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 21章–耶稣在地上的最后一周的开始
A. 荣入圣城.
1. (1-6) 耶稣教导他的门徒为他胜利进入耶路撒冷做准备.
耶稣和门徒将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在橄榄山那里。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对他们说,“你们往对面村子里去,必看见一匹驴拴在那里,还有驴驹同在一处。你们解开牵到我这里来。若有人对你们说什么,你们就说,‘主要用它。’那人必立时让你们牵来。这事成就,是要应验先知的话,说,
‘要对锡安的居民说,
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
是温柔的,又骑着驴,
就是骑着驴驹子。’
门徒就照耶稣所吩咐的去行。
a. 他们将近耶路撒冷: 耶稣知道宗教领袖们要逮捕他,谴责他,嘲笑他,鞭打他,把他交给罗马人钉死在十字架上(马太福音20章19)。然而他不仅有勇气进入耶路撒冷,而且有勇气以尽可能公开的方式进入。这与他以前压制公众的做法形成了对比。
i. 如果耶稣没有刻意压制民众对他的热情,以及他作为弥赛亚的资格——如果耶稣想要的话,这种事情早就发生了,而且还会发生很多次。
ii. “耶稣不可能选择一个更戏剧性的时刻;他来到一个人们对宗教充满期待的城市。” (Barclay)
iii. “掌声和人群没有被操纵;无论如何,都会发生。但是骑着驴驹,因为这是计划好的,只能是一个表演的寓言,一个故意的自我表露的行为……秘密正在被解除。” (Carson)
b. 必看见一匹驴拴在那里,还有驴驹同在一处: 耶稣会骑上这些动物中较小的那匹驴驹。他告诉门徒们如何找到这些动物,并吩咐他们把两只都带来。
i. 希伯来文的撒迦利亚书第9章中提到了一个动物,而不是两个。“如果我们假设马太懂希伯来语,完整的引语肯定耶稣骑的是‘驴驹’,而不是它的驴妈妈。马可和路加说,这动物太小了,从来没有人骑过它。在这群激动的人群中,一个完整的动物在控制自然的弥赛亚手中保持着平静。” (Carson)
ii. “马可告诉我们,这匹驴驹以前从来没有被人骑过(马可福音11章2节),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最好把驴妈妈也带来,好让它在喧闹的人群中安心。” (France)
iii. “他用不着它们,一点也不累。那从加利利步行到伯大尼的人,还可以走另外两里路。但要照所预言的,进入耶路撒冷,就是撒迦利亚书9章9节。” (Poole)
iv. “在这里,“主”和“要用!”这两个词是多么奇怪的连接啊!“耶稣没有放弃他的主权,却取了一个充满需要的天性;然而,在需要的时候,他仍然是主,可以命令他的民,征用他们的财产。” (Spurgeon)
c. 这事成就,是要应验先知的话:在这里,耶稣有意地实现预言,尤其是但以理书中关于七十周的预言,许多人觉得耶稣在他胜利进入的那一天已经实现了。(但以理书9章24-27节).
i. “很可能是马太把这些经文描述为耶稣所说的。” (Carson)
d. 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是温柔的,又骑着驴: 耶稣带着谦卑和得当的尊严来到耶路撒冷。他不是骑着一匹战马,而是骑着一匹驴驹,这是皇族的惯例。他作为和平的君来到耶路撒冷。
i. “士师记第10章4节,12章14节说:“驴曾是伟人骑过的野兽;但在所罗门时代之后,犹太人得到了一个品种的马;所以只有穷人骑在驴上,大多是为了担货。” (Poole)
ii. “因此,对于那些有眼睛的人来说,耶稣不仅宣告了他的弥赛亚身份和他应验了圣经的预言,而且还表现出了他现在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平的态度。” (Carson)
iii. “进入耶路撒冷被称为基督的胜利。这确实是谦卑战胜了骄傲和世俗的伟大; 贫穷战胜了富裕;温柔战胜了愤怒和恶意。” (Clarke)
2. (7-11) 耶稣作为弥赛亚接受并鼓励崇拜。
牵了驴和驴驹来,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稣就骑上。众人多半把衣服铺在路上。还有人砍下树枝来铺在路上。前行后随的众人,喊着说,
“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
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高高在上和散那!”
耶稣既进了耶路撒冷,合城都惊动了,说,“这是谁?”众人说,“这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稣。”
a. 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众人多半把衣服铺在路上; 还有人砍下树枝来铺在路上: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纪念耶稣,一个伟大的,胜利的人,在逾越节来到耶路撒冷。
i. Wiseman 在列王纪下9章13节中谈到为耶户铺开衣服的行为时说:“铺开衣服的行为是一种承认、忠诚和承诺的支持。” (Wiseman)
ii. “手持棕榈和其他树枝象征着胜利和成功。见马加比书上13章51节;马加比书下10章7节和启示录7章9节。” (Clarke) 在一百七十一年第二个月的第二十三天,犹太人呼喊欢呼进入城堡,挥舞着棕榈枝,弹琴、钹和音乐,唱赞美诗和颂歌,因为以色列的一个大敌被摧毁。(马加比书下13章51节)
iii.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群人是光荣的。当教会变得充满热情时,这是基督同在的标志。我们有时听到有人抱怨复兴太过振奋人心。也许这种指责是应该的,但我还是希望能看到一点点错误。这个时代一般不会因为过于关注神圣的事物而犯罪。我们在另一边已经犯了太久的错误,也许在狂热的方向上稍微过分一点也不是最严重的灾难;无论如何,我不会害怕尝试。” (Spurgeon)
iv. 另一方面,在世俗的眼中,这群人是可笑的。若是彼拉多亲自听见,他必说,哀哉。这没什么好怕的。不用担心那个人会惹恼凯撒;没有人担心他会推翻一支军队。他们的剑在哪里?他们中间没有刀剑!他们没有反抗的声音;他们的歌只是诗篇中的一些宗教章节。“哦!”他说,“整个事情都是卑鄙可笑的。’” (Spurgeon)
b. 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这是公开的对耶稣的弥赛亚身份的崇拜。他们仰望耶稣的救恩(和散那的意思是“现在拯救”)。并被传与列王,如撒母耳记下14章4节和列王记下书6章26节)。他们公开地称耶稣为弥赛亚(大卫的子孙……奉主名来的那个人)。
i. 耶稣接受并鼓励这种敬拜。因为今天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诗篇118章24节),弥赛亚作为救世主来到耶路撒冷,实现了但以理的预言。
ii. ““和散那”一词直译过来就是希伯来语的求救语:“救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成了祝福的祈祷,甚至是欢呼,人们在天上赞美上帝,因为上帝派来了弥赛亚,如果“和散那”保留了一些原有的力量,人们也会向上帝呼求,希望得到拯救。” (Carson)
iii. “从本质上说,这是人民在遭难的日子寻求救助和帮助的呼声;这是被压迫人民向他们的救主和他们的国王发出的呼声。” (Barclay)
iv. 他们过去常说“‘Vox populi, vox Dei’ ;但这俗语是假的。当百姓喊着说,高高在上和散那时,这声音好像神的声音。但他们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是谁的声音呢?” (Spurgeon)
c. 耶稣既进了耶路撒冷,合城都惊动了: 耶稣也表明他不怕祭司长和法利赛人。他知道他们正密密谋害他,但他却公开以弥赛亚的身份进城。
i. “当东方三博士来寻找犹太人的王时,“全耶路撒冷合城的人都不安”(马太福音2章3节)。现在王来到了,合城都惊动了。” (France)
ii. “奇怪的是,同样是这些人…,五天之后,把他们的和撒那改成了,走开!把他钉十字架!把他钉十字架!群众是多么善变啊!即使他们做对了,也不太可能持续这么长时间。” (Clarke)
iii. 就是在这里,在他还没有进城的时候,他望着城哭泣,因为他知道审判要临到耶路撒冷(路加福音19章41-44节)。
iv. “我们的主爱他的百姓喜乐。在为耶路撒冷哀哭的时候,他不住地流泪。但他把快乐分散在各处,甚至耶路撒冷街上的男孩和女孩欢快的脚步和欢歌回响在圣殿的院子里。” (Spurgeon)
d. 这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稣: 这延续了早期耶稣被称为拿撒勒人(马太福音2章23节)。这对许多人来说听起来很奇怪——尤其是对宗教权威——一个先知会来自于一个不知名的城市拿撒勒。
i. “当我们的主复兴他的教会时,会众和外面的群众开始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骚动?”这一切意味着什么?这基督是谁,他的救恩是什么?这种探究精神是非常可取的。现在只能用持续的祷告来寻求了。” (Spurgeon)
ii. “他们既没在基督的奥秘上多得益处,也没有这样大的进展,竟知道他是伯利恒人所生的。” (Trapp)
B. 耶稣洁净圣殿
1. (12-13) 耶稣强行停止对圣殿的商业亵渎
耶稣进了神的殿,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对他们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a. 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 这似乎不同于约翰福音2章13-22节中提到的洁净圣殿,那发生在耶稣在地上的事工刚开始的时候。然而目的是一样的;赶出那些与祭司合作,欺骗耶路撒冷的游客,强迫他们以高价购买经认可的祭祀动物和货币的人们。
i. Barclay 说:“一对鸽子在殿外面只卖4便士,在殿里卖75便士。“这几乎贵了20倍。
ii. 耶稣却一切作买卖的人发怒。“买卖双方被视为一家公司——志趣相投,需要被批发出去……交易是必要的,也可能是无辜的;但是,这种交易精神很快就滋生了弊端,毫无疑问,这种弊端在当时十分猖獗“。” (Bruce)
iii. 耶稣所做的事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被证实的比喻,而不是它本身的成就。“没有迹象表明,也不太可能实现任何持久的改革;毫无疑问,这个星期剩下的日子里,耶稣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France)
iv. France 说当时有一种期待,认为弥赛亚会洁净圣殿,既在异教征服者(如Antiochus Epiphanes and Pompey)之后认可它,又从神自己的子民的错误崇拜中剔除它。
v. “我不相信我们能够通过议会法案、宗教改革协会、鼓动或仅仅是人类的活动来彻底洁净任何教会。若不是那曾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手,就没有人能拿住赶出买卖双方的鞭子。愿耶和华成就这事,事就成就,因为这不是出于人,也不是人所能成就的。” (Spurgeon)
b. 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 做买卖的人们在圣殿的外院活动,这是外邦人唯一可以来祷告的地方。因此,这祈祷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市场,一个不诚实的市场(一个贼窝)。
i. 马可的记载更完整地引用了耶稣对以赛亚书56章7节的引用:“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马可福音11章17节)。重点是以赛亚预言了,耶稣要求圣殿成为万国祈祷的地方。一切在外院买卖人的活动使得任何寻求主的外邦人都不能来祷告。
ii. “在买卖、讨价还价和拍卖的喧嚣中,祈祷是不可能的。那些寻求上帝同在的人被神家的人拒之门外。” (Barclay)
2. (14) 耶稣在圣殿里继续神的怜悯的工作.
在殿里有瞎子瘸子,到耶稣跟前。他就治好了他们。
a. 有瞎子瘸子,到耶稣跟前: 耶稣把商人和兑换银钱的人从殿里赶出去的大胆行为并没有阻止有需要的人到他跟前。
i. 瞎子瘸子被限制在外邦人的院内; 他们不能走近圣殿,也不能到祭坛上去献祭。耶稣赶出了外邦人院子里的商人和强盗之后,就去服事聚集在那里的被赶散的人。
b. 他就治好了他们:耶稣把兑换银钱的人和商人从殿里赶出去以后,并没有成立“洁净圣殿会”。他又开始做弥赛亚做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在慈爱和怜悯中展示上帝的能力。
3. (15-17) 犹太人领袖的愤怒.
祭司长和文士,看见耶稣所行的奇事,又见小孩子在殿里喊着说,“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就甚恼怒,对他说,“这些人所说的,你听见了吗?”耶稣说,“是的,经上说,你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赞美的话。你们没有念过吗?”于是离开他们出城到伯大尼去,在那里住宿。
a. 他们就甚恼怒: 这是他们因耶稣所行的奇事,和小孩子在殿里因耶稣所受的赞美,所作的回应。宗教领袖的假冒伪善是显而易见的。圣殿里的贪婪和偷窃的人并没有烦扰他们,但是对耶稣的赞美却烦扰了他们。
i. “在犹太人中,孩子们被雇去做公开的祝词是很平常的事;因此,他们习惯向著名的拉比们致敬。因此,在这片土地上,孩子们的这种喊叫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只是他们被激怒了,因为他们对一个人有根深蒂固的仇恨。” (Clarke)
ii. 这提醒我们,孩子可以与神有真正的关系,可以有属灵的生命,但他们仍然是孩子。“一个男孩表现出男人的风度不是成圣;是溺爱他,不是使他成圣。让一个女孩子成为另一个不是女孩子的角色,装出她那细心的母亲的神气和腔调,那就太调皮了。神并没有把孩童圣化为成人,但祂以孩童的方式使他们成圣。” (Spurgeon)
b. 这些人所说的,你听见了吗?耶稣回答祭司长和文士的问题。答案很清楚:是的,他已经听见了他们所说的话——这是对上帝完全了赞美的话。
i. “当路德发现孩子们聚在一起祈祷时,他深受鼓舞。他说,‘神必听他们。现在孩子们开始祈祷了,魔鬼自己也不能打败我们。’” (Spurgeon)
c. 于是离开他们出城到伯大尼去,在那里住宿: 逾越节的时候,成千上万的朝圣者涌入耶路撒冷。有些人住在周围的村庄里很正常,伯大尼就在附近。
i. “在逾越节的时候,很难在城里找到住处,但是马大和马利亚的家会向耶稣敞开(路加福音21章37节)。” (Bruce)
C. 无花果树的教训.
1. (18-19) 耶稣责备一棵无花果树
早晨回城的时候,他饿了。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到跟前,在树上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就对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
a. 他饿了: 有些人想知道为什么耶稣在早晨离开马大和马利亚的家时会饿。司布真推测这是因为他醒得早,花时间和他的天父在一起团契,没时间吃饭。
i. “他是完全的人,所以会饿,因为饿是健康的标志。” (Morgan)
b. 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 耶稣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完成了他为数不多的毁灭奇迹之一。他的咒诅使无花果树枯干。
i. 值得注意的是,耶稣的两个毁灭性的神迹(这个和以一群猪的毁灭而结束的事件,马太福音8章30-32节)并不是针对人的。
c. 在树上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耶稣行了这个毁灭的神迹。本质上,这树是一幅虚假广告的画面,有叶子,但没有无花果。这些特殊的无花果树就不应该是这样,因为除了无花果,它们通常不长叶子。
i. “第一位亚当到无花果树前找叶子,但第二位亚当找无花果。” (Spurgeon)
ii. 在这个形象的比喻中,耶稣警告将要审判不结果子的以色列。这表明上帝不赞成那些只长叶子不结果子的人。这个故事清楚而简单,它的重点很明显,重要的不是承诺,而是表现。” (France)
2. (20-22) 耶稣是怎么做到的?
门徒看见了,便希奇说,无花果树怎么立刻枯干了呢?耶稣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的事,就是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
a. 无花果树怎么立刻枯干了呢?耶稣解释说,这个神迹实际上是信心祷告的结果(你们若有信心,不疑惑)。他又鼓励他那些希奇的门徒也要有这样的信心,相信神也会听他们的。
b. 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 这应许是神应许给信徒的,不是给众人的。这是给那些跟随耶稣的人的应许。
i. “对于真正的信心来说,没有什么是不能得着的,但是信心必须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应许。” (Poole)
ii. “我们只能相信一件事,当我们与神合一,他的思想和目的可以自由流入我们,建议我们应该如何祈祷,并带领我们在我们和神的心意之间有完全的体恤和理解。信心总是这样一个框架的产物。” (Meyer)
D. 耶稣回答犹太领袖
1. (23-27) 当耶稣回到圣殿时,受到宗教领袖的质问。
耶稣进了殿,正教训人的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来问他说,“你仗着什么权柄作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耶稣回答说,“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若告诉我,我就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作这些事。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他必对我们说,这样,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若说从人间来,我们又怕百姓。因为他们都以约翰为先知。于是回答耶稣说,“我们不知道。”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作这些事。”
a. 正教训人的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来问他说: I就在前一天的,耶稣把兑换银钱的和做买卖的都赶出了圣殿。现在他回到那里教训人,不惧怕宗教领袖们。
i. “当我们想到耶稣所做的不寻常的事情时,对于犹太当局问他依仗什么权利这样做就不足为奇了。” (Barclay)
b. 你仗着什么权柄作这些事?宗教领袖们提出了耶稣权威的问题,耶稣通过提出他们判断这样一个问题的能力来回答。他们判断施洗者约翰和他的事工的能力,也是衡量他们判断耶稣能力的一个标准(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
i. “他的问题深刻得多。如果宗教权威们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就对自己的问题已经有了正确答案。” (Carson)
ii. “因此,现在向真理的教授提出那些天主教的问题:你们凭什么权柄作这些事?你的使命,你的任命到哪里去了?在路德之前你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曾有一个人回答得很好‘在圣经里,你的却从来没有在’” (Trapp)
c. 我们不知道: 他们只是在仔细考虑了这两种答案的政治后果后才做出了回答。他们对诚实地回答这个问题不感兴趣,只是巧妙地回答了。这表明他们更关心群众的意见,而不是上帝的旨意,所以耶稣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
i. “他们不能说“从人来”,因为他们胆小。他们不说,‘从天上来’因为他们是假冒为善的。” (Morgan)
ii. 正如马太福音21章14节所示,耶稣仁慈、怜悯地满足了受伤的大众的需要。但是耶稣并没有对那些傲慢地质疑他并希望用耶稣自己的话来牢笼他的人表现出多大的耐心。耶稣从来没有落入他们的陷阱。
2. (28-32) 两个儿子的比喻
“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他来对大儿子说,‘我儿,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作工。’他回答说,‘我不去。’以后自己懊悔就去了。又来对小儿子也是这样说,他回答说,‘父阿,我去。’他却不去。你们想这两个儿子,是哪一个遵行父命呢?他们说,‘大儿子。’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因为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倒信他。你们看见了,后来还是不懊悔去信他。”
a. 一个人有两个儿子: 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两种不同的儿子。他们住在同一屋檐下,我们可以说,父亲有权享受两个儿子的服侍。也许他们希望父亲不要打扰他们,但父亲并没有。父亲希望儿子们为他工作,这是好的,也是正确的。
i. 根据圣经的一般原则,我们可以说,我们没有义务把它们分开,除非是通过劝勉。他们的分离必须等到世界末日;在那之前,稗子和麦子是一同生长的。
b. 我儿,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作工。: 在父亲对儿子的这些简单的话语中,有很多东西值得去留意。
·父亲单独和儿子谈话;他没有和两个儿子一起说。虽然对两个儿子都发出了同样的邀请(又对小儿子也这样说),但这是个人的工作邀请。
·这位父亲首先以儿子的身份向他求助。知道他是他父亲的儿子,应该使他愿意完成他的旨意。
·父亲让儿子去工作;共同参与家族事业。但这是工作,不是娱乐。
·父亲让儿子今天工作,而不是在遥远的将来。
·父亲让儿子到“我的葡萄园”工作。葡萄园属于父亲,所以对儿子来说应该很重要。
c. 他回答说,‘我不去。’以后自己懊悔就去了: 大儿子拒绝为他父亲工作。他不想屈从于父亲的旨意。以后自己懊悔就去了。他说错了,但做对了。
d. 他回答说,‘父阿,我去。’他却不去: 小儿子说得对,而且很尊重(父啊)地回答的,但他并没有照他说的去做。
i. 很多参加教会聚会的人都模仿这个小儿子
·他们承认神的话语是真的。
·他们也想有一天严肃对待神的话语。
·他们谈论做天父的工。
·他们表面上信教,他们的心与神的关系不对。
·他们觉得口头上说并承诺就够了。
ii. “小儿子说,‘父啊,我去。’他并没去。这些人不去。他们嘴上说悔改,却不真正悔改。他们说相信,但他们从不相信。他们想要顺服神,但他们还没有顺服神。他们说,现在是开垦荒地,寻求耶和华的时候了,但他们不寻求他。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承诺。” (Spurgeon)
iii. 他们犯罪,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这很危险,因为这是欺哄圣灵;这很危险,因为它使人心变刚硬。
e. 这两个儿子哪一个遵行父命呢?这个比喻的意思很清楚。重要的是为神而活,而不是说正确的话。宗教领袖们善于说正义的话,但他们顽固不悔改的心表明,悔改的罪人倒比他们先进入天国。
i. “只有当考虑到税吏,更不用说妓女了,受到的不尊重时,人们才能感激耶稣这句令人震惊的话的价值。” (Carson)
f. 你们看见了,后来还是不懊悔去信他: 当这些骄傲的宗教信仰者看到臭名昭著的罪人悔改时,他们本应更悔改,但他们没有。
3. (33-41) 恶仆的比喻
“你们再听一个比喻。有个家主,栽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圈上篱笆,里面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楼,租给园户,就往外国去了。收果子的时候近了,就打发仆人,到园户那里去收果子。园户拿住仆人。打了一个,杀了一个,用石头打死一个。主人又打发别的仆人去,比先前更多。园户还是照样待他们。后来打发他的儿子到他们那里去,意思说,‘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不料,园户看见他儿子,就彼此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来吧,我们杀他,占他的产业。’他们就拿住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园主来的时候,要怎样处治这些园户呢?他们说,‘要下毒手除灭那些恶人,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着时候交果子的园户。’
a. 有个家主,栽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圈上篱笆: 耶稣告诉我们,有一个园主精心地栽种了一个葡萄园,并雇了园户来管理。园户虐待并杀害了园主派来的使者。后来,园主打发他的儿子去,他们也把他杀了,并且愚昧地以为自己能拥有葡萄园。然而,园主的反应不是屈服于园户,而是审判和毁灭他们。
i. 旧约经常使用葡萄园来比喻以色列(申命记32章32节,诗篇80章8节,耶利米书2章21节,尤其是以赛亚书5章1-7节)。
b. 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这是承受产业的. 来吧,我们杀他,占他的产业: 耶稣描绘了祭司长和长老们的疯狂,他们密谋杀害被送到以色列反叛领袖那里的圣子。
i. “农夫们对待送信的人非常野蛮粗暴:殴打、杀害、用石头砸死;这在自然领域中是极不可能的,但在另一个例子中,为了真实地描述人在精神领域中的行为,比喻不得不违背自然概率。” (Bruce)
ii. “这里派到农夫那里去的仆人,无疑是要理解那些卓越的先知。” (Poole)
iii. “他们在客西马尼园拿住他;他们把耶稣撵出他们的公会,在该亚法的堂里,耶稣被引到耶路撒冷的城门外。他们在髑髅地杀了他。” (Spurgeon)
c. 要下毒手除灭那些恶人: 这个比喻的意思很清楚。祭司长和长老听见这话,就知道这恶仆的下场。的确,那些以这种方式反抗自己的主人的人应该受到审判。
i. 他们知道葡萄园园主有权利要求他们按时候收果实。同样,神也期待以色列的领袖们能结出果实,但结果却很少(正如无花果树事件所示)。
ii. “惟愿耶和华兴起一族,‘按时候给他结果子!’一个忠心的牧师的标志是他把他所能做的一切荣耀都归给神。不尊耶和华为大的,必不赐福与人。” (Spurgeon)
d. 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着时候交果子的园户: 以色列的领袖是如此的败坏,以至于上帝把领导权转移给了其他人——特别是使徒,然后是他们所领导的犹太/外邦教会。
4. (42-46) 耶稣警告宗教领袖他们拒绝的后果。
耶稣说,经上写着:
‘匠人所弃的石头,
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这是主所作的,
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
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
所以我告诉你们,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谁掉在这石头上,必要跌碎。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听见他的比喻,就看出他是指着他们说的。他们想要捉拿他,只是怕众人,因为众人以他为先知。
a. 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 用这种口气跟以色列祭司长和长老所讲话,必定使他们生气。耶稣与以色列的主要神学家交谈,问他们是否读过圣经。
b. 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耶稣引用诗篇118篇中的这句话提醒他们,他们拒绝耶稣更多地表明了他们的罪和即将到来的审判,而不是说关于耶稣自己的。虽然他们拒绝耶稣,耶稣仍然是房角石,履行诗篇118篇中伟大的弥赛亚角色。
i. 就像一幅出自大师之手的画作,耶稣并没有在受审——那些看着他的人在受审。这些拒绝耶稣的领袖们必须听到他们拒绝的最终结果。
ii. 很明显,耶稣声称自己是诗篇118章22-24中被弃绝的石头,上帝指定他为房角石。他也是以赛亚书8章13-15中跌人的磐石,以赛亚书28章16节中的根基和宝贵的房角石,但以理书2章34,44-45节中摧毁反抗神的人的石头。
c. 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 耶稣警告宗教领袖们,如果他们继续拒绝神和他的弥赛亚身份,他们就等着神把他在地上的工作交给别人。
i. “这一厄运被剥夺了特权,王国从他们手中被夺去,交给了别人。” (Bruce)
ii. “我们必须寻求神在救恩中工作的领域,不再是以色列国,而是另一个国家。这不是外邦人本身(需要复数的ethnesin,而不是单数的ethnei),而是来自所有国家的上帝的子民,犹太人和外邦人。” (France)
iii. “这对我们自己的国家是一个多么严重的警告啊!我们也看到,我们的主的牺牲和神性受到了质疑,他的圣言遭到了那些本应拥护它的人的攻击。除非有一个迅速的修正,否则上帝可能会把烛台从它的位置移走,并发现另一个比我们自己的种族更忠诚于上帝和他的福音的种族。” (Spurgeon)
d. 谁掉在这石头上,必要跌碎。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 摆在宗教领袖面前的选择就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选择。我们可以在神面前谦卑降服,也可以在审判中完全失败。
e. 他们想要捉拿他: 宗教领袖非但没有悔改,反而以愤怒回应,继续加重他们拒绝耶稣的罪。
i. 就看出他是指着他们说的: “是谁告诉他们的,除了他们自己的内疚?” (Trapp)
(c) 2020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