. 至此,路加福音23章说明了仇恨和弃绝耶稣的三个不同群体:
· 出于害怕和嫉妒的宗教领袖仇恨耶稣。
· 关于耶稣是谁,彼拉多有一些人认识,但他不愿意为了耶稣而与众人为敌。
· 希律甚至不把耶稣当回事,他只对乐趣和消遣感兴趣。
3.(13-17节)耶稣第二次在彼拉多面前受审。
彼拉多传齐了祭司长和官府并百姓,就对他们说:“你们解这人到我这里,说他是诱惑百姓的。看哪,我也曾将你们告他的事在你们面前审问他,并没有查出他什么罪来。就是希律也是如此,所以把他送回来。可见他没有作什么该死的事。故此,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有古卷在此有“每逢这节期,巡抚必须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
a.我也曾将你们告他的事在你们面前审问他,并没有查出他什么罪来:彼拉多清楚而有力地宣布耶稣是无罪的。这是他仔细审查耶稣和控告耶稣的证据后所得出的结论。
b.故此,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彼拉多没有建议从轻处罚耶稣。罗马人责打的习俗是一种非常残忍的鞭打。鞭子上有许多皮绳,绳子末端绑有锋利的骨头或金属块。它会把受刑者的背部打成一摊烂肉,罪犯甚至还没有钉十字架就被鞭打致死是平常的事。
i. 这是不公正的。一个无辜的人不应受到哪怕是轻微的惩罚,更不应受到“我要责打他”这句话所暗示的严厉惩罚。
c.每逢这节期,巡抚必须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彼拉多相信他有办法让耶稣逃脱死亡。他打算按照每年逾越节释放一个囚犯的惯例释放他。
i. 或许彼拉多以为:“既然这个人自称是王,哪怕他对罗马有一丁点的敌意,民众都会喜爱他。虽然犹太领袖不愿意释放耶稣,但是民众必会同情他。”
4.(18-25节)民众做出自己的选择。
众人却一齐喊着说:“除掉这个人!释放巴拉巴给我们!”这巴拉巴是因在城里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彼拉多愿意释放耶稣,就又劝解他们。无奈他们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彼拉多第三次对他们说:“为什么呢?这人作了什么恶事呢?我并没有查出他什么该死的罪来。所以,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他们大声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彼拉多这才照他们所求的定案,把他们所求的那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释放了,把耶稣交给他们,任凭他们的意思行。
a.除掉这个人!释放巴拉巴给我们:彼拉多深信民众会要求释放耶稣,没想到他们却定他的罪。为此,彼拉多再没有勇气既反对宗教领袖又反对民众。
b.无奈他们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这是一个奇怪和几乎疯狂的情景:一个残酷无情的罗马统治者,为了拯救一个行神迹奇事的犹太教师的性命,对抗犹太领袖和民众的拼命努力。
i. 他们的大声喊叫给人一种正在发生暴乱的感想。彼拉多显然非常清楚,情况正变得越来越糟。”(莫里斯)
ii. 我们可以想象,民众中有许多人就在几天前还向耶稣欢呼“和散那”。然而有可能的是,那些大声呼喊“钉他十字架”的人,大多数都是耶路撒冷的本地居民,而不是来自加利利和其它地方的朝圣者,耶稣荣入耶路撒冷的那一天,欢迎他的是后者。
c.彼拉多这才照他们所求的定案,把他们所求的那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释放了,把耶稣交给他们,任凭他们的意思行:民众弃绝耶稣,接受巴拉巴。巴拉巴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父亲的儿子,他是个恐怖分子和杀人犯。
i. 若有谁能说“耶稣是为我死的,”这个人就是巴拉巴。他知道耶稣替他而死,无罪的替代有罪的,是怎么回事。
d.把耶稣交给他们,任凭他们的意思行:这是彼拉多对自己行为的看法,他部分是真实的。从更广的意义上讲,耶稣是按父的旨意和神的永恒目的被交给人的,这在世界被造之前就预定了的事必要成就。
B.耶稣的死亡和安葬。
1.(26节)西门背耶稣的十字架。
带耶稣去的时候,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从乡下来,他们就抓住他,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叫他背着跟随耶稣。
a.带耶稣去的时候:甚至在耶稣被鞭打之前,他的身体状况就很虚弱。我们有理由相信耶稣在被捉拿之前,他的身体状况是良好的。
i. “从耶稣传道的艰苦程度看(即在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徒步旅行),可排除他患有任何重大身体疾病或身体虚弱的可能性。”(威廉·爱德华兹博士[Dr. William Edwards]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论耶稣基督的肉身之死”,1986年3月21日)。
ii. 然而,从星期四晚上九点到星期五早上九点的十二个小时里,耶稣经历了许多事情,既有身体上的痛苦,也有对他的身体造成伤害的高压挑战。
· “汗珠如大血点”(路22:44),表明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忍受了极大的情感压力。“虽然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但当人处于高强度的情感状态之下时,或那些有出血性疾病的人,会出现血汗现象(血汗症)。由于汗腺出血,皮肤会变得脆弱疼痛。”(爱德华兹)
· 耶稣承受了被门徒抛弃的情感压力。
· 耶稣在大祭司家中遭到了毒打。
· 耶稣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
· 耶稣被迫走了四公里多的路程。
· 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使耶稣特别容易受到鞭打的影响。
iii. 耶稣背十字架之前遭到了鞭打——就像彼拉多早先所说的(“故此,我要责打他”路23:16)。“按照罗马法律,人被处死之前都要受到鞭打,只有妇女、罗马元老院议员或士兵(开小差的士兵除外)能免除。”(爱德华兹)
iv. 鞭打的目的是使受刑者虚弱到一种几乎昏倒和死亡的状态。“当罗马士兵反复全力地鞭打受刑者的背部时,铁球会造成深深的挫伤,皮条和羊骨头会划破皮肤和皮下组织。然后,随着鞭打的继续,下面的骨骼肌会被撕裂,一条条血淋林的肌肉会颤动。疼痛和失血通常使受刑者多次休克。失血的程度很可能决定了受刑者能在十字架上存活多久。”(爱德华兹)
v. “严酷的鞭打,加上剧烈的疼痛和大失血,很可能使耶稣处于休克前的状态。此外,血汗已使他的皮肤变得特别脆弱。犹太人和罗马人对他的身体和精神所施加的虐待,以及缺乏食物、水和睡眠,也导致他的身体变得非常虚弱。因此,甚至在他被钉十字架之前,他的身体状况就至少已经非常糟糕,甚至可能处于危急的状况。”(爱德华兹)
b.带耶稣去的时候:耶稣被带去之前,他的衣服都要被剥掉。这非常痛苦,因为伤口刚开始愈合。
i. “当士兵从耶稣背上撕开长袍时,可能又重新撕开了被鞭打的伤口。”(爱德华兹)
c.带耶稣去的时候:耶稣被带去钉十字架时,他就像所有被钉十字架的人一样,被迫背起用来钉他十字架的木头。
i. 整个十字架的重量一般是300斤左右。受刑者只背十字架的横木,大约90斤。当受刑者扛着横木去刑场的时候,他通常被剥光衣服,双手被绑在木头上。
ii. 十字架的立柱通常永久性地固定在城外某个明显的地方,在某个主干道旁。钉耶稣的那根立柱,他以前很可能多次从旁边经过。
d.他们就抓住他:耶稣的虚弱状况需要这样做。这个人名叫西门,来自北非的古利乃(现在的利比亚)。
i. 毫无疑问,西门从故乡来到耶路撒冷(大约1300公里的路程),是作为朝圣者来过逾越节的。他对这位耶稣几乎一无所知,也不想和这个被判死刑的犯人有任何瓜葛。
ii然而罗马人就是法律,西门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就抓住他,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叫他背着。也许他被选中,是因为他明显是个外国人,在人群中比较显眼。
iii. 令人惊讶的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西门知道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耶稣的真正含义。有证据表明,他的儿子成为了早期的基督徒领袖(可15:21;罗16:13)。
2.(27-31节)耶稣对耶路撒冷的女子说话。
有许多百姓跟随耶稣,内中有好些妇女,妇女们为他号啕痛哭。耶稣转身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因为日子要到,人必说:‘不生育的和未曾怀胎的,未曾乳养婴孩的,有福了!’那时,人要向大山说:‘倒在我们身上!’向小山说‘遮盖我们!’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
a.有许多百姓跟随耶稣:许多百姓跟着一个被判死刑的罪犯去钉十字架是一种习惯,这本来就是一个公共事件。
i. 根据钉十字架的惯例,一个罗马卫兵会举着一块写着罪犯的名字和罪行的牌子走在前面,一路大声宣告罪犯的名字和罪行,直到钉十字架的地方。他们通常不走近路,而是绕道而行,尽量让更多的人看见罗马帝国是如何对待它的敌人的。
b.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有些妇女看见耶稣受到这样的对待,她们号啕痛哭是合乎情理的。耶稣实际上是告诉他们:“不要为我哀哭,要为那些弃绝我的人哀哭。”
i. “这些话本身尤其值得注意,因为它们是救主死前的最后连贯话语。他后来说的话都比较碎片化,主要是祈祷性的。”(司布真)
ii. 不生育的有福了:“通常情况下,犹太人的习俗正好相反,他们赞美母亲身份,瞧不起不能生育的妇女。但是耶路撒冷陷落的后果如此严重,以至妇女宁愿不要孩子,也不愿让孩子经受即将临到这个城市的苦难。”(佩特)
c.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它的意思是说:“如果无辜者的命运都是这样(耶稣指他自己),那有罪的人将会怎么样呢?”
i. 从直接的意义上讲,耶稣说这话,是因为他知道将要临到耶路撒冷的命运是什么。“他以冷静和先知的眼光,越过岁月,看见了耶路撒冷被围困和被占领的情况。他说话的样子,仿佛听见了罗马人进城的可怕呼喊声以及男女老少被击打的尖叫声。”(司布真)
ii. 从更大的意义上讲,耶稣说这话,是因为他知道那些弃绝他之人的命运将是什么。“你们不必因基督的死而哭泣,而是应该大大地因你们的罪使他非死不可而哭泣。你们不必为他被钉十字架而哭泣,而是要为你们的罪恶过犯而哭泣,因为你们的罪把救赎主钉在了被诅咒的木头上。为濒临死亡的救主哭泣,就是为救赎哀哭;更明智的做法是为罪这种病哭泣。”(司布真)
3.(32-33节)耶稣被钉十字架。
又有两个犯人,和耶稣一同带来处死。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
a.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在耶路撒冷城外的不远处,有一个专门钉人十字架的地方。在这个名叫髑髅地的地方,耶稣为我们的罪而死,我们的救赎已经完成。髑髅地的意思是“骷髅之地”,是把罪犯钉十字架的地方。
i. “耶稣会神学家费兹米亚(Fitzmyer)在32节的旁注中指出,这是一个有力的批评,关于耶稣十字架之路的叙述没有提到苦路十四处,比如耶稣的跌倒,与他母亲相遇,或与维罗妮卡(‘真像’) 相遇。这些后来的传统无疑非常感伤,但似乎没有历史根据。”(佩特)
b.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在新约最初被写成的时代,钉十字架的做法无需多加解释。但经过几代人之后,大多数人都不了解被钉十字架的人在行刑折磨中所经受的苦难。
i. “虽然十字架的刑罚并不是罗马人发明的,但他们将其完善成一种酷刑和死刑,旨在产生最大的痛苦和折磨,使人慢慢死去。”(爱德华兹)
ii. 把鞭打和钉十字架结合起来,使得十字架上的死亡变得特别残忍。受刑者的背部先是被鞭打撕裂,然后在被钉十字架之前,衣服被撕下来,凝固的血块再次被撕开。当受刑者被丢在地上,双手被钉在横木上时,背上的伤口又一次被撕开,沾满沙土。最后,受刑者被钉到十字架上后,他的每一次呼吸都会导致背部痛苦的伤口摩擦到十字架的粗糙立柱。
iii. 当钉子穿过手腕的时候,会切断大正中神经。这种对神经的刺激,会在两臂产生难以忍受的火辣疼痛,这往往会使受刑者的手像爪子一样紧紧地抓着。
iv. 除了极度疼痛外,钉十字架的主要作用是限制正常呼吸。身体的重量会导致身体下垂,致使呼吸肌固定于吸气状态,阻碍了呼气。而缺乏足够的呼吸会导致严重的肌肉痉挛,这又进一步阻碍呼吸。为了能好好地呼吸一下,受刑者必须撑脚,收缩肘部,从肩膀处将身体往上拉。把身体的重量放在脚上会产生灼人的疼痛,肘部收缩会扭动挂在钉子上的手。提起身体呼吸时,背部也会摩擦到粗糙的木桩,令人疼痛难忍。每一次呼吸努力都非常痛苦,使人筋疲力尽,并导致更快的死亡。
v. “经常会有昆虫掉进或钻入垂死无助受刑者的伤口、眼睛、耳朵或鼻子里,猛禽会撕咬那些地方。此外,按照惯例,受刑者的尸体要被留在十字架上,让食肉动物吃掉。”(爱德华兹)
vi. 死于十字架的原因有很多:失血引起的急性休克;累得无法再呼吸;脱水;压力引发的心肌梗死,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导致心脏破裂。如果受刑人死得不够快,他的腿会被打断,受刑人的姿势很快就使他无法呼吸。
vii. 钉十字架有多恐怖?英语单词excruciating(折磨,使受酷刑,极度痛击等)就是从“受难的十字架”的罗马词衍生来的。“仔细想一想,罪在神的眼中是何等的可憎、可恶,竟需要这样的牺牲!”(克拉克)
c.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关于耶稣受难的最重要事情是,从任何意义上讲,他都不是环境的受害者。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耶稣在约翰福音10:18论到他的生命时,他说:“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被迫忍受这样的折磨是可怕的,但出于爱而自由地选择这样的折磨,却是非同寻常的。
i. 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行动,甚至古代的世俗历史也反映了这一点。在现存的古代非圣经文献中,凡提及耶稣的地方,都强调了他在十字架上的死。
· 马拉巴萨拉蓬(Mara bar Serapion)写给他儿子的书信(大约公元73年)。
· 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的记载(大约公元90年)。
·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记载(大约公元110-120年)。
·《塔木德》(大约公元200年)。
d.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耶稣死的时候被视为罪人——他被钉在两个罪犯中间。
4.(34-38节)耶稣被钉十字架上。
当下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兵丁就拈阄分他的衣服。百姓站在那里观看。官府也嗤笑他,说:“他救了别人,他若是基督,神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吧!”兵丁也戏弄他,上前拿醋送给他喝,说:“你若是犹太人的王,可以救自己吧!”在耶稣以上有一个牌子(有古卷在此有“用希腊、罗马、希伯来的文字”)写着:“这是犹太人的王。”
a.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耶稣的爱永不止息。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甚至为钉他的人祷告,祈求天父不要把这罪归在他们身上。
i. 耶稣在他的整个传道生涯中,很可能都是这样为他的敌人祷告的。因为现在没有安静的地方祷告,所以他的祷告被听见了。
ii. 在这件事情上,耶稣遵守了他自己的命令:“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4)
b.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耶稣在他的祷告中承认他的敌人是瞎眼的。这并不能免除那些钉他十字架之人的罪;但是耶稣向天父祷告的时候,却为他敌人的好处着想。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心、遵循同样的模式祷告。
i. “如果无知不能作为犯罪的借口,它至少可以减轻罪恶的暴行。然而,这些人很清楚他们是在把一个无辜的人钉十字架;但他们却不知道,他们这样行,是给自己和本国招致神的最重审判。耶稣的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应验了以赛亚的预言:‘又为罪犯代求’(赛53:12)”(克拉克)
c.兵丁就拈阄分他的衣服:上十字架的耶稣没有保留任何物质财富。甚至他身上的衣服也被人拈阄分了。这表明为了成就我们的救恩,耶稣完全降卑自己。他放弃一切,甚至他的衣服,他为我们成了完全的穷人,好叫我们在他里面变得完全富足。
i. 哥林多后书8:9是这样说的:“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
d.官府也嗤笑他……兵丁也戏弄他: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并没有得到尊荣或鼓励。相反,他受到嗤笑和戏弄。他的宗教敌人说:“他救了别人,他若是基督,神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吧!”然而,正是因为他没有救自己,所以才能救别人。可以说,是爱而不是钉子把耶稣钉在了十字架上。
e.在耶稣以上有一个牌子(有古卷在此有“用希腊、罗马、希伯来的文字”),写着:“这是犹太人的王。”我们在约翰福音19:21中看到,犹太宗教领袖反对这个名号。他们觉得那是错的,因为他们不信耶稣是犹太人的王。他们还认为这是一种侮辱,因为这表明罗马甚至有权羞辱和折磨“犹太人的王”。彼拉多却不愿意改变这个名号,当有人建议他把这个牌子取下来时,他说:“我所写的,我已经写上了。”(约19:22)
i. “书写的罪状(或罪名牌)通常是罪犯走向刑场时,拿在他的前面或挂在他的脖子上,然后把它钉在十字架上,加强惩罚的威慑效果。”(弗朗斯)
ii. “救主十字架上的这个庄严悼词和碑文宣布:对希伯来人来说,他是一切宗教之王;对希腊人来说,他是一切智慧之王;对罗马人来说,他是一切权力之王。”(特拉普)
5.(39-43节)一个被钉十字架的犯人得救。
那同钉的两个犯人,有一个讥诮他说:“你不是基督吗?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神吗?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作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就说:“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a.那同钉的两个犯人,有一个讥诮他:一个与耶稣同钉十字架的犯人也加入了嗤笑和戏弄耶稣的行列。他认为如果耶稣是弥赛亚,他应该拯救与他同钉十字架的人(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
b.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马太福音(太27:44)和马可福音(可15:32)表明两个犯人都嗤笑耶稣。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都嗤笑他,但被钉在十字架上几个小时后,其中一个犯人改变了看法,他真正相信了耶稣。
· 第二个犯人敬畏神(还不怕神吗)。
· 他认识到自己的罪(你既是一样受刑的……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作的相称)。
· 他认识耶稣(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
· 他呼求耶稣(他对耶稣说[译注:新译本])。
· 他称耶稣为主(他对耶稣说:“耶稣啊……”).
· 他相信耶稣就是他所说的,是基督(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
· 他相信耶稣关于永生的应许。
i.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人似乎是第一个相信基督代求的人。”(克拉克)
c.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耶稣向相信他的第二个犯人保证:来生必同我在乐园里。
i. 这里有一件非常值得注意的事:临终前归信,可以说这是圣经中唯一一个在最后一刻得救的例子。圣经里有一个人在临终前归信基督,所以没有哪个人应该绝望;但只有一个人,所以没有人可以自以为是。
ii.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在最后一刻信靠耶稣的强盗,也跟其他人去同一个天堂。这可能看起来不公平,但从更大的视野来看,这是将人得救的荣耀归给神的恩典,而不是归给人的功德。在天堂里,我们都要充满喜乐和赏赐;但我们现在的忠心程度决定了我们在天堂里的喜乐和赏赐容器会有多大,虽然所有的容器都将被装满。
iii. 在乐园里:“乐园(paradeisos)是一个波斯词,意为‘花园、园子’,七十士译本使用这个词来指伊甸园(创2:8)。在以赛亚书51:3中,它指神的子民未来将有的一种极乐……在当前的经文中,它指耶稣应许赐给犯人死后马上得到的极乐状况。”(佩特)
iv. 这个保证对耶稣非常重要,他为此付出了代价。甚至说这些话都会对他造成伤害。“由于说话是在呼气的状况下说的,即使说这些简短的话,也必定非常困难和痛苦。”(爱德华兹)
v. 耶稣对第二个犯人的回答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 十字架上的强盗心想要等很长的时间,但耶稣告诉他就在今日。
· 十字架上的强盗只要求耶稣记念他,但耶稣说:“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 十字架上的强盗只求能进入耶稣的国,但耶稣应许他进入乐园。
6.(44-46节)耶稣死在十字架上。
那时约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日头变黑了,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
a.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遍地黑暗显明了受造界在造物主遭受苦难时的痛苦。“奥利金(《驳克理索》[Contra Celsus] ii,33)和优西比乌(《编年史》)都引用了罗马历史学家弗勒干(Phlegon)的话,弗勒干提到了一次非同寻常的日食,以及耶稣被钉十字架时所发生的一次地震。”(焦乐富)
i. 一位名叫弗勒干的罗马历史学家写到:“在第202届古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第四年(公元33年),出现了一次罕见的日蚀:在第六个小时,白天变成了黑夜,天上出现了星星,然后发生了地震。”(克拉克引用)
ii. 耶稣是在逾越节期间被钉十字架的,而逾越节总是在满月的时候。在满月期间,自然日食是不可能发生的。
b.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圣殿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至少表明了两件事。第一,如今借着十字架,人可以自由进到施恩的宝座前。第二,任何人都不应该还认为神会住在人手所造的殿中。
i. 马太福音27:51说:“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是神从天上把它撕裂的,而不是人从地上把它撕裂。
c.耶稣大声喊着说:耶稣大声喊着什么,然后向父神说了随后的话。约翰福音19:30告诉我们他说:“成了,”它在希腊文中是一个词(tetelestai –“全额偿还”)。这是得胜者的呼喊,因为耶稣已经付清了我们所欠的罪债,完成了十字架的永恒目的。
i. 在耶稣死亡之前的某个时刻,在殿里的幔子裂为两半之前,在他大声宣告“成了”之前,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属灵交易。父把我们一切的罪和罪所当受的愤怒都归给了耶稣,他独自承受了一切,完全为我们平息了神的愤怒。
ii. 这种属灵受苦——代替我们接受罪的审判——与耶稣的身体受苦一样可怕,是耶稣真正害怕十字架的地方。这个杯——神公义的愤怒之杯——是他恐惧去喝的杯(路22:39-46;诗75:8;赛51:17;耶25:15)。可以说,在十字架上,耶稣成了神的仇敌,他受到审判,被迫喝下父愤怒的杯。他这样做,是为了让我们不用喝那杯。
iii. 以赛亚书53:3-5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iv. “读者们!这个杯里的一滴就足以让你的灵魂陷入无尽的毁灭;这些痛苦会摧毁整个宇宙。他独自受苦,因为无人与他一起。因为他所受的苦难,是为了赎世人的罪,在救赎的事上,没有人帮助他。”(克拉克)
v. “通常情况下,一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是很难呼吸的,耶稣却能大声呼喊,这表明耶稣仍然控制着他的命运。”(佩特)
d.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他在十字架上的工作完成了,他借着祷告,把自己的灵魂交给父神,正如他在十字架上把自己的身体交给死亡一样。这表明耶稣是在他愿意的时候和以他想要的方式舍弃自己生命的。没有人夺他的命去,他的工作结束后,他就舍弃了自己的生命。耶稣不是一个我们应该可怜的受害者,而是一个我们应该赞美的胜利者。
i. 把你的怜悯留给那些拒绝耶稣在各各他十字架上所成就之大工的人吧,留给那些没有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23中所说之心志的传道人吧,他在那节经文中声明了基督教信息的核心:“我们却传钉十字架的基督。”
ii. 我将我的灵魂交在:“或者是:‘我将我的灵魂交托——我将我的灵魂放——在你手里。’这是灵魂的非物质性及身体死亡后灵魂独立存在的另一个证据。”(克拉克)
e.说了这话,气就断了:一旦十字架的工作完成,耶稣知道自己没有必要再忍受痛苦。他将自己活的灵魂交给父神,并在十字架上把自己的身体交给死亡,这样,气就断了。
i. “第46节的‘耶稣呼出了气’(‘呼出他的生命’)这个短语,呼应了创世记2:7。创世纪2:7说神把生命的气息吹进亚当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一位是神向他呼入了生命的气息——亚当;另一位是呼出了生命的气息——耶稣。为了开始新的创造,后者为前者的罪付出了代价。”(佩特)
7.(47-49节)旁观者对耶稣死亡的反应。
百夫长看见所成的事,就归荣耀与神,说:“这真是个义人!”聚集观看的众人见了这所成的事,都捶着胸回去了。还有一切与耶稣熟识的人和从加利利跟着他来的妇女们,都远远地站着看这些事。
a.百夫长看见所成的事,就归荣耀与神:耶稣死在十字架上后,百夫长立刻将荣耀归给神,并且明白耶稣是谁(这真是个义人)。
i. 这个百夫长以前见过许多人被钉十字架。然而,耶稣是如此的不同,以至他说了一些关于耶稣的话,这些话是他从来没有对其他人说过的。
ii. 这是一幅通过十字架来到耶稣面前之人的图画,它应验了耶稣的应许:“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12:32)
b.聚集观看的众人见了这所成的事,都捶着胸回去了:其他人伤心地回家了,他们离耶稣太近,看不出他的死有何等不同寻常,他们忘记了他要复活的应许。
8.(50-56节)耶稣被葬在亚利马太的约瑟的坟墓里。
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为人善良公义。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他本是犹太亚利马太城里素常盼望神国的人。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就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那里头从来没有葬过人。那日是预备日,安息日也快到了。那些从加利利和耶稣同来的妇女跟在后面,看见了坟墓和他的身体怎样安放。她们就回去,预备了香料香膏。她们在安息日,便遵着诫命安息了。
a.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通常,对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犯人,他们的尸体会留在十字架上腐烂或让野兽吃掉。但是犹太人不希望在逾越节期间展示这种恐怖,人们知道罗马人会把尸体交给死者的亲朋好友妥善埋葬。
i. 约瑟虽然没有在许多方面上服侍耶稣,但他服侍耶稣的方式是别人无法做到的。彼得、雅各、约翰,甚至许多服侍耶稣的妇女,都不可能为他提供坟墓,但约瑟可以,他也确实提供了。我们必须尽我们所能服侍神。
b.那日是预备日,安息日也快到了:因为安息日将到,他们没时间把耶稣的身体准备妥当之后再安葬。在匆忙中,他们把耶稣的身体安葬在了一个借来的坟墓里。
i. “在危难时刻,令人失望的往往是那些以高姿态和信心满满地向耶稣宣誓效忠的彼得们,而主的秘密和安静跟随者(像约瑟、尼哥底母和妇女们),却毫不犹豫地用爱来服侍他——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焦乐富)
c.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那里头从来没有葬过人:这样的坟墓非常昂贵。对亚利马太的约瑟来说,用自己的坟墓来安葬耶稣是一种牺牲,但耶稣只使用几天。
(c) 2020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