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3章–施洗约翰的服侍
A. 施洗约翰的公开侍奉
1. (1-2) 施洗约翰所传的信息
那时,有施洗的约翰出来,在犹太的旷野传道,说,
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a. 那时,有施洗的约翰出来: 马太向我们介绍了新约中一个引人入胜的人物。这是撒迦利亚和伊利莎白所生的约翰,在路加福音第1章里,他是这对老夫妇的神迹诞生的,以及他被呼召作弥赛亚的先锋。
i. 那时: “是一个概括性的术语,它几乎没有按时间顺序揭示什么,但坚持认为这个说法是历史性的。” (Carson)
b. 在犹太的旷野传道,说“悔改”: 约翰的信息是呼召人们悔改。有些人认为悔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对自己的罪感到亏欠。为自己的罪感到惭愧是很好的,但是悔改并不是一个“感觉”词。它是一个动作词。约翰告诉他的听众要改变心思意念,而不仅仅是为他们所做的事感到愧疚。悔改是指方向的改变,而不是内心的悲伤。
i. 悔改是我们到神面前必须要做的事吗?也是也不是。悔改并不是说我们必须在来到神面之前做什么;它描述了来到上帝面前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在纽约,我告诉你来洛杉矶,我真的不需要说“离开纽约来洛杉矶”。“来洛杉矶就是离开纽约,如果我还没有离开纽约,那我肯定还没有来洛杉矶。我们若不离开罪和自我中心,就不能进入天国。
ii. 悔改的呼召很重要,不可忽视。完全正确地说,这是福音的第一个字。
·悔改是施洗约翰传道的第一个词 (马太福音 3:1-2).
·悔改是耶稣传道的第一个词 (马太福音 4:17 ;马可福音 1:14-15).
·悔改是十二门徒传道的第一个词(马可福音6:12)。
·悔改是耶稣复活后对门徒所传讲的第一个词(路加福音24:46-47)。
·悔改是第一次基督徒讲道(使徒行传2:38)中劝勉的第一个词。
·悔改是使徒保罗传道所说的第一个词(使徒行传26:19-20)。
iii. 约翰传道的旷野并不是真正的沙漠。“那里很热,除了约旦河外,大部分地区都很干旱,但不是无人居住的。” (Carson)
c. 天国近了: 约翰想让人们知道天国近了。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遥远或梦幻。这就是为什么约翰如此迫切地呼召人们悔改。如果天国近了,那么我们必须现在为之预备。
i. 约翰的主要信息不是“你是个罪人,你需要悔改。”约翰的主要信息是“弥赛亚王要来了。”“对王和他的王国即将到来的消息的回应是悔改的召唤——事实上,在某种意义上天国已经到来了。”
ii. 有些时代论认为在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占主导地位的术语天国和神国是不同的。神国是现今属灵的国,但天国指的是将要到来的地上的千禧年。一个更好的解释是,马太只是简单地使用了天国这个词,而不是神国,以避免冒犯犹太读者,他们经常拒绝直接提到神,而是直接提到他的居所。
iii. Adam Clarke给出了更深入的意思:“但为什么它被称为天国呢?”因为神设计他在这里的恩典的国,要像在天上的荣耀的国。所以我们的主教导我们祷告: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2. (3-4) 施洗约翰的身份
这人就是先知以赛亚所说的,他说,
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这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
a. 预备主的道: 马太使用了以赛亚书40章3节的这段话来确认施洗约翰是预言弥赛亚的先锋。在这个角色中,约翰的目的是为弥赛亚预备人的心,并使以色列人意识到罪,这样他们就能被弥赛亚从罪中救赎出来(马太福音1:21)。
i. “根据约翰福音1:23,施洗者曾经把这段话应用到自己身上。这里是马太为他做的。” (Carson)
b. 修直他的路: 马太引用了(以赛亚书40章3节)的一段话,为一个威严的王的到来建了一条大路。是要填满路上的洞,推倒挡在路上的山。
i. “这种想法来自东方君主的做法,他们在远征或穿越沙漠国家时,都会派先锋,为他们的行程做准备;开路先锋,平整道路,排除一切障碍。” (Clarke)
ii. 预备主的道是一幅图,因为真正的预备必须发生在我们心里。修路就像上帝在我们心中要做的准备工作。它们都很昂贵,都必须处理许多不同的问题和环境,而且都需要一个专业的工程师。
iii. 耶稣是将来到的弥赛亚和王,施洗约翰是在旷野呼喊的人,他通过悔改的信息来预备主的道。我们常常没有认识到主的预备工作是多么重要。上帝的任何伟大的工作都是从伟大的预备开始的。
iv. “人的心就像旷野,在那里没有路; 但是正如忠心的臣民为所爱的王子预备道路一样,人们为了迎接主,也要预备自己的心,准备好接受主。” (Spurgeon)
v. 以赛亚书40章3节,耶和华的道预备好了,并且修直了。马太福音3:3,是耶稣的道。耶稣与耶和华的这种身份认同在《新约》中很常见(如出埃及记13:21和哥林多前书10:4;以赛亚书6:1,约翰福音12:41)。
c. 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 施洗约翰的个性和事奉是效法勇敢的以利亚(列王记下1:8),他无所畏惧地呼唤以色列人悔改。
i. “以利亚和约翰都有严厉的事工,他们的衣服和饮食都很简朴,这证实了他们的信息,谴责了对身体和精神软弱的偶像崇拜。” (Carson)
ii. 按照当今时代精神,约翰的事工将会非常不同。他不会从旷野出发。他不会穿得很滑稽。他不会讲这么直截了当的信息。他会利用市场调查和焦点小组来完善他的信息和演示。约翰的动机不是今天的时代精神,而是上帝的精神。
iii. 不是施洗约翰自己想要像以利亚一样做先锋,正如玛拉基书4章5节所说,并决定让这成为他的命运和公众形象。约翰在出生前就知道天使对他爸爸所说的:他必有以利亚的心志能力,行在主的前面,叫为父的心转向儿女,叫悖逆的人转从义人的智慧。又为主预备合用的百姓。(路加福音1:17)”This is simply who John the Baptist was, and one might say he was this before he was even created in the womb.
iv. “他的饮食虽然受限,但营养丰富,在野外很容易找到。” (France)
iv. “耶和华啊,求你不要叫我的吃,喝,穿,妨碍我作你的工!” (Spurgeon)
3. (5-6) 约翰传道很成功.
那时,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并约但河一带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
承认他们的罪,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洗。
a. 那时,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并约但河一带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 约翰的事工反响热烈。许多人认识到他们的罪,他们需要为弥赛亚的到来作准备,并愿意为此做些事情。
i. 在神的祝福下,约翰悔改的信息和为弥赛亚预备的呼召结出了伟大的果实。“洗礼是为罪人准备的,没有一个犹太人认为自己是被上帝拒之门外的罪人。现在,犹太人在他们的民族历史上第一次认识到他们自己的罪和他们自己对神的迫切需要。在此之前,从未有过如此独特的全国性悔改和寻求上帝的运动。” (Barclay)
ii. “他的布道引发了一场广泛的复兴运动,他的跟随者在犹太教中构成了一个重要的群体,在新约时代之后,这个群体仍然独立的存在着。” (France)
iii. 事实上,约瑟夫写施洗约翰比写耶稣更多。施洗约翰的影响在他开始传道后几十年都是明显的,如使徒行传18:25和19:3所说。
iv. 犹太全地,并约但河一带地方的人: “全这个词在这里重复了两次,足以让我们知道,它在圣经中的意义并不比许多更深远,因为无法想象,耶路撒冷和约旦河一带地方的每个人都去听施洗约翰,但很多人去了。” (Poole)
b. 受他的洗: 施洗的时候,约翰举行仪式,代表洗净罪,然后做一件事情来代表悔改。在我们得到天国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灵里的贫乏(马太福音5:3)。这种对罪的认识是大多数复兴和觉醒的基础。
i. 洗礼简单的意思就是“沉浸或淹没”。约翰给人施洗时不是点水。就像其他一些犹太仪式上的洗礼一样,约翰把受洗的人完全浸入水中。所以洗礼、自然不是一般的点水礼、乃是全身浸入水中。” (Barclay)
ii. 洗礼在犹太社区已经以仪式的形式进行,但通常只在希望成为犹太人的外邦人中进行。在约翰的时代,一个犹太人接受洗礼,本质上就是在说,“我承认,我像一个外邦人,我与上帝的距离是如此之远,我需要与他和好。“这真是圣灵的工作。
iii. 约翰的洗礼可能与犹太人给外邦信徒施洗有关,也可能与当时犹太人的一些仪式有关。虽然它可能有一些关联,但同时它是独一无二的——如此独特以至于约翰被称为“施洗者”。如果有很多人这样做,它就不会是一个独特的头衔。
iv. “约翰的洗礼是一种创新。与之最接近的当代对比是异教徒成为改宗者的自我洗礼,以及在昆兰的反复的宗教洗礼(也是自主施行的).” (France)
v. 基督教的洗礼与约翰的洗礼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似的,它表明了悔改,但还有更多意思。就是受洗归入基督,就是归入他的死和复活(罗马书6:3)。
c. 承认他们的罪: 这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呼吁悔改的搭档。这些犹太人非常认真地想要与神和好。
i. “分词的意思是认罪的时候;没有,提供他们认罪的情况。个人认罪在以色列是一件新鲜事。在赎罪的大日子里有集体忏悔,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有个人忏悔(民数记5:7),但是忏悔的灵魂没有自发的自我卸下——每个人都是分开的。这一定是一幅激动人心的景象.” (Bruce)
ii. ““承认他们的罪”与约旦河中受洗相呼应。如果不承认有罪,那就只是对一个没有属灵意义的人的沐浴。” (Spurgeon)
4. (7-12) 约翰与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对峙。
约翰看见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也来受洗,就对他们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不要自己心里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我告诉你们,神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他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净他的场,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
a. 约翰看见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也来: 这是我们对一世纪犹太教中这两个重要群体的介绍。这两个群体非常不同,经常发生冲突。他们一起代表了犹太教的领袖
i. Matthew Poole 指出了关于法利赛人的四点
·他们相信人因行律法而称义,也信自己因行律法成了义。
·他们经常曲解律法。
·他们有许多与圣经同等权威的传统。
·他们在实践中常常是伪君子,为了表面的遵守而忽略了法律的核心和精意。
ii. Bruce称法利赛人是“法律的严谨者,宗教的大师”。称撒都该人是“实干家、属世的人,主要从事神职人员。”
b. 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 约翰指责这些领袖们想要表现出对弥赛亚的渴望,但并没有真正地悔改、准备他们的心。所以约翰要他们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
i. “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可能是带着他们其他宗教活动特有的排场来参加洗礼的……他们是在向世人表明,他们准备好了迎接弥赛亚,虽然他们并没有真正地悔改。约翰提醒他们,真正的悔改会在生活中表现出来。这悔改必须体现在生活中,而不只是嘴巴上的悔改。
ii. “你们来到这里,挤在一群悔罪的人中间,但这还不够,真正的悔改并不是徒然的……你们必须结出圣洁的果子,这果子能够回答真正悔改的本质。” (Poole)
iii. 当然,大多数犹太人相信将来到的愤怒;不同之处在于此审判的目标。他们以为审判在乎列国的民。他以为是以色列中不敬虔的人。” (Bruce)
iv. 我们可以从施洗约翰的讲道中学到很多,“要逃避将来的忿怒。”
·这忿怒是神的忿怒。
·这忿怒是公平的,是人当得的。
·这忿怒经常被忽视或无视,因为它不是即刻的;而是将要来的。
·这忿怒不会因为它的延迟和将要到来而变得更不确定。
·这忿怒临到的时候很可怕,因为这是神的忿怒。
·这忿怒无法抵挡;生存的唯一方法就是成功地逃离。
v. 约翰让他们做的事也很有教育意义: 逃避.
·逃避表明即刻行动
·逃避表明迅速采取行动
·逃避表明直线行动,不转向
c. 不要自己心里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 约翰警告他们不要相信他们的犹太传统,因为他们必须真正地悔改,而不是单单地相信亚伯拉罕的功绩。
i. 那个时候人们普遍认为亚伯拉罕的功绩足以拯救任何一个犹太人,而犹太人是不能下地狱的。约翰指出,这些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属于不同的家族;他们是毒蛇的种类——意思是一个与蛇有关的家族!
ii. 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 “据说,这里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樵夫,他在一棵树上做了记号,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他脱下了衣服,这样他就能更有力地挥动他的斧子,很快地完成他的工作。” (Clarke)
iii. “约翰来不仅仅是做修剪工作;他是用锋利的斧头砍倒每一棵没价值的树的人.” (Spurgeon)
d. 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 约翰的洗礼是悔改的洗。在这方面,它不同于基督教的洗礼或洗礼归入基督(罗马书6:3),包括悔改和洁净,但也承认信徒身份与耶稣同死、同埋葬、同复活(罗马书6:3-4)。 (Romans 6:3-4).
e. 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 约翰承认自己在耶稣面前的地位。他不配给耶稣提鞋,他也不认为自己比他所呼召的悔改的人们强,他知道自己与耶稣的关系如何(而不是对他所吸引的人群和他所看到的回应感到骄傲)。
i. 约翰这样说,是把自己和耶稣的关系看得比一个普通拉比的普通门徒还低。拉比的门徒被期望扮演他主人的奴隶,但是对一个门徒来说,脱掉他的鞋子实在是太卑微了。(Ketuboth 96a).”
f. 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他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净他的场,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 约翰警告他们要为弥赛亚的来临做准备,因为他带着审判而来。
i. 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这是圣灵在新约中应许的流露(以西结书37:14)。
ii. 和火: 就是用火施洗,也就是用审判的火来施洗。那火必洁净洁净人,却要像糠秕灭没恶人。糠秕是麦秆上没有价值的残渣,麦穗已经被割去。这些骄傲和不悔改的领袖们,对神也是无用的。火的净化也是一个预言的盼望(以赛亚书4:4;撒迦利亚13:9;玛拉基书3:2;以赛亚书1:25)。因此,约翰预言了一场真正的洁净,与他自己仅仅是外在的表象形成对比。” (France)
iii. “一个簸箕将两者向空中簸出。风把糠秕吹走了,较重的谷粒落下来等候被收起来。糠秕被清扫焚烧,禾场被清扫净尽。” (Carson)
iv. 犹太人的领袖们认为弥赛亚会带着审判而来,但这审判只是针对以色列的敌人。他们盲目地自以为是,以为只有别人需要与神和好。今天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想法。“今天急需施洗约翰。许多我们所称的基督教不过是基督教化的异教……我们需要施洗约翰带着他关于斧头、簸箕和火的严厉的言辞来,只有这样,才能为基督的再来预备道路。” (Meyer)
B. 约翰为耶稣施洗的事工
1. (13-14) 耶稣来到约翰那里受他的洗
当下,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但河,见了约翰,要受他的洗。约翰想要拦住他,说,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吗?
a. 当下,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但河,见了约翰,要受他的洗: 这是耶稣从多年的默默无闻中显著的显现。他在公共事工中的这些最初的工作,对了解他其余的事工有很大的意义。
b. 耶稣来: 没有人强迫耶稣受洗。他是自愿来找约翰的。有一些古老、错误的传统(在巴克莱提到),耶稣受洗是因为来自他的母亲和兄弟的压力。既然其他人都在这么做,他们认为他也应该这么做。
c. 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吗: 约翰意识到这种情况具有讽刺意味。耶稣没有什么要悔改的,耶稣给约翰施洗更合适。
i. 这就好像约翰对耶稣说:“我需要的是你的灵与火的洗礼,而不是我用水给你施洗。” (France)
2. (15) 耶稣许约翰给他施洗
耶稣回答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或作礼)于是约翰许了他。
a. 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 耶稣明白为什么约翰觉得这很奇怪,但这却是完成尽诸般的义的必要条件。这并不是说这一行为本身就实现了所有的义,但这是耶稣的整个使命中的另一个重要步骤,即认同堕落的、有罪的人,这个使命只有在十字架上才能最终实现。
i. 然而,旁观者很容易认为耶稣只是另一个受洗的罪人;所以他认同有罪的人。“基督的受洗可能会造成误解,正如他与税吏和罪人往来一样。他甘心被人误解。” (Bruce)
b. 于是约翰许了他: 目的是让耶稣完全体恤罪人。这正是他在出生、成长和死亡过程中所做的。所以在这里,正如约翰许了他,耶稣代替了罪人。
i. “他受洗的时候,承认自己所没有犯的罪,在神面前悔改了。他与罪人同列,担当了许多人的罪。” (Morgan)
ii.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对耶稣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新开始;并不是说要脱离罪,而是要告别他以前的生活。“依照仪式的象征意义表示向老我死,有一个新生命,耶稣受洗是与旧的关系断裂,与父母,邻居,和世俗的召唤诀别,全心投入到他的救世主的身份中去” (Bruce)
3. (16-17) 耶稣是上帝之子的神圣见证
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神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a. 天开了:对父神而言,从悔改的洗的角度来说,公开地证明耶稣的洗礼与其他任何人的不同很重要。这不是悔改的表现,而是对罪人的一种正义的认同,是爱的激励,是天父所喜悦的。
b. 神的灵,仿佛鸽子降下: 这是与圣灵戏剧性的经历,神的灵以一种可以看见的方式降临在耶稣身上(有点像使徒行传2:1-4中神的灵降临在聚集的门徒身上)。
i. 路加福音3:22 这样说:圣灵降在他身上,形状彷佛鸽子。在某种程度上,圣灵就在那里,像鸽子一样“飞落”在耶稣身上。不管具体是什么样,都是真的。约翰福音1:32-34表明施洗约翰看见了这现象,他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ii. 这不是神的灵的暂时的礼物。施洗约翰在约翰福音1:32-33中作见证说,他看见圣灵彷佛鸽子从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耶稣即将开始他的公开传道,他要依靠神的圣灵的能力。“是神的灵成就了耶稣基督的事工”(Spurgeon)
iii. 鸽子如何代表圣灵的工作:
·像鸽子一样,圣灵的工作可以是迅速的。
·像鸽子一样,圣灵的工作可以是温柔的。
·像鸽子一样,圣灵的工作带来和平。
·像鸽子一样,圣灵的工作是无害的。
·像鸽子一样,圣灵的工作诉说着爱。
c.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当天父上帝的声音从天上传来时,每个人都知道耶稣不只是另一个受洗的人。他们知道耶稣是神完美的儿子(我所喜悦的),他与罪人同等。由此,每个人都知道耶稣是与众不同的。耶稣受洗是要与罪人同等,但他受洗也是要向罪人表明身份。
i. 路加福音3:21节告诉我们耶稣祷告的时候天开了。“他祷告的时候; 因为祷告是天国的钥匙,我们可以从神的宝库中,为自己和他人获取丰富的怜悯.” (Trapp)
ii. 在这里父神也表达了他对耶稣一生的认可。洗礼的时候,神藉着神圣的宣告宣告王的同在,又在已活的年岁上盖了他的印章。” (Morgan)
d. 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们不要错过一个显著的要点: 父神爱神的儿子,并藉着神的圣灵来传达神的爱。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三位一体之间的爱与合作,在这个时刻,圣父、圣子和圣灵同时显现。
i. “神爱他的儿子,把全世界都赐给他为业,诗篇第2章;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爱子和一切,都献给他们,为要叫世人得救。” (Trapp)
ii. 没有迹象表明,因着这经历耶稣成为神的儿子。我们不需要假设耶稣以前没有经历过圣灵;这一景象象征着他被委以救世主的使命,而不是一个新的属灵状态。” (France)
(c) 2020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