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11章——耶稣教导和警告
A.耶稣教导门徒如何祷告。
1.(1节)门徒请求:求主教导我们祷告。
耶稣在一个地方祷告。祷告完了,有个门徒对他说:“求主教导我们祷告,像约翰教导他的门徒。”
a.耶稣在一个地方祷告:耶稣像往常一样祷告,他祷告完了,门徒提出一个请求——门徒让耶稣祷告完。他们站在那里看着他,陶醉于他祷告的力量,直到他祷告结束。
b.求主教导我们祷告:看见耶稣祷告,促使他们想学习如何能像他那样祷告。耶稣的祷告生活充满吸引力,他祷告的方式显示了他与父神的关系。
i. 作为门徒,我们需要耶稣教导我们祷告。祷告是如此的简单,即使小孩子也能祷告,但它又是如此的深奥,即使是神的大能勇士,也不能说他真正掌握了祷告。
ii. “只有借着祷告,应许才会实现,神的国才会降临,神的荣耀才会得到完全显明……耶稣从来没有教导他的门徒如何传道,只教导他们如何祷告。他没有多谈论如何能很好地传道,却常常谈论如何能很好地祷告。知道如何与神说话,比知道如何与人说话更重要。最重要的是,不是从人得着能力,乃是从神得着能力。”(慕安德烈,Murray)
c.求主教导我们祷告:他们的请求非常直接,不是学习如何祷告,而是学习祷告。我们最大的困难不是掌握一种特定的祷告技巧或方法(虽然那可能是好的和有帮助的);我们最大的需要就是祷告,越来越多地祷告。
i. 正如使徒保罗后来在以弗所书6:18中所说的:“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警醒不倦,为众圣徒祈求。”
ii. 显然施洗约翰曾教导他的门徒如何祷告;门徒想从他们的老师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2.(2-4节)参照这个模式祷告。
耶稣说:“你们祷告的时候,要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天天赐给我们。赦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a.你们祷告的时候,要说:在早先的某个场合中,耶稣教导过同样的基本祷告(太6:9-13)。他在这里重复这个祷告,表明它非常重要。事实上,他没有完全重复马太福音中的话,表明它不是用作严格的祷告仪文或神奇的祷告公式。
i. 这个祷告以其简单、简洁而著名;这是用简单的话表达一个令人惊讶的有力祷告。拉比曾说过这样的话:“无论谁,只要做很长的祷告就必蒙垂听,”“每当义人做长时间的祷告,他们的祷告必蒙垂听。”有一个著名的犹太祷告是这样开始的:“圣者的名是当得称颂、赞美、荣耀、高举、尊荣、尊崇和称赞的。”
ii. 当我们试图用许多的话来打动神时,我们就是否认神是慈爱和圣洁的父。相反,我们应该遵循传道书5:2的忠告:“因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语要寡少。”
b.我们在天上的父:范例祷告告诉我们,我们来到神的面前,要把神作为我们在天上的父。正确认识到我们是向谁祷告并以特权的称呼开始祷告,表明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对当时的犹太人来说,称神为“父”是很不寻常的,因为这被认为太过亲密。
i. “没有证据表明在耶稣之前曾有人用过这个词称呼神。”(卡森)
ii. 的确,神是宇宙的大君王,他创造了万有,统治着万有,并将审判万有——但对我们来说,他也是一位父亲。
iii. 他是我们的父,但他是我们在天上的父。当我们说“在天上”时,会让我们记得神的圣洁和荣耀。他是我们的父,但他是我们在天上的父。说神在天上,就是说:
·他是威严和统管万有的神:“耶和华我们列祖的神啊,你不是天上的神吗?你不是万邦万国的主宰吗?在你手中有大能大力,无人能抵挡你。”(代下20:6)
·他是满有权柄和能力的神:“然而我们的神在天上,都随自己的意旨行事。”(诗115:3)
·他看见一切:“耶和华在他的圣殿里,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他的慧眼察看世人。”(诗11:4)
iv. 这是一个把重点放在社群上的祷告;耶稣说“我们的父”,而不是“我的父。”“整个祷告是社会性的。没有单数代词。人来到天父的面前,然后像大家庭中的一员那样祷告。”(摩根)
c.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尊……为圣意思是分别出来。也就是说,没有人像神一样,他是完全独一无二的——他不只是一个超人或更好的人。名意味着神的全性,他的整个位格,是分别出来的。
i. “在古代,名所代表的意义远超过现代的名所代表的。它总结了一个人的全部品格,即一切已知或显明的品格。”(莫里斯)
d.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范例祷告向我们展示了对神的荣耀和旨意的热情。他的名,他的国和他的旨意拥有最高的优先权。
i. 每个人都想保护自己的名声。但是我们必须抵挡把保护和提升自己的名声放在首位的倾向,而是要把神的名、神的国度和神的旨意放在首位。这表明祷告并不是我们从神那里得到所想要之东西的手段。它是使神的旨意成就在我们身上及我们中间的方法。
ii. 耶稣希望我们祷告的时候,能渴望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天上没有悖逆,也没有违背神旨意的障碍;地上存在悖逆,至少对他的旨意有明显的拦阻。耶稣国度的子民会希望看到神的旨意自由运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一样。
iii. 一个人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或语气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他可能会带着宿命论的观点或怨恨说这句话。“你会按自己的旨意去行,反正我也做不了什么。你的旨意成就了,但我不喜欢这样。”或者,他会怀着一颗充满爱和信靠的心说:“照你的旨意去行,因为我知道那是最好的。在我不理解或不接受你旨意的地方,求你改变我。”
iv. “他教导我们要这样祷告,且毫无保留地将这个祷告应用到他自己的身上。当他满脸是血,极度痛苦之人的一切恐惧战兢临到他时,他没有对父的旨意提出质疑,而是低头呼求:‘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司布真)
v. 有人可能感到疑惑,为什么神要我们祈求他的旨意成全?就好像他自己无法成全一样。没有我们的祷告和合作,神完全有能力实现他的旨意;然而,他邀请我们通过我们的祷告、心意和行动来参与,见证他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vi. “在天上,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充满喜乐,以完美的方式自发地遵从神的旨意,没有丝毫不忠的影子。信徒必须祈求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地上。”(焦乐富)
vii. 有些人在这些请求中看到了三位一体。圣父是一切圣洁的根源,耶稣将神的国赐给我们,圣灵在我们里面和我们中间成就神的旨意。
viii. 有些人从这三个请求中看到了三件最伟大的事情。向我们的父祈求,要求有信心,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相信他。祈求你的国来降临,要求有盼望,因为我们相信它会完全降临。祈求你的旨意行在地上,要求有爱,因为爱是顺服神一切旨意的动力。
e.我们日用的饮食,天天赐给我们:范例祷告告诉我们可以自由地将我们的需要带到神的面前。这包括日常所需、赦罪和抵挡试探的力量。
i. 当耶稣说饮食时,他指的是真正的饮食,就是我们日常所需的食物。早期神学家将其寓言化,因为他们无法想象耶稣会在这样一个庄严的祷告中提到日用的饮食。所以,他们认为饮食是指圣餐,即主的晚餐。有些人认为是指耶稣自己是生命的粮。还有些人认为是指神的道是我们日用的饮食。加尔文正确地指出,这些解释没有看到神对日常事物的兴趣:“这太荒谬了。”神的确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应该为我们的日常所需祷告。
ii. 然而,这是为日用的饮食祷告,而不是为粮库祷告。“我们是为我们的需要祷告,而不是为满足我们的贪婪祷告。一次为一天的需要祷告,这反映了第一世纪许多老百姓朝不保夕的生活,他们做的是日工,工作一天,就得一天的工钱,对他们来说,生病几天,就可能就意味着悲剧。”(卡森)
f.赦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就像每天都需要饮食一样,我们每天都需要赦罪。我们常常感到更需要饮食;但是赦罪的需要是真实的,不管你是否感觉到。
i. “正如饮食是身体的最大需要一样,赦罪是灵魂的最大需要。”(慕安德烈)
ii. 耶稣用亏欠的概念来描绘罪。罪人欠神的债。“罪在这里被称为债,因为我们的罪很多,所以债在这里是复数形式。神造人,是要人活出神的荣耀,他又赐人律法让人遵行。人做任何事情,如果不是为了荣耀神,就欠下了神圣正义的债。”(克拉克)
iii. 因为我们也赦免,假定被赦免的人会赦免他人。
g.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试探的字面意思是试炼,它不一定是指引诱人行恶。神应许必不叫我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林前10:13)。
i. 神不‘试探’人去行恶(雅1:13),但他允许他的儿女经受试炼。不过,门徒意识到自己的软弱,不应该渴望这种试炼,而是应该祈求不要让自己暴露在自己会软弱的境况中。”(弗朗斯)
ii. “嘴里祷告‘不叫我们遇见试探,’然后转身就进入试探的人,在神面前是个说谎者……’从常去道德败坏的娱乐场所之人的嘴里说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这句话,是一种可耻的亵渎。”(司布真)
iii. 如果我们真的祈求不叫我们遇见试探,它会在多方面上体现出来。这将意味着:
· 决不夸耀自己的力量。
· 决不渴望试炼。
· 决不进入试探。
· 决不把别人引向试探。
h.慕安德烈(Andrew Murray)认为这个祷告是一个“祷告的学校”,并在他所著的《祷告学校》一书中论述了这个主题。在该书中,他为进入耶稣祷告学校的新生做了一个精彩的祷告:
荣耀的主,你是长远活着为人祈求的主,你能教导我祷告,让我也为祷告而活。你乐意让我分享天上的荣耀,就是我要不断地祷告,永远侍立在神面前作祭司。
主耶稣!求你今日容我成为你祷告学校的学生,我承认自已不知如何以应有的方式祷告,特别请你教导我祷告的功课。主啊!求你教导我与你一同留在这所学校里,求你花时间教导我。让我深觉自己的无知,知道祷告有何等大的权柄和大能,并知道我需要圣灵成为祷告的灵。带领我脱离自以为知道的想法,让我带着真心愿意受教的态度和饥渴的心灵屈膝在你面前。
主啊!求你使我充满信心,知道有你这样一位导师,我必定能学会祷告的功课。我知道我的导师主耶稣正不断地向父神祷告,他的祷告掌管着他的教会和全世界的前途,因此我不惧怕。对于祷告领域的奥秘,我所应当知道的,你必定会为我开启。尽管我或许不能察觉,但你会教我在信心里刚强,归荣耀给神。
荣耀的主!你必不会叫信靠你的学生蒙羞,也必不会叫你的名蒙羞。阿们。
3.(5-8节)大胆和情词迫切地祷告。
耶稣又说:“你们中间谁有一个朋友半夜到他那里去,说:‘朋友,请借给我三个饼,因为我有一个朋友行路,来到我这里,我没有什么给他摆上。’那人在里面回答说:‘不要搅扰我,门已经关闭,孩子们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来给你。’我告诉你们:虽不因他是朋友起来给他,但因他情词迫切地直求,就必起来照他所需用的给他。
a.你们中间谁有一个朋友半夜到他那里去:按照当时的习俗,全家的人都住在只有一个房间的屋子里。在屋子的一侧有一个大通铺,大家都在上面睡觉。地上躺着他们的所有牲畜——一头母牛,也许还有一些绵羊和山羊,等等。这个人到门口开门,不可能不打扰全家的人。
b.但因他情词迫切地直求,就必起来照他所需用的给他:故事中的这个人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在半夜三更厚着脸皮请求他的朋友。他真的想要饼,也确实需要饼。
i. 我们向神祈求时,神常常等待我们充满热情地坚持祷告。这并不是说神不情愿给我们,需要被说服。我们的坚持并不能改变神,而是改变我们,培养我们对神所希望的东西有一颗火热的心。
4.(9-13节)以小孩子般的信心祷告。
我又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
a.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我们被告知要不断地祈求、寻找和叩门。“这三个动词都是持续性的:耶稣所说的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持续活动。”(莫里斯)
i. 这些描述表明了一种诚挚和强烈的感情;很多时候,我们的祷告仅仅是把愿望抛向天上,这并不是真正的祷告。
b.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任何人类父亲都喜爱祝福自己的孩子,孩子求好东西时,他决不会把不好的东西给孩子。如果我们是这样,何况神,岂不更愿意把好东西赐给我们吗?尽管有时候看起来并不是这样!
c.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神特别喜爱将圣灵给求他的人。我们无需怀疑神乐意浇灌下他的圣灵。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接受,而不是神是否乐意浇灌。
B.耶稣回应关于鬼和神迹的争论。
1.(14-16节)有些人指责耶稣与撒但是一伙的;有些人则要求他行个神迹。
耶稣赶出一个叫人哑巴的鬼,鬼出去了,哑巴就说出话来,众人都希奇。内中却有人说:“他是靠着鬼王别西卜赶鬼。”又有人试探耶稣,向他求从天上来的神迹。
a.耶稣赶出一个叫人哑巴的鬼:耶稣时代的犹太人有自己的驱魔人,寻求将鬼从人身上赶出。但他们认为必须让鬼说出他自己的名字,否则他们就没有权柄把鬼赶出。
b.鬼出去了,哑巴就说出话来,众人都希奇: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赶出一个叫人哑巴的鬼,众人就希奇。按照当时犹太人的想法,那人身上的鬼是无法赶出的,因为鬼使那人不能说话,无法说出他的名字。
c.内中却有人说:“他是靠着鬼王别西卜赶鬼。”众人看到这个伟大的工作后有两种反应。有些人把耶稣的工作归因于撒但(鬼王别西卜),有些人想看见更多的奇迹之后才相信他(试探耶稣,向他求从天上来的神迹)。
i. 别西卜是一个很难解析的名字。它可能来自一个发音相似的词,意思是“苍蝇王”。这是一个严厉的指控。“当诚实的反对不起作用时,人们会诉诸于诽谤,这绝非罕见。”(巴克莱)
2.(17-19节)耶稣回应那些把他的工作归因于撒但的人。
他晓得他们的意念,便对他们说:“凡一国自相纷争,就成为荒场;凡一家自相纷争,就必败落;若撒但自相纷争,他的国怎能站得住呢?因为你们说我是靠着别西卜赶鬼。我若靠着别西卜赶鬼,你们的子弟赶鬼又靠着谁呢?这样,他们就要断定你们的是非。”
a.他晓得他们的意念:耶稣在这里可能展示了保罗后来所描述的“知识的言语”这个恩赐(林前12:8)。此外,耶稣通过经验和直觉知道这一点也有可能。重点是耶稣不需要用他的神圣特权才晓得他们的意念。
b.凡一国自相纷争,就成为荒场:耶稣合乎逻辑地回答说,如果他是撒但的代理人,并与撒但作对,那么撒但的国就出现了内战,若是这样,撒但的国将无法站得住。重点是撒但不会与自己作对,他的控告者必须回答撒但如何能从他刚做的工作中得益这个问题。
i. “他实际上说,撒但可能是邪恶的,但他不是傻瓜。”(布鲁斯)“不管魔鬼犯了什么过错,他们并不互相争斗;他们只是攻击更好主人的仆人。”(司布真)
c.我若靠着别西卜赶鬼,你们的子弟赶鬼又靠着谁呢?与此同时,耶稣注意到犹太领袖自己也有驱魔人。控告他的人也控告他们吗?
3.(20-23节)耶稣宣告他的能力胜过一切恶魔力量。
“我若靠着神的能力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壮士披挂整齐看守自己的住宅,他所有的都平安无事。但有一个比他更壮的来,胜过他,就夺去他所倚靠的盔甲、兵器,又分了他的赃。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
a.我若靠着神的能力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有人控告耶稣与撒但是一伙的,他用这句话来回应他们,他实际上是说:“我不是在撒但的权下,相反,我是在证明我比他强大。”
i. 耶稣说“我若……赶鬼”时,并没有丝毫的疑惑。正如佩特所指出的,这个意思更多的是既然,而不是如果。“所以,‘我既然靠着神的能力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佩特)
b.但有一个比他更壮的来,胜过他:在耶稣所使用的画面中,撒但是那个壮士,看守着属于他的东西。耶稣的事工既把鬼从哑巴的身上赶出来,从更大的意义上讲,他也做了击败壮士的工作。
c.但有一个比他更壮的来:耶稣是比他更壮的那位(11:21中的壮士是撒但)。耶稣讲述了他胜过撒但的工作的几个阶段:
i. 比他更壮的来:耶稣在战场上与撒但交战,甚至是在似乎属于撒但的地盘上交战(比如被鬼附的人)。
ii. 胜过他:耶稣打败了这个壮士,向所有人显明他比他更壮。耶稣明确说明他是“更壮的”,他没有被这个壮士俘虏。他的信息是:“我不在撒但的权势之下。相反,我把他从他所附的人身上赶出去,证明我比他更强壮。”
iii. 就夺去他所倚靠的盔甲兵器:耶稣不但替我们击败了撒但,还解除了他的武装。正如歌罗西书2:15所说:“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明显给众人看,就仗着十字架夸胜。”
iv. 又分了他的赃:撒但决不能够持守或享受他暂时得胜所获得的战利品。耶稣完全战胜了这个壮士。耶稣看着从撒但权势下拯救出来的每一个生命,说:“我又丛撒但的国中夺取了一个生命。”我们的生命没有哪个部分是必须受撒但控制的。那捆绑壮士又分了他的赃的,就是我们复活的主。
d.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如果耶稣是比撒但更壮的,那么每个人都要面对一个抉择:他们将与谁合作?我们是与耶稣相合,还是与他敌对?我们是为耶稣工作,还是反对他?
i. “在对抗黑暗势力的斗争中,没有中立地带。”(焦乐富)
ii. 从这个意义上讲,犹豫不决就是决定。没有中立的立场;我们不是支持耶稣,就是反对他。保持中立是不可能的。
iii. 如果撒但是壮士,而耶稣是比撒但更壮的,那么就有两个强大力量努力要赢得我们的忠诚。我们会有意无意地接受其中的一个。
4.(24-26节)耶稣更详细讲述被鬼附的动态。
“污鬼离了人身,就在无水之地过来过去,寻求安歇之处,既寻不着,便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的屋里去。’到了,就看见里面打扫干净,修饰好了,便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都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
a.污鬼离了人身:这个人的情况是,他已经被从鬼的权势下救了出来,但还没有被耶稣充满。这是一个人试图保持中立的情景。他们说自己不属于撒但,但也不属于耶稣。耶稣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
b.我要回到我所出来的屋里去:显然,鬼认为空的地方是机会。出于某种原因,他们想住在身体里。我们可以猜想为什么破坏者想要喷射罐,或暴徒想要枪的原因——身体是鬼用来攻击神的一种武器。
i. “它可能暗示房子是空的……路加福音11:25的上下文似乎假定鬼之所以能回到房子里,是因为房子是空的。”(佩特)
c.那人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耶稣揭示了将人从被鬼附身中释放出来,却没有使他们的生命充满耶稣的危险。他们的结果可能比原来更糟。
i. 人的心有一种像真空的本性。它必须被填满。如果我们把心里的恶除掉,却不用耶稣和他的良善来充满,恶就会再次进入我们的心,把它充满——有时甚至比原来更糟糕。
ii. 因此,耶稣回答那些指责他靠撒但的能力做工的人时,他告诉他们,他来,不仅仅是要与恶争战,而是要把神的良善带进我们的心。他来,不仅仅是要清空房子,而且要用自己充满房子。
5.(27-28节)耶稣揭示真正的有福。
耶稣正说这话的时候,众人中间有一个女人大声说:“怀你胎的和乳养你的有福了。”耶稣说:“是,却还不如听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
a.怀你胎的有福了:这似乎是人群中一个女人的自发性呼喊,她想要荣耀耶稣和他的家人。意思似乎是:“耶稣,你真了不起,你母亲必定是个非常有福的女人。”
b.是,却还不如听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耶稣并没有使他的母亲蒙羞,但他指出,他和那些听了神的道而遵行的人有更大、更重要的关系。对耶稣来说,这种关系比他与生母之间的关系更蒙福,也更重要。
i. 这并不贬低马利亚,而是尊荣和祝福听见神的道而遵行的人。这是有福的地方。“他的门徒因为听见基督的话,比怀胎生他的母亲怀更为有福。”(特拉普)
6.(29-32节)耶稣回应那些追求神迹的人。
当众人聚集的时候,耶稣开讲说:“这世代是一个邪恶的世代;他们求看神迹,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约拿怎样为尼尼微人成了神迹,人子也要照样为这世代的人成了神迹。当审判的时候,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她从地极而来,要听所罗门的智慧话。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当审判的时候,尼尼微人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尼尼微人听了约拿所传的就悔改了。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约拿更大。”
a.这世代是一个邪恶的世代;他们求看神迹:耶稣对聚集的人群说这话,责备他们倾向于追求神迹,看重神迹。耶稣刚刚提到,听神的道而遵行的人是有福的;与之相反的,是求看神迹的人。
i. 据威廉·巴克莱说,大约在公元45年,有一个叫丢大(Theudas)的犹太人起来自称是弥赛亚。他劝人跟他到约旦河,并许诺将约旦河水分开,使众人从中间走到河的对岸。当他尝试将河水分开时,却没有成功,罗马人严厉地处置了他。但是他知道人们想看什么神迹。耶稣告诉我们,听神的道而遵行,比神迹更重要。
ii. 讽刺的是,耶稣已经行了许多显著的迹象,只是那些神迹不是他们想要看的。他们希望看到带来军事抵抗和政治独立的神迹,从罗马人的手下把犹太人解放出来。
iii. 耶稣谴责他们追求神迹,尤其是他已经在他们眼前行了无数的神迹之后。我们很容易高估神迹改变怀疑论者之心的力量。
b.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耶稣告诉我们,约拿成了神迹,他也将成为他那个世代的相似神迹。约拿为平息神降在别人身上的怒气,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死不能控制他,经过三天三夜的拘禁,他又活了过来,重获自由(拿1-2章)
i. 这是耶稣所应许的神迹。耶稣就是那神迹,无论是对他那个世代的人,还是对我们,都是如此。耶稣自己就是神迹;我们应该相信他,而不是相信神迹。
c.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列王记上第10章记载到南方的女王来见所罗门。她看见神为所罗门和通过所罗门所行的大事,就赞美以色列的神。她没有说:“假如能让我看到更多,也许我会相信。”
i. 南方的女王从地极而来,要听所罗门的智慧话:她寻求神之道的那种执着令我们羞愧。那些向耶稣求神迹的人,在身边就看见他所做的工作,却不愿相信他。
ii. 观点很明确:南方的女王和尼尼微人都是外邦人,但他们的心对神的事比耶稣时代的宗教群众更开放,宗教群众看见了耶稣所行的神迹,却不愿相信和接受神的工作。
iii. “讽刺的是:尼尼微人和示巴女王接受了神的使者,但耶稣的听众却弃绝神本身。”(佩特)
d.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所罗门是大卫的儿子,耶稣最伟大的弥赛亚头衔之一是“大卫的子孙”。耶稣是远比所罗门更大的大卫之子孙。
i. 耶稣自我宣称的伟大再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宗教领袖面前声称自己比以色列最富有、最有智慧的国王更大,是非常大胆的举动。然而,耶稣表面上的大言不惭是有充分理由的。
e.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约拿更大:耶稣反复将焦点集中在他自己身上。他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都比先前所有的先知更大。他应该成为他百姓的信心和信靠焦点。他那更大的光使他的听众负有更大的责任。
i. 亚当·克拉克从几个方面描述了耶稣的见证比约拿更大。
· “向犹太人传道的基督,在本性、位格和使命上,都无限大于约拿。”
· “约拿在尼尼微只传了四十天悔改的道,而基督在犹太人中间传了几年的道。”
· “约拿没有行什么神迹来证明他所传的道,但基督在他所到的各个地方,天天行各样的神迹。”
· “尽管如此,犹太人并不悔改,而尼尼微人却悔改了。”
C.耶稣警告假冒为善的人。
1.(33-36节)耶稣警告里面的黑暗。
“没有人点灯放在地窨子里或是斗底下,总是放在灯台上,使进来的人得见亮光。你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所以你要省察,恐怕你里头的光或者黑暗了。若是你全身光明,毫无黑暗,就必全然光明,如同灯的明光照亮你。”
a.没有人点灯放在地窨子里或是斗底下,总是放在灯台上:正如一盏灯要点在人前,叫所有的人都得益于它的光一样,神的道和作为也要这样显明出来。然而,当耶稣显明他的道和作为时,他那个时代的宗教群体却不接受。
i. 这段经文既适用于前面的段落(耶稣回答那些认为他的神迹是撒但的工作和那些想要看更多神迹的人),也适用于后面的段落(耶稣论假冒伪善)。
ii. 有些人看见了他的荣光,有些人没有,还有一些人认为光不够明亮,要求看到更多。“我们主的不变回答是:继续发光。他注定要被人注意到;即使是一盏灯,也是要让人看见的。”(司布真)
b.你眼睛就是身上的灯:眼睛昏花会使人看不见东西,照样,心里黑暗会使人属灵瞎眼。属灵瞎眼的人才会把耶稣的神迹归因于撒但,忽视耶稣在众人眼前所行的事,或者活得像个假冒为善的人。
i. 一个人生活在黑暗中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可能没有光源,二是他里头是黑暗的——无法感知到光。耶稣警告我们说,所以你要省察,恐怕你里头的光或者黑暗了,乃是警告我们里面的黑暗。
ii. “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生活和品格,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所珍视的每一个秘密罪恶,以及我们所参加并赢得的每一场战斗,察看我们的心是否黑暗了。”(莫里森)
iii. “假如你看不见耶稣,不是因他隐藏在黑暗里,乃是因为你的眼睛瞎了。”(司布真)
iv. “如果我的读者中有谁是这样的——如果他们看见木匠却看不见主——请容许我温柔而平静地问他们:你们过着怎样的生活?”(莫里森)
v. 如果黑暗来自一个人的里头,阻碍他看见耶稣的光,那么,不管耶稣多么明亮和荣耀,他都无法看见。“就光而言,对于没有眼睛的人,太阳就像没有一样。”(司布真)
vi. “我们的主好像惊讶地举起双手,说:‘你里头的光若是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如果那引导的人误导了你,你将被误导到何等的地步!如果你最好的部分都是邪恶的,那你是何等的邪恶!”(司布真)
c.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当神之道的光发出亮光,当耶稣的道和工作被人认识时,人就不会行在属灵黑暗中。
i. “他从芥菜种子看见了神的国,从妓女身上看见了崇拜,从西门身上看见了磐石,从雷子身上看见了爱神的人,从一个孩子身上看见了天国的公民,从一块饼中看见了他破碎的身体,从一杯普通的酒里看见了他神圣的血……从来没有人有过这样的看见,因为从来没有人有过这样的本性。”(莫里森)
2.(37-41节)耶稣责备法利赛人只关心外表的事。
说话的时候,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同他吃饭,耶稣就进去坐席。这法利赛人看见耶稣饭前不洗手便诧异。主对他说:“如今你们法利赛人洗净杯盘的外面,你们里面却满了勒索和邪恶。无知的人哪,造外面的,不也造里面吗?只要把里面的施舍给人,凡物于你们就都洁净了。”
a.耶稣就进去坐席:虽然耶稣与宗教领袖的冲突及遭到的反对越来越多,但他并不恨他们。耶稣接受一个法利赛人的邀请,同他吃饭。
i. 根据耶稣在这个法利赛人家里所说的话,可能法利赛人后悔邀请耶稣到家里吃饭。
b.这法利赛人看见耶稣饭前不洗手便诧异:耶稣饭前不洗手并非不卫生。他没有遵循许多虔诚犹太人所践行的严格洁净礼仪。
i. “法利赛人认为这是和通奸一样的大罪。”(特拉普)
ii. 对于那些洁净礼仪,巴克莱描述说:“要用特殊的石缸盛水,因为普通的水在礼仪上可能不洁净。举行洁净礼仪时,至少要使用一个半鸡蛋壳容量的这种水。先浇一点水到手指上,让水流到手腕处,然后交替用一只手的拳头在另一只手的手掌上揉搓,清洗干净双手。之后再次把水浇在手上,这次是从手腕浇到手指。”
iii. 一个非常严格的犹太人不仅会在饭前这么做,而且在上每一道菜之前都这么做。拉比们对此非常认真,他们说不洗手所吃的饼,比大便好不了多少。曾经有一位拉比因为没有洗手就吃饭,结果被逐出了会堂。另一位被罗马人囚禁的拉比,他用定量配给的水举行洁净礼仪,而不是用来喝,结果几乎渴死——但他被视为一位伟大的英雄。
iv. 如果这些宗教领袖像关心自己的双手那样关心自己的心灵洁净,他们将是更加敬虔的人。我们常常想通过仪式或礼仪来洁净我们,而不是通过神为我们所做的献祭工作。
c.如今你们法利赛人洗净杯盘的外面,你们里面却满了勒索和邪恶:这些法利赛人小心翼翼地维护公义的外表,而不是它的内在实质。他们是无知的人,因为他们外表干净,内心却很肮脏。
3.(42-44节)文士和法利赛人的灾祸。
“你们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芸香并各样菜蔬献上十分之一,那公义和爱神的事反倒不行了。这原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你们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喜爱会堂里的首位,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你们的安。你们有祸了!因为你们如同不显露的坟墓,走在上面的人并不知道。”
a.你们……有祸了……你们……有祸了……你们……有祸了:耶稣在这里所说的话非常严厉,但这不是个人愤怒,而是神圣的警告和谴责。他似乎是以旧约先知的语气和节奏来说话的(赛5:8-23;哈2:6-19)。
b.因为你们将薄荷、芸香并各样菜蔬献上十分之一,那公义和爱神的事反倒不行了:他们的十一奉献非常细致,值得注意,但那是假冒为善,因为它减轻了他们忽视公义和爱神的事的罪恶感。当失丧的世界走向毁灭时,被相对琐碎的事情分心是可能的,也是常见的。
i. 法利赛人在外表上小心翼翼地顺服神的话,他们从菜园子里拿出十分之一的收成来,数出种子和叶子,把每一样的十分之一献给神。
ii. 这类律法主义假定,只有当我们遵守了所有这些规条、规例,人们才会知道我们是跟随神的。与之相反,耶稣说信徒的真正标记是他们对神家人的爱。
iii. 但是犹太领袖却有不同的看法。“《米士拿》规定,遵守对经文的解释比遵守律法本身更重要(《大法庭书》[Sanhedrin],11:13)。”(莫里斯)
iv. 就好像一个士兵在演习中表现出色,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演习上,但在战斗中却毫无用处一样。他不是一个好士兵。在基督教的一切外在事情上表现得很敬虔,并不意味着你一定是一个敬虔的基督徒。
c.这原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耶稣没有说他们缴纳十一奉献是错的,而是说,他们错在他们没有做该做的事情——是不可不行的。
d.你们喜爱会堂里的首位,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你们的安:会堂里的首位就是前面对着会众的座位。这些人认为,如果别人不知道他们与神同行,那么与神同行就毫无意义。
i. 对于那些想要成为名人的宗教领袖而言,会堂里的首位和在街市上问安是非常美妙的事,他们认为,变得属灵是成为名人的极好方式。耶稣严厉斥责这种态度,并宣称持这种态度的人有祸了。
e.文士和法利赛人,假冒为善的人(译注:中文圣经中没有这几个词):按照字面的意思,“假冒为善的人”这个短语是指演员,即扮演某个角色的人。耶稣揭露了文士和法利赛人属灵形象下所掩盖的腐败。
f.因为你们如同不显露的坟墓,走在上面的人并不知道:这些宗教领袖喜欢让人觉得他们非常属灵,但实际上他们玷污了所有与他们接触的人。一个犹太人从不显露的坟墓上走过,即使他不知道,也会在礼仪上受到玷污,变得不洁净。
i. 根据民数记19:16,凡摸了坟墓的人,要七天不洁净。因此,犹太人用白灰浆明显地将坟墓标记出来,使得每个人都知道它们在什么地方,避开它们。
4.(45-46节)耶稣谴责律法师实行压迫性的宗教制度。
律法师中有一个回答耶稣说:“夫子,你这样说也把我们糟蹋了。”耶稣说:“你们律法师也有祸了!因为你们把难担的担子放在人身上,自己一个指头却不肯动。”
a.夫子,你这样说也把我们糟蹋了:如果这个律法师保持沉默会更好一些,但因为他引起了众人的注意,所以耶稣也对他说话。
i. 律法师中有一个,意思是这个人是解释和应用摩西律法的专家。
b.因为你们把难担的担子放在人身上,自己一个指头却不肯动:由于他们解释法律的方式,这些摩西律法专家给百姓施加了沉重的负担——然而,他们又为自己精心设计了逃避和钻空子的方法。
i. 例如,他们教导说,安息日的时候,人不能用右手或左手拿什么东西,不能把东西放在胸前或肩上。但你可以用手背、脚、胳膊肘,或是耳朵、头发,或是衬衫的边缘,或是鞋子等来拿东西。
ii. 在安息日打结是被禁止的——女人在腰带上打结除外。因此,如果必须用水桶从井里打水,你不能把绳子系在桶上,但女人可以把腰带系在桶上,然后从井里打上水来。
iii. 另一个例子是古代拉比命令人遵行以色列军营中的卫生规定(申23:12-14),并将此应用于耶路撒冷,他们认为耶路撒冷是“耶和华的营地”。当这个解释与安息日的旅行限制结合在一起时,产生了一个不可在安息日上厕所的禁令。
iv. 他们这样做,可能会错误地使用圣经,把圣经作为控制和压迫人的工具,同时也逃避人在神面前的真正责任。这样做的人有祸了,他们同样受到了耶稣的谴责。
5.(47-51节)宗教领袖只尊敬死去的先知。
你们有祸了!因为你们修造先知的坟墓,那先知正是你们的祖宗所杀的。可见你们祖宗所作的事,你们又证明、又喜欢,因为他们杀了先知,你们修造先知的坟墓。所以神用智慧曾说:‘我要差遣先知和使徒到他们那里去,有的他们要杀害,有的他们要逼迫。’使创世以来所流众先知血的罪,都要问在这世代的人身上,就是从亚伯的血起,直到被杀在坛和殿中间撒迦利亚的血为止。我实在告诉你们:这都要问在这世代的人身上。”
a.因为你们修造先知的坟墓,那先知正是你们的祖宗所杀的:他们自称尊敬已故的先知,却拒绝活着的先知。他们的行为表明他们确实是古时杀害先知之人的子孙(你们祖宗所作的事,你们又证明、又喜欢)。
i. 当我们认为自己会比耶稣的门徒更相信他,或对他更忠诚时,我们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
b.我要差遣先知和使徒到他们那里去,有的他们要杀害,有的他们要逼迫:耶稣预言,这些领袖将像他们的祖宗拒绝先知那样,迫害他差到他们中间的门徒。
c.使创世以来所流众先知血的罪,都要问在这世代的人身上:耶稣的这个谴责引人注目,他说那些拒绝他和他的使徒与先知的人,将会面临更大和特别的问责。
i. “再多的争论也不能使这些话失去其可怕的含义。它们永远白纸黑字摆在那里,向我们讲述‘羔羊的愤怒。’”(摩根)
d.就是从亚伯的血起,直到被杀在坛和殿中间撒迦利亚的血为止:耶稣在这里谈到了旧约中的所有公义殉道者。亚伯显然是第一个,按照希伯来圣经的编排,撒迦利亚是最后一个。历代志下是希伯来圣经的最后一卷书,我们可在历代志下24章中看到撒迦利亚的故事。
i. 亚伯的血哀告(创4:10),撒迦利亚要求人记住他的血(代下24:22)。
ii. “我们几乎可以感觉到他强烈义愤的摧毁力量——他的义愤不是针对百姓,而是针对他们的错误带领者。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他的心,‘有祸了’是指痛苦的哀号,就是母亲因失去孩子而有的那种痛哭。”(摩根)
6.(52节)他们最可怕的罪行——不让别人亲近神。
“你们律法师有祸了!因为你们把知识的钥匙夺了去,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阻挡他们。”
a.因为你们把知识的钥匙夺了去:他们的律法主义夺了众人的理解和知识。他们给百姓一套条例,百姓以为遵守那些条例就能得拯救,他们根本没有帮助到人。
b.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阻挡他们:一个人自己不进天堂是不好的,但阻止别人进入,情况更糟。
i. “它的意思是说,文士用人的传统把神的道包裹起来,使人无法看见神的启示。”(佩特)
7.(53-54节)耶稣的敌人之反应。
耶稣从那里出来,文士和法利赛人就极力地催逼他,引动他多说话,私下窥听,要拿他的话柄。
a.文士和法利赛人就极力地催逼他:他们不接受耶稣的指正。他们宁愿留在自己的罪恶思想和习惯中,也不愿意悔改和从耶稣的责备中学习功课。他们虽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但在言辞上做出了激烈的反应(极力地催逼他)。
b.要拿他的话柄:宗教领袖的反应,和许多人面对神的指正和真理时的反应是一样的。他们非但没有虚心接受指正,反倒以愤怒的指控来回应。
i. 箴言告诉我们那些拒绝接受规劝的人会怎么做。首先,他们恨那些指正他们的人(箴9:8,15:12)。其次,他们不听指正他们的人(箴13:1)。第三,他们轻看自己的生命(箴15:32)。
ii. 箴言也告诉我们那些拒绝指正之人的特性。他们是愚蠢的(箴12:1),是愚妄的(箴15:5)。
(c) 2020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