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21章——耶稣警告耶路撒冷被毁和他的再来。
A.寡妇的奉献。
1.(1-2节)耶稣观察寡妇的奉献。
耶稣抬头观看,见财主把捐项投在库里,又见一个穷寡妇投了两个小钱。
a.耶稣抬头观看,见财主把捐项投在库里:在圣殿里,耶稣看到一长排奉献了很多钱的财主,也许他们做了某种展示,吸引人们注意他们的奉献。
i. 财主在奉献箱前排队和他们奉献时所表现出的自豪表明,用奉献箱未必比传奉献袋更属灵。这不是一个对与错的问题,而是一种不让别人注意自己奉献的更简单方式。
b.又见一个穷寡妇投了两个小钱:这个贫穷的寡妇必定令忍受了敌人一连串质问而身心疲惫的耶稣感到高兴。
i. 又见:我们奉献的时候,耶稣看见我们。他看见我们奉献多少,但他更关心的,是我们奉献的信心、动机和内心,而不仅是奉献的金额。
c.两个小钱:根据普尔的计算,一个小钱的价值可以这样确定:一个第纳尔是一天的工资,它等于六个弥阿司;一个弥阿司等于两个蓬帝;一个蓬帝等于两个伊萨林;一个伊萨林等于八个小钱。当你把这些都算出来后,就知道两个小钱就是一天工资的百分之一。
i. 古希腊词lepton的字面意思是“微小的东西”,所以在古英语中,它被翻译成小钱,它源于意为“碎屑”或“极少量”的词。
ii. 她奉献了两个小钱,而不是一个。寡妇本可以为自己留下一个小钱,如果她留下,没有人会责怪她。奉献一个小钱,意味着奉献了她一半的钱。相反,她的慷慨令人吃惊。
2.(3-4节)耶稣评估寡妇的奉献。
就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所投的比众人还多;因为众人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捐项里;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
a.这穷寡妇所投的比众人还多:耶稣没有说她所投的钱比他们任何一个都多。他说她所投的比众人还多,比他们所有人加起来都要多。众人都是拿自己有余的奉献。而她虽然自己不足,却牺牲性地奉献。
i. 耶稣的原则告诉我们,在神面前,决定奉献价值的是奉献的心,而不是金额。神不想要不情愿或勉强的奉献。神喜悦乐意的奉献者。
ii. 寡妇的奉献和耶稣的评价告诉我们,奉献的价值是由奉献者所付出的代价决定的。这就是寡妇的奉献如此有价值的原因。大卫拒绝用“白得之物作燔祭”献给神(撒下24:24)。
iii. 耶稣的原则告诉我们,神不需要我们的钱。如果神需要我们的钱,我们奉献给他的金钱数额就比奉献的心更重要了。相反,我们奉献给神是我们的特权,我们需要奉献,因为这对我们有益处,而不是对神有益处。
b.自己不足:这个妇女很贫穷,因为她是个寡妇,没有丈夫支持她。此外,耶稣刚刚谴责了“侵吞寡妇的家产”的文士(路20:47)。接着一个孤独的寡妇做出了惊人的奉献。也许文士侵吞了她的家产。
i. 这个寡妇挑战了这种心态:“当我拥有更多之后,我就会奉献。”这个寡妇几乎一无所有,然而她是个奉献者。这意味着我们都可以用自己的奉献讨神喜悦,就像最富有的人可以用他的奉献讨神喜悦一样。无论我们舍己地奉献什么给神,神都会看见并感到喜悦
B.耶稣谈论将来的事件。
1.(5-6节)耶稣对圣殿做出惊人的预言。
有人谈论圣殿是用美石和供物装饰的,耶稣就说:“论到你们所看见的这一切,将来日子到了,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
a.有人谈论圣殿:这座圣殿最初是由所罗巴伯和以斯拉重建的(拉6:15),但希律对它做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善。几百年来,它一直是犹太人生活的中心。圣殿是如此的受人尊敬,以至于人们常常指着圣殿起誓(太23:16),说攻击圣殿的话会被视为亵渎(徒6:13)。
i. 希律王把圣殿山的面积扩大了一倍多,增加到约36英亩(15万平方米)的面积。希律王的重建工作始于公元前19年,直到公元63年才完工,历时80多年。它只完工七年后就被摧毁了。
b.是用美石和供物装饰的:这座圣殿不仅规模宏大,而且非常华丽辉煌。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说,圣殿的外面是镀金的,镀金非常耀眼,当太阳照在上面时,会令人目眩。没有镀金的地方会用洁白的大理石来装饰,以至于旅行者从远处看时,误以为圣殿山上有雪。
i. 尽管圣殿非常宏大,耶稣却毫不犹豫地宣称他比圣殿更大(太12:6)。那时候,许多犹太人把圣殿当作偶像,认为它比神更重要。
ii. 美好的事物可能会变成最糟糕的偶像;有时神会容许我们视之为偶像的美好事物损坏,甚至把它拿走。
c.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大概在耶稣说了这番话的40年后,巴勒斯坦地区爆发了一场反抗罗马人的大规模犹太革命。起义军在早期获得了许多胜利,但最终,罗马人镇压了叛乱。耶路撒冷和圣殿均被夷为平地——正如耶稣所说的。
i. 据说当耶路撒冷沦陷的时候,城里幸存的犹太人都逃到了圣殿里面,因为它是城里最坚固、最安全的建筑物。罗马士兵把圣殿包围起来,一个喝醉酒的士兵点燃烈火,大火很快就吞没了整个建筑物。屋顶上精雕细琢的华丽金子都被熔化掉,流进了圣殿石墙的缝隙中,为了取回金子,罗马指挥官令人将圣殿的石头一块一块地拆除掉。毁坏是如此的彻底,以至于今天很难确切地知道圣殿的旧址。
2.(7节)耶稣的听众询问与圣殿被毁有关的事件。
他们问他说:“夫子,什么时候有这事呢?这事将到的时候,有什么预兆呢?”
a.夫子,什么时候有这事呢?门徒听见耶稣的预言深感震惊,他们问了一个合乎逻辑的问题。这个问题开启了耶稣最著名的教导之一,通常称为“橄榄山讲论”(Olivet Discourse),因为马太福音24:3告诉我们,耶稣是坐在橄榄山上教导这些事的。
i. 马太福音第24章似乎更完整地记录了这个教导,参看该章,可帮助我们明白路加福音所记录的问题。
ii.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清楚显明,耶稣论到了耶路撒冷将要被毁灭、世界末日和他的荣耀再来。根据预言,尽管两者相隔许多世纪,但彼此是相关联的。
iii. “我们必须把耶路撒冷被围困和圣殿被毁看作是对未来的预演。”(司布真)
iv. “大多数神学家认为,神毁灭耶路撒冷,是想给世人一个末日烈火和世界毁灭的样本;在我们主降临审判世界的大而可畏的日子临到之前,必有预兆,就像耶路撒冷被毁灭以前有预兆一样。”(普尔)
b.这事将到的时候,有什么预兆呢:耶稣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在马太福音24章和路加福音21章的这里均有记录,它既考虑到了耶路撒冷在不久的将来要遭受的毁灭,也考虑到了他在世界末日的再来。路加的记录更侧重于第一方面。
i. 马太记录了对这个问题的更具体回答,说耶稣告诉门徒“那行毁坏可憎的”会站在圣地。(太24:15及后面)。
3.(8节)在这些危险时期,不要跟从虚假的领袖。
耶稣说:“你们要谨慎,不要受迷惑,因为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又说,‘时候近了’,你们不要跟从他们。”
a.你们要谨慎,不要受迷惑:耶稣从一开始就提醒门徒,他们期待他再来的时候,会有许多人被欺骗。纵观教会历史,曾有过多次这种情况:人们草率地做出预测,然后信赖那些预测,结果导致了极大的失望、幻灭和背道。
i.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美国米维廉(William Miller)在1846年的预测。由于他的预测、计算和发表刊物,美国有成千上万的人相信耶稣会在1846年再来。当他没有在那个时候再来时,人们非常失望,有些人离弃了信仰,对预测的狂热产生了很多邪教团体。
b.因为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耶稣知道会有许多人冒他的名而来,自称是以色列的政治和军事弥赛亚。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一个名叫巴柯巴(Bar Kokhba)的人,他比耶稣晚100年,许多犹太人认为他就是弥赛亚。他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一场反对罗马人的革命,并在早期取得了胜利,但很快就被镇压下去。
c.你们不要跟从他们:可悲的是,当耶稣以弥赛亚的身份来到以色列人中间时,大多数人都拒绝他,结果他们却落得一个追随假弥赛亚的下场,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和毁灭。他们拒绝真理,很容易受到更大的欺骗。
i. 当罗马人围攻耶路撒冷的时候,“约瑟夫说,有六千难民受一个假先知的欺骗,葬身于圣殿廊子的大火里,‘那个假先知当天向城里的人宣布,神吩咐他们到圣殿院子里去,他们要在那里领受他们得救的记号”(《犹太战史》6.285)。他们被江湖骗子和自称是神之使者的人欺骗了。”(佩特)
4.(9-11节)在这些危险时期,不要被通常与末日有关的灾难吓到。
“你们听见打仗和扰乱的事,不要惊惶,因为这些事必须先有,只是末期不能立时就到。”当时耶稣对他们说:“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地要大大震动,多处必有饥荒、瘟疫,又有可怕的异象和大神迹从天上显现。”
a.你们听见打仗和扰乱的事,不要惊惶:耶稣在这里所说的话,既适用于耶路撒冷即将遭到的毁灭,也适用于他在世界末日的再来。
i.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耶路撒冷被毁灭之前就有打仗,因为在那个历史时期,罗马人频繁地与犹太人、撒玛利亚人、叙利亚人以及其他一些民族打仗。在耶路撒冷被毁之前,罗马帝国境内曾发生过几次大地震。还发生过饥荒,比如使徒行传11:28所提到的。出现了可怕的异象,比如庞贝城的毁灭,就发生在耶路撒冷被毁前七年。还有神迹从天上显现,比如在耶路撒冷被毁灭之前,上空出现彗星,看起来像一把剑。
b.因为这些事必须先有,只是末期不能立时就到:然而,耶稣特别指出,这些事没有一样是他立时就来的特殊预兆。马太福音24:8称这些是“灾难的起头”,更确切地说,是生产阵痛的起头。就像生产的阵痛一样,我们应该预料到这些事情——战争、饥荒、地震等等——在耶稣再来之前,会变得更频繁、更强烈,然而这些都不是末日的具体预兆。
i. 因为这些事必须先有:“这些事情必须发生,因为从总体而言,它们是末日预言的一部分,也是神所命定的;但它们的出现,并不意味末期立时就到。耶路撒冷的沦陷及导致它沦陷的事件,虽然在时间顺序上不具有末世的特征,但在道德上却具有末世的特征。”(焦乐富)
5.(12-15节)耶稣讲述门徒必须要忍受的事情。
“但这一切的事以先,人要下手拿住你们,逼迫你们,把你们交给会堂,并且收在监里,又为我的名拉你们到君王诸侯面前。但这些事终必为你们的见证。所以,你们当立定心意,不要预先思想怎样分诉,因为我必赐你们口才智慧,是你们一切敌人所敌不住、驳不倒的。”
a.但这一切的事以先,人要下手拿住你们,逼迫你们:这无论是在耶路撒冷被毁灭之前,还是在耶稣最终在荣耀中再来之前,都是真实的。门徒必受到逼迫,但无论何时发生逼迫,也无论逼迫多么严重,都切不可把它们看作是末期的特别预兆。
b.把你们交给会堂,并且收在监里:这表明迫害既有宗教方面的,也有世俗方面的。耶稣的门徒必须预料到要受两方面的迫害。
c.但这些事终必为你们的见证:从使徒行传开始,有无数次的迫害为基督徒的传道提供了机会,让他们能够向无法接触到的人作见证,比如君王诸侯。
d.我必赐你们口才智慧,是你们一切敌人所敌不住、驳不倒的:耶稣亲自应许,在那些境况下,他必赐下特别的恩典帮助他的子民。
i. 不要预先思想怎样分诉:“‘预先思想’的希腊词promeletan是一个专业术语,意为提前练习演讲。”(佩特)
6.(16-19节)在这些危险时期,纵然别人反对你,你也要坚持和立场坚定。
“连你们的父母、弟兄、亲族、朋友也要把你们交官,你们也有被他们害死的。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然而,你们连一根头发也必不损坏。你们常存忍耐,就必保全灵魂。”
a.要把你们交官:基督徒要预料到,他们不仅要面对教会外的敌人,还要面对信徒中的叛徒(父母、弟兄、亲族、朋友)。因此,有些人甚至会死亡(你们也有被他们害死的)。
b.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人会因为耶稣而被众人恨恶的观念很奇怪,因为耶稣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只有良善仁慈。然而这确实是真实的。
c.你们常存忍耐,就必保全灵魂:这里的忍耐这个词是伟大的希腊词hupomone。它所指的是一种坚强的忍耐,而不是被动的等待。我们常存忍耐,相信耶稣的应许,从永恒的角度来看,最终你们连一根头发也必不损坏。
7.(20-24节a)在这些危险时期,当军兵开始包围耶路撒冷时,要逃离它。
“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围困,就可知道它成荒场的日子近了。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在城里的应当出来,在乡下的不要进城。因为这是报应的日子,使经上所写的都得应验。当那些日子,怀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祸了,因为将有大灾难降在这地方,也有震怒临到这百姓。他们要倒在刀下,又被掳到各国去。”
a.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围困:耶稣的这个警告着重于大预言的近期方面,当罗马军兵于公元70年围困耶路撒冷时,犹太人实际上忽视了耶稣的这个警告。
b.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当敌对的外邦军队包围耶路撒冷时,许多犹太人期待弥赛亚在荣耀中再来。然而,耶路撒冷的基督徒知道耶稣说了什么,他们顺服他,渡过约旦河,大多数人都逃到了比拉城(Pella)。几乎没有基督徒在耶路撒冷沦陷中丧生
i. 古代基督教历史学家优西比乌写到,基督徒逃到比拉是回应“启示的神谕”(《教会历史》3.5.3,莫里斯引用)。
c.因为这是报应的日子:罗马人于公元70年彻底征服了耶路撒冷。历史记录显示,有11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九万七千人被俘虏,这是犹太人所遭遇的最严重灾难之一。耶稣曾警告他们要避免这个灾难。
i. 罗马人于公元70年占领耶路撒冷后,城内没有一个犹太人幸存。罗马人最后将城市重新命名为爱利亚·卡皮托林纳,有很多年,除了在耶路撒冷沦陷和圣殿被毁纪念日的那一天,犹太人获准进城哀悼外,其余时间犹太人都不准进入原来的耶路撒冷城。
ii. “从犹太民族的历史开端,神就通过他的仆人清楚地警告他们,如果他们对神不忠和行恶,必会受到灾难性的报应。特别是申命记28:15-68中引人注目的话。罗马–犹太战争期间临到犹太人身上的灾难形式,几乎没有哪种不是申命记中所提到的。”(焦乐富)
iii. 当耶稣说这是报应的日子时,他是认真的。这就是他为耶路撒冷哀哭的原因(路19:41-44),因为他能看见要临到这座他所爱之城的巨大灾难——以及他为什么警告所有愿意听的人如何逃避即将临到的毁灭。
8.(24节b)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践踏,直到外邦人的日子满了。
“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践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满了。”
a.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践踏:耶稣在前几节经文中预言的耶路撒冷被毁和犹太人被掳发生后,耶路撒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将会被外邦人统治。
i. 经过近两千年的流亡,以色列于1948年奇迹地再次建立起了一个犹太国家。直到1968年,以色列才控制了耶路撒冷,但直到今天,他们仍然把耶路撒冷最中心的部分——圣殿山——的统治和管理权交给外邦人(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可以说,从预言的角度上讲,耶路撒冷仍然被外邦人践踏。
b.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满了:作者相信,当外邦人的日期满了,但以理书第9章中命定给犹太人的剩余七年期就开始。接下来的经节所描述的灾难将会发生在那个时期。
i. “外邦人不能永远践踏耶路撒冷。”(特拉普)
ii. “耶稣这句话的意思很可能是指时候将要到,那时,外邦人将不再占有耶路撒冷,占领她的日期已经满了,以色列国将重新拥有她的土地。”(佩特)
9.(25-28节)当最后的灾难时刻临到这个世界时,要挺身昂首——你们得赎的日子近了。
“日月星辰要显出异兆,地上的邦国也有困苦,因海中波浪的响声就慌慌不定。天势都要震动,人想起那将要临到世界的事,就都吓得魂不附体。那时,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云降临。一有这些事,你们就当挺身昂首,因为你们得赎的日子近了。”
a.日月星辰要显出异兆,地上的邦国也有困苦:历史记录显示,这些话并没有在公元70年或随后的时间里得到充分应验。耶稣在此所着眼的,是他再来和末期的完全应验。
i. 这种极度混乱和灾难在启示录的第6章、8-9章和15-18章中有可怕的细节描述。所有这一切将在耶稣戏剧性和壮观的再来中达到高潮,那时,他将和他的教会一起降临地上。
b.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云降临:历史记录显示,这些话在公元70年或随后的时间里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应验。耶稣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件(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转向了描述尚未发生的事件。
c.一有这些事,你们就当挺身昂首,因为你们得赎的日子近了:路加福音21:25-27描述了将要发生的事。耶稣要当时在地上的信徒做好准备,因为他们所经历的大患难不会永远持续,耶稣很快就会在荣耀中再来。
10.(29-33节)你们看见这些预兆(路21:25-26所说的)的时候,就知道末期近了。
耶稣又设比喻对他们说:“你们看无花果树和各样的树,它发芽的时候,你们一看见,自然晓得夏天近了。这样,你们看见这些事渐渐地成就,也该晓得神的国近了。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
a.你们看无花果树:有很多种树会在夏天前发芽,无花果树只是其中的一种;它似乎无意特指以色列(正如各样的树这个短语所表明的)。耶稣的意思是说,当无花果树发芽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个结果——夏天已近,树要结果子了。同样地,当出现这些预兆的时候,耶稣在荣耀中与他的教会降临地上的事也将不可避免地快要到了。
b.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耶稣这话不是指他自己的世代,也不是指门徒的世代,而是指看见那些预兆之人的世代。他们也将看到末期。这是神的应许,他必不会永远延迟耶稣所说的大灾难(太24:21)。
i. 还有一个有力的证据表明,耶稣所说的这世代是指犹太人,意思是在这些事成就之前,他们不会灭亡(尽管有可怕的迫害和种族灭绝企图)。
ii. “这世代(Genea)可能有三个含义:(1)同一祖先的后代;(2)同一时期出生的群体;(3)这个群体所生活的时间,通常是指连续多代人。因此,不能说这世代必然是指一代人。”(佩特)
c.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没有一个人能深信不疑地说出这样的话。耶稣声称他的话就是神的话——确实如此。
11.(34-36节)在末期的时候该如何生活。
“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因为那日子要这样临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你们要时时警醒,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a.你们要谨慎:我们要谨慎,因为有些事会令人措手不及——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这些事情中的每一件事都会使我们没有为耶稣的再来做好准备。它们会累住我们的心。
i. 莫里斯认为,贪食的字面意思是喝醉酒之后的宿醉
b.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因为那日子要这样临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耶稣在这里从不同的角度谈论他的再来。在本章的25-26节中,他谈到在他再来之前必有大灾难震动大地。在本章的34-36节中,他说他的再来将会令人惊讶,如同网罗忽然临到,并强调了为之做好准备的重要性。
i. 这是因为耶稣的再来有两个不同的方面,中间有明显的时间间隔。第一个方面会忽然临到,出乎意料,就像一个网罗,在和平与安全的时候突然临到。第二个方面会在充满期待中临到一个几乎被神的审判所毁灭的世界,耶稣和他的子民从天上来到地上。
ii. 凡做好准备迎接他第一方面降临的人,将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就是临到地上的大灾难。他们将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这些人将与耶稣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帖前4:17),逃脱将要临到地上的大灾难。
iii. 耶稣在路加记录的“橄榄山讲论”的这个部分所说的话,不仅适用于居住在耶路撒冷或犹太地的人,而且也适用于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他所说的,远不止是公元70年耶路撒冷所发生的事情。
c.你们要时时警醒:因为这关系到全地一切居住的人,所以我们必须警醒。凡警醒的,必不陷入网罗中。不警醒会阻碍我们做好准备。
d.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耶稣吩咐他的跟随者要常常祈求,好使他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耶稣里的好消息是,我们不必经历即将临到的大灾难。在这场灾难来到之前,他会提走一切做好准备的人
i. 就耶路撒冷的毁灭而言,从次要和更直接的意义上讲,那些听从和顺服耶稣的人,逃过了临到这座城市的可怕毁灭。
ii. 论到将要临到全地的更大毁灭,那些听从和顺服耶稣的人,将可以逃脱将要临到的可怕毁灭。
12.(37-38节)耶稣传道的公开性。
耶稣每日在殿里教训人,每夜出城在一座山名叫橄榄山住宿。众百姓清早上圣殿,到耶稣那里,要听他讲道。
a.耶稣每日在殿里教训人:路加强调了耶稣教导事工的公开性和开放性,甚至一清早他就在耶路撒冷最公共的地方教导众人。耶稣在他被出卖、逮捕和钉十字架之前的几天,并没有躲藏起来。
b.每夜出城在一座山名叫橄榄山住宿:就像许多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加利利人一样,耶稣在逾越节的前几天是在橄榄山上露营的。
(c) 2020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