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 20章 –耶稣教导恩典,为大和服侍
A. 葡萄园工人的比喻
1. (1-2) 一个家主的工人清早工作
“因为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作工。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
a. 因为天国好像家主: 像耶稣的许多比喻一样,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雇主和为他做工的人。耶稣将用这个故事来回答马太福音19章27节的一个问题: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来跟从你了。所以我们要得的是什么呢?他的答复是分阶段来的。
·首先,应许有奖赏。 (马太福音19章28节).
·其次, 警告神分配赏赐的方式不一定跟人的方式一样(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马太福音19章30节)。
·最后,这个比喻说明了这样一个原则:上帝的奖赏方式不同于人的奖赏方式。.
b. 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作工: 地主去了集市,那是白天劳动者聚集的地方。一个想干活的人一大早就带着工具来了,一直等到有人雇他。
c. 清早: 字面上就是“黎明”,通常被认为是早上6点左右。这些工人在上班之初就同意工作一天一钱银子,这是一个工人的日常工资。这是完全正常的安排。
2. (3-7) 一天里,家主持续雇佣工人
“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这样行。约在酉初出去,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
a. 约在巳初出去: 巳初是大约上午9:00 点; 午正大约是中午12点;申初大约傍晚 5点,这一整天,家主都出去到雇工聚集的地方,看见市上有闲站的人,就雇去葡萄园里作工。
i. “如果在雨季来临之前,庄稼没有被收割,那么它就会被毁坏;所以收获的过程就是一场疯狂的时间赛跑。任何工人都受欢迎,哪怕他只能工作一小时。” (Barclay)
ii. 展现出来的画面就是家主为那些想要工作的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工作。但家主惊讶地发现人们很闲,因为他有大量的工作要给他们做。
iii. Spurgeon 从属灵的角度把这个应用到我们身上:“为什么我们中间有人在神面前是懒惰的?”难道还没有什么力量使我们参加神圣的事奉吗?我们敢说‘没有人雇我们吗?’
b. 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 雇主答应给最早的工人一天的工钱(一天一银钱)。其他的工人并没有得到具体的工钱承诺,只有当给的。他答应给所有后来的工人公平的工钱。
3. (8-10) 家主付工人工钱
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
a. 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 这些都是日工,所以他们在每天结束的时候得到工钱。到了付工人工钱的时候,最后雇的工人先得到了工钱,而且是付了一整天的工钱!
i. 那些在酉初被雇用的人——他们只工作了大约一个小时——显然对先得到工钱并一整天的工钱感到高兴。
b. 他们以为必要多得: 那些为园主工作了一整天的人看到那些只工作了一个小时的人离开了工资台,他们想,“如果土园主付给这些人一天工作一小时的工钱,那么我们将得到更多。”
i. 付工钱的顺序很重要。如果第一批工人先拿到工钱,他们就没有时间发展对自己加薪的期望。第一批人可能觉得自己的虚荣心受到了伤害,因为他们被排在其他人之后拿工钱。他们利用等待的时间来想着自己比迟到者优越。” (Spurgeon)
c. 谁知也是各得一钱: 但那先雇的人,清早起来,整天作工,得的工价,正是园主所应许的。(每日一钱银子,马太福音20章2节)园主完全照承诺的做了,但他们对工价高于承诺的设想令他们失望。
4. (11-15) 被早雇的工人的抱怨
“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拿你的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
a. 就埋怨家主: 拿到工钱后,雇工首先向园主抱怨。他们感到被冒犯了,因为园主叫他们和我们一样,而我们却承担了一天的劳苦受热。
i. “管家付了工钱,但他却站在一旁欣赏这景色。” (Bruce)
ii. 很容易同情那些工作了一整天的人。他们工作,其他人则闲着。他们在大热天工作,而其他人则在遮阴。然而,他们得到的工钱却完全一样。
b. 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园主提醒他们,他对他们是完全公平的。他没有亏负他们,也没有失信。
c. 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 园主没有解释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简单地说了句“我愿意的”。“园主慷慨的原因完全在于园主自己,而不在于接受的人。
d. 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园主因为他们对园主慷慨的嫉妒和怨恨而斥责他们。园主还强烈提出自己有权用自己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事。
i. “眼红”是嫉妒、嫉妒的眼睛。园主问他们是不是嫉妒他对别人慷慨。“‘眼红’是一个用来表示嫉妒的习语(参看申命记15章9节;撒母耳记上18章9节” (Carson)
ii. “在古代的犹太人中,“红眼”是一个用来表示嫉妒、贪婪的人或性情的短语;一个抱怨自己的邻居富有,爱自己的钱,不为上帝而做任何善事的人。” (Clarke)
5. (16) 比喻的应用:上帝赏赐的原则
“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有古卷在此有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a. 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 彼得和门徒们知道,他们撇下了很多来跟随耶稣。彼得想知道他们会得到什么回报。通过这个比喻,耶稣向彼得和门徒们保证,他们将得到奖赏——但是,许多在前的人将在后,在后的人将在前(马太福音19章30节)的原则意味着,上帝可能不会像人所期望的那样奖赏——就像这个比喻所描述的那样。
i. 有些人认为这个比喻讲的是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如何来到神面前。他们可能在生命的开始、青年、成年、老年或临终时来到。另一些人认为它指的是福音如何首先与施洗约翰一起诞生,然后是耶稣的讲道,然后是五旬节的讲道,然后向犹太人的讲道,最后是向外邦人的讲道。这是一个关于恩典和奖赏的比喻。
ii. 门徒应该期望得到奖赏;但是,如果在分配奖赏时,上帝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奖赏他人,不应感到惊讶。
b. 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 这就是上帝恩典的本质,当他根据他的意愿和喜欢来奖赏和祝福人时,而不一定是根据人所应得的。
i. 律法的体系很容易理解:你得到应得的。恩典的体系对我们来说很陌生:上帝根据他是谁来对待我们,而不是根据我们是谁。
ii. 重要的是要看到园主没有对任何人不公平,尽管他对一些人比对其他人更慷慨。我们可以确信,上帝永远不会对我们不公平,尽管他可能——为了他自己的目的和快乐——把更大的祝福赐予那些似乎不怎么值得的人。
iii. 重点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奖赏——尽管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去了同一个天堂(在那里他们会有不同程度的奖赏)。关键是,上帝以恩典的原则奖赏我们,因此我们应该期待惊喜。他永远不会不公平,但他保留了让自己满意的更公平的权利。神的恩典总是按公义行事。
iv. 这个比喻并不是神恩典的完美写照,因为做工和应得的原则是相关的。上帝的恩典并没有给我们比我们应得的更多的祝福——它给我们的祝福完全与我们应得的原则无关。
v. 生活在恩典之下是一把双刃剑。在恩典之下,我们不能到神面前抱怨说:“我不配得比这更好的吗?”因为上帝会回答:“这是否意味着你真的想要我给你你应得的?”
vi. 恩典应该特别表现在我们的服侍上;是恩典,不是行为
·我们所有的服侍都是因着上帝;服侍属于上帝。
·服侍神的能力是祂的恩典的赐福。
·服侍神的呼召是神恩典的赐福。
·每一个服侍的机会都是神恩典的赐福。
·保持正确的心态去做上帝的工是一种恩典。
·成功的事奉是上帝恩典的赐福。
vii. “我要对上帝的孩子们说的最后的话是: 毕竟,不管我们是在前的还是在后的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不要过多地想这个,因为我们彼此都分享每个人的荣誉。我们既归了主,就成了基督的活的肢体。当我们在恩典中成长,真的灵进入我们里面,我们要说:“这是我们的荣耀”……如果有弟兄从神那里得到极大的荣耀,我就因他的荣耀而感到荣耀。神若赐福给你的弟兄,叫他比你有用十倍,你就知道他是赐福给你,不但赐福给他,也赐福给你。我的手若有什么在里面、我的脚必不说、我没有了。“不,因为如果我的手有它,我的脚也有它;它属于我的整个身体。” (Spurgeon)
c. 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这是在讲解恩典的时候说的。耶稣强调上帝的呼召和拣选都是基于他的恩典——特别是他的拣选。
B. 耶稣教导我们在天国的地位
1. (17-19)耶稣再次启示了在耶路撒冷等待他的命运.
耶稣上耶路撒冷去的时候,在路上把十二个门徒带到一边对他们说,“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要定他死罪。又交给外邦人,将他戏弄,鞭打,钉在十字架上。第三日他要复活。”
a. 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 这对门徒来说并不奇怪。即使耶稣没有明确地告诉他们,他们在逾越节的时候从加利利往南走,很容易就知道耶稣和门徒会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
b. 人子要被出卖: 耶稣再次告诉门徒在耶路撒冷等待他的事,但没有得到门徒的回应。当耶稣说他要被出卖的时候,人们可能会有特别的反应。
i. “这句话是他在那个将要出卖他的门徒的会上说的:难道他没有感到内疚吗?” (Spurgeon)
ii. “他还是被出卖了!如果福音死在英国,就在它的坟墓上写上“被出卖”。“若我们的教会,在人中间失去圣洁的影响力,你们要写上‘被卖了‘。“我们怎么在乎异教徒?”我们在乎那些诅咒和亵渎的人吗?他们不能伤害基督。他的伤就是他在朋友家被伤到的。” (Spurgeon)
iii. 当耶稣说这些话的时候,门徒们似乎并没有真正听进去。他们的期待只专注于耶稣建立一个即时的政治王国,耶稣的这些话是如此的出乎意料,这些话只在他们的脑海中掠过。
iv. “路加说,这些事他们一样也不明白。就是向他们隐藏的,他们一个也不信。” (Poole)
v. “当我们的主告诉十二个门徒他要死的时候,他们以为这是一个比喻,隐藏着一个深奥的奥秘。他们面面相觑,想弄清什么地方没有深度,却只有真相在表面上。” (Spurgeon)
vi. 思考痛苦的未来往往比实际生活更加痛苦。耶稣公开承认了等待他的苦难和痛苦。耶稣想到他将来要怎样完成他父亲的旨意。他看见将来的试炼是有价值的、让他思想并说、我父所交给我的事我必成全。我将顺服到底。”
c. 被卖…定他死罪…又交给外邦人,将他戏弄,鞭打,钉在十字架上: 耶稣在宣告他的命运时非常明确,并预言了许多他无法明显控制的事情。
i. 被卖: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没有这些,耶稣可以被交给宗教当局。当然,他没有安排人出卖自己。但他自信地表示,这会发生。
ii. 他们会定他死罪: 耶稣自信地预言宗教领袖们会这样做;然而这并不是他所能计划的。
iii. 把他交给外邦人: 耶稣知道犹太人的宗教领袖没有权力自己执行死刑;然而,有时他们不顾这一禁令而将人处死(使徒行传7:54-60)。然而耶稣确知他要被交给外邦人。
iv. 戏弄,鞭打他: 耶稣预言了他即将到来的痛苦的这些具体方面——这在人类层面上是他无法安排的。他们揪他的头发、打他的脸、吐唾沫在他脸上。嘲讽他。这是残酷的、尖刻的、受诅咒的轻蔑。” (Spurgeon)
v. 钉在十字架上: 钉十字架并不是罗马人处死罪犯的唯一方式,但耶稣知道这是他被处死的方式。“这是第一次提到耶稣的死方式和外邦人的参与(只有罗马人可以把人钉死在十字架上)” (Carson)
vi. 总的来说,整个画面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痛苦之一
·遭受朋友的不忠
·遭受不公
·遭受蓄意侮辱
·遭受身体上的痛苦
·遭受巨大的羞辱和降级
vii. 第三日他要复活: 最重要的是,这是耶稣无法控制的。然而他自信地对门徒说,这事必成就。
2. (20-21) 雅各和约翰的母亲要求给她的儿子一个特别的位置
那时,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同她两个儿子上前来拜耶稣,求他一件事。耶稣说,“你要什么呢?”她说,“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
a. 西庇太儿子的母亲来到他跟前: 雅各和约翰的母亲(马太福音4章21节)带来了一个请求,这个请求会让母亲感到骄傲,让儿子们非常高兴。.
i. 她“是跟随耶稣的门徒团体的固定成员(马太福音27章56节),因此,她参与儿子们雄心勃勃的计划也就不足为奇了。” (France)
b. 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坐: 她代表她的儿子们(注意耶稣在马太福音20章22-23节中对他们的回答),要求他们在耶稣的弥赛亚管理中担任重要的职位。
i. “‘右手’和‘左手’表示接近国王本人,因此也表示接近他的威望和权力。” (Carson)
ii. “马太福音19章28节的应许是这一要求的背景;“宝座”已经确定,只剩下优先的问题。.” (France)
3. (22-23) 耶稣回答雅各和约翰:当你要求一个特殊的位置时,你知道你在求什么吗?
耶稣回答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我将要喝的杯,你们能喝吗?”他们说,“我们能。”耶稣说,“我所喝的杯,你们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我父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
a. 我将要喝的杯,你们能喝吗?: 他们回答(“我们能”)似乎来得有点太快了。耶稣知道他们并不真正明白,但他们会明白。
i. “但这些人却睡在客西马尼,主人被抓的时候,他们就离弃他,其中至少有一人在十字架上辜负了他…在我们领受了圣灵之后,我们才可以领他的杯,受他的洗。” (Meyer)
b. 我所喝的杯,你们必要喝, 你们要受我所受的洗: 雅各和约翰都必须像耶稣一样在苦难中受洗,但他们的“杯”和“洗礼”是不同的。雅各是使徒中第一个殉道者,约翰是唯一一个没有殉道而死的使徒——虽然不是因为缺乏尝试。
i. 雅各必须准备好作为门徒中第一个死的人;约翰必须准备好在他们中间过最长久的基督徒生活和作见证。“曾经有人发现一枚罗马硬币上有一头牛的图案;牛面对着两件事——祭坛和犁;碑文上写着:‘都准备好了’” (Barclay)
ii. 这是洗礼这个词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有“沉浸”或“被吞没”的意思。
c. 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 耶稣在这里对他的父表现出完全的顺服。他甚至不要求有选择仆人奖赏的权利,而是完全交给他的父。
i. “他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他来者的意思行。所以论到天国的地位,他说得不错,那不是我可以赐的。我们的主为我们的缘故,何等卑微!他放下权柄,是无声的责备我们的自私。” (Spurgeon)
4. (24-28) 门徒的反应;耶稣说明了何为真正的为大
那十个门徒听见,就恼怒他们弟兄二人。耶稣叫了他们来,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a. 他们恼怒: 其他十个门徒错误地认为,一个独特的荣誉刚刚被授予雅各和约翰。他们不知道耶稣也可以同样的应许苦难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如果他们真的想要受苦的话!)
i. “这十个人的愤怒无疑不是出于谦卑,而是出于嫉妒,再加上担心自己会输。” (Carson)
b. 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 他们对地位的渴望表明,他们还不知道耶稣在领导和权力方面的本质。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在神的民中却有所分别。
i. 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这是对现代教会从本质和风格两方面看待世界的方式的尖锐指责。很明显,教会不能像世界那样运作。
c. 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 在神国里,地位、金钱、声望永远不应该是成为领袖的先决条件。谦卑的服侍是伟大的先决条件,正如耶稣自己的事工所显示的。
i. “在异教徒的世界里,谦卑被认为是一种罪恶,而不是一种美德。想象一个奴隶被授予领导权!” (Carson)
d. 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 真正的事奉是为了被事奉的人的益处,不是为事奉的人自己的益处。许多人事奉是为了从他们的人那里得到什么(物质上或情感上),而不是为了他们能给予什么。
i. “他没有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没有什么事奉比用自己的死来救赎罪人更大的了,没有什么事奉比替罪人而死更卑微的了。” (Spurgeon)
ii. “他不是来受人服事的,而是来服事人的。你这可怜的罪人,难道不适合你吗?—你这从来没有服侍过他的人,你这个本来就不能服侍他的人?他来不是要你服事他,而是他服事你,不是要你尊敬他,乃是要他怜悯你。” (Spurgeon)
e. 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耶稣的死——他舍命——赎买了他的人民的自由。意思是,他的人民被奴役为奴隶,他付上了他们的赎价。
i. 赎价“最常被用作解放奴隶的购买价格。” (Carson) “Lytron(“ransom”)和介词anti(“for”,字面意思是“代替”)清楚地指出他“取代我们”的意思。” (France)
ii. 耶稣的话引发了一个古老而复杂的神学问题:耶稣付了谁的赎价?Origen说是魔鬼的;Gregory of Nyssa反对说,这把魔鬼置于与上帝同等的地位,让魔鬼向上帝发号施令。Gregory the Great说,耶稣就像一个上了饵的钩子,要捉住撒旦;Peter the Lombard说,十字架就像一个捕鼠器,要捉住魔鬼,用基督的血作饵。所有这一切都太偏离了耶稣给出的简单画面。“赎价是支付或给予,使一个无法获得自由的人被解救出来。” (Barclay)
iii. “如果世上所有的罪人都下地狱,他们就无法伸张正义。他们必须继续忍受他们永远无法弥补的罪行的祸害。但是上帝的儿子,将他的神性的无限威严与作为一个人承受痛苦的完美能力相结合,提供了一种无可估量的价值,他完全为他的子民偿还了所有的债。” (Spurgeon)
iv. “大多数学者在‘多人’中也明确提到了以赛亚书。(Carson)他必担当多人的罪孽。(以赛亚书53章11节)他被列在罪犯之中,担当多人的罪孽(以赛亚书53章12节)。
C. 耶稣治愈了两个瞎眼的
1. (29-31) 两个瞎子赢得了耶稣的注意
他们出耶利哥的时候,有极多的人跟随他,有两个瞎子坐在路旁,听说是耶稣经过,就喊着说,“主阿,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众人责备他们,不许他们作声。他们却越发喊着说,“主阿,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
a. 听说是耶稣经过: 他们知道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见到耶稣。对于那些知道今天是救赎的日子的人来说,他们的绝望是恰当的。
i. “这是耶稣巡回传道的结尾,当他们出耶利哥的时候,故事的背景指向路的另一个城镇,耶路撒冷。” (France)
b. 主阿,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这些人的狂热真是不可思议。他们不顾一切地想要得医治,却无视那些试图让他们安静下来的人群(他们越发喊着说)。
i. “当世人和魔鬼责备人的时候,就证明神的救恩近了。所以你们要越发大声喊叫。” (Clarke)
c. 主阿,大卫的子孙: 然而,他们在绝望中却荣耀了耶稣。他们这个称呼给了耶稣最高的荣誉。
2. (32-34) 耶稣医治了这两个瞎眼的
耶稣就站住,叫他们来,说,“要我为你们作什么?”他们说,“主阿,要我们的眼睛能看见。”耶稣就动了慈心,把他们的眼睛一摸,他们立刻看见,就跟从了耶稣。
a. 耶稣就站住: 没有什么能阻止他前往耶路撒冷;然而,他就站住,回答一个持续不断的怜悯的请求。
b. 要我为你们作什么?这是一个神一直在问的奇妙而简单的问题。有时我们没有得到神想要给我们的东西,只是因为我们没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没有得到,是因为我们没有求(雅各书4章2节)。
i. 耶稣明明知道这些人是瞎眼的,还问他们。他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想要什么,但是神仍然要我们告诉他我们的需要,作为我们对他的信任和依赖。
c. 他们立刻就跟从了耶稣。:这是一个伟大的结果。他们不但痊愈了,而且跟随了那为他们行大事的。
i. “读者啊,无论你是谁,都要为自己的灵魂而行动,就像这些瞎子为他们的视力而行动一样,这样你的救恩就有了保证。求你垂顾大卫的子孙;一分钟也不要耽搁;他正在过去,而你正在进入永恒,也许永远也不会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了。愿主增加你的热情和信心!” (Clarke)
(c) 2020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