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书第一章——挑战别的福音
A. 使徒保罗致加拉太人书信的序言
1.(1-2)作者与读者
作使徒的保罗(不是由于人,也不是藉着人,乃是藉着耶稣基督,与叫他从死里复活的父神),和一切与我同在的众弟兄,写信给加拉太的各教会。
a. 这封恢宏的书信是保罗写的,他是这卷书的作者几乎无人质疑,甚至包括更“自由”的学者在内。
i.这封书信是何等恢宏的作品啊!加拉太书被誉为“基督徒自由的独立宣言”。伟大的改教家马丁路德尤其喜爱这封书信,他以妻子的名字,将加拉太书命名为他的“凯瑟琳·冯·博拉”,因为他说:“我与它结婚了”。里昂·莫利斯写道:“加拉太书是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倾注着一位为主火热的布道家的心灵,他深切致力于一个目的,就是使他的听众明白救赎信心的含义。”
ii.许多学者认为,加拉太书写于40年代晚期或者50年代早期;主后50年是经常使用的一个大概年份。保罗写这封书信,似乎是在使徒行传15章提到的耶路撒冷会议之前,因为尽管他数次提及到耶路撒冷去,却从未提到这次会议。因为使徒行传15章耶路撒冷会议解决的正是保罗论及的这些问题,所以假如已经开过这次会议,就似乎很奇怪了,但他从未提及这次会议。如果加拉太书真的是主后50年左右写成的,那么保罗当时作基督徒大概有15年了,因为他在大马士革路上归信的年代是主后35年左右。
b.使徒保罗:强调保罗的使徒资格是很重要的。保罗对这些加拉太人要说很严厉的话,必须要他们明白,自己是带着权柄,就是使徒的权柄写下这些话的。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回答这一问题:“我在生活中把什么视作权威敬重?”保罗期望基督徒敬重他作为耶稣基督使徒的权柄。
i.保罗在这里使用的“使徒”这个词不但指报告信息的人,也指接受任命具有正式地位、且被赋予职分资格的官方代表。
ii.我们也当敬重保罗的使徒权柄,这是我们的本分。我们既尽这本分,就当把这卷书视为上帝的道,以严肃的心来对待。
c.不是由于人,也不是藉着人,乃是藉着耶稣基督:保罗蒙召作使徒不是出于人,也不是藉着人。这呼召不是源自人,也不是藉着人临到。它源自上帝,直接从上帝而来。他的使徒身份不是民意调查的结果,也不是任何人间会议的决定,而是凭着神圣的呼召,是藉着父与子两位而来。
i.保罗直言不讳地否定他的使徒职分出于人,是因有人指责……保罗因为不在十二使徒之中,所以不是真正的使徒。(罗伯特逊Robertson)
ii.“我小时候觉得保罗对他的呼召太有些小题大做了,那时我并不明白他的目的所在,我没有意识到这职分的重要……我们高举呼召,并不是要在人中间得荣耀、图钱财、找满足,或受宠爱,而是要使百姓确信我们所说的是上帝的话。这并非罪恶的狂傲,而是圣洁的自豪。”(马丁路德)
d.和一切与我同在的众弟兄:保罗代表一切与他同在的众弟兄致以问候;但在这封书信里/的使用(例如加拉太书1:6)则表明这封书信并不真的是保罗和他的同工“共同努力”写成的。写信的人是保罗,他出于礼节,代表他的朋友们致以问候。
e.写信给加拉太的各教会:这封书信不是写给单个城市里的单间教会的。例如,帖撒罗尼迦前书是写给帖撒罗尼迦的单间教会(帖前1:1,汉语翻译看不出单数或多数,译者注),但这封书信则是写给加拉太的各教会,因为加拉太是一个地区,而不是一座城市。在加拉太各个城市有数间教会。
i.“主前三世纪期间凯尔特有些民族的人(或高卢人)迁移到这一地区,和遭遇的人发生了战争。之后他们便定居在小亚细亚的北部。后来,他们与罗马人爆发了冲突,以失败告终,从那时起,他们就成为附属国,处于罗马统治之下。加拉太这个名词也涵盖了高卢人定居的那些地方。”(莫利斯)
ii.从实质意义上说,当时有两个加拉太地区。一个地处北部(包括培希努、安细拉、他维乌姆这几座城市),另一个则位于南部(包括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这些城市)。加拉太书究竟是写给北部还是南部地区的城市,围绕着这个话题,一直都有相当的争论,但大部分都是无关紧要的。
iii.“北加拉太和南加拉太在语言、职业、民族、社会结构等方面有很大区别。”(Wuest)北部加拉太地区是由小城市组成,大部分人从事农业开发。南部加拉太地区则多有城市,贸易发达。
iv.“显然,保罗想叫他所写的话在加拉太地区得到广传,使这封书信能送到各个中心宣读,或者有人抄写成数份,叫每间教会都得到一份。”(莫利斯)
f.保罗第一次宣教旅程中去过南加拉太(徒13:13-14:23),第二次宣教旅途中路过北加拉太(徒16:6),第三次也曾途经北加拉太(18:23)。
i.所以,这封书信是写给北部加拉太地区还是南部加拉太地区的呢?我们也许至终都无法知晓,但这并不重要,因为这封书信里总有些话是说给每个基督徒听的。北部加拉太和南部加拉太之间的辩论,学者们觉得很有趣味,也能对这封书信多一些认识,但并无太大帮助。
2.(3-5)保罗致以使徒问候
愿恩惠、平安从父神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归于你们。基督照我们父神的旨意为我们的罪舍己,要救我们脱离这罪恶的世代。但愿荣耀归于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a.恩惠、平安……归于你们:这是保罗很熟悉的问候语,它借用了希腊(恩惠)与犹太(平安)两种文化的传统问候方式。保罗在新约其他五处一般无二地沿用了第三节的这一语句。
i.“恩惠总是排在第一位,平安总是排在第二位。这是因为恩典是平安的源泉。若没有恩惠,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平安;但我们蒙了恩惠以后,平安就势必随之而来。”(兰斯基对哥林多前书的注释)
ii.保罗在他的作品中使用恩典(或恩惠)这个词达100次,而其他所有新约作者仅使用了55次。保罗真正是恩典的使徒。
iii.“恩典和平安这两个词是基督教的总纲。”(马丁路德)
b.为我们的罪舍己:保罗祝愿恩惠和平安从父神和子神归于他的读者,他现在要简短地阐述一下子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工作。他谈到耶稣的第一件事就是他为我们的罪舍己。“这封书信自始至终,保罗都要加拉太人关注十字架的核心地位,他迫不及待地阐明了这一点,我们发现他一开始就把它提出来了。”(莫利斯)
i.耶稣“舍”。我们从约翰福音3:16知道,父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但是舍这件事并不只是父在做,耶稣也在舍。耶稣是爱与舍的上帝,是爱与舍的救主。
ii.耶稣舍“己”。耶稣舍了什么呢?他舍了一个人所能舍去的最大的东西——自己。当然,有人可能会争辩说,究竟父舍去子(如约3:16所说)的恩赐更大,还是子舍去自己的恩赐更大。但这就像探讨一个针尖上可以容纳多少天使跳舞一样。耶稣舍了他所能拥有的最大的恩赐,他舍了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若还没有舍己,甚至根本算不得舍了什么。
iii.耶稣“为我们的罪”舍己。这就是耶稣必须舍己的原因。我们的罪使得我们行在毁坏与灭亡的路上,假如上帝不以某种方式来拯救我们,我们的罪必定毁灭我们。因此,为了爱,耶稣为我们的罪舍己!这爱本来一直都曾存在,但假如我们的罪未曾使我们陷入可怕的光景,就无需耶稣来舍己了。
iv.这段话里面“为”这个词清楚表明了替代的概念。如果一个人为别人写了一封信,他便可以使用这个词说,他为那个人做了这件事。这里译作“为”的这个词,也用在约翰福音11:50和哥林多后书5:25,从它的用法可以清楚看见这方面的含义。
v.马丁路德在论到《他为我们的罪舍己》时说:“我们当以这节经文和其他类似的圣经节装备自己,抵挡撒旦的种种控告。如果他说:‘你必受咒诅’,你当对他说:‘不会的,因我飞往为我的罪舍己的基督。撒旦啊,你控告我是可咒诅的罪人,你正在割你自己的咽喉。你在提醒我,父上帝对我的良善,使我想起他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撒旦哪,你称我为罪人,你对我的安慰真的是难以估算。’我们当以这种天上的灵巧去面对魔鬼的诡诈,使我们脱离罪的回忆。”
vi.“‘为我们的罪舍己’这几个字十分重要。他要直截了当告诉加拉太人,罪的赎价和完全的义不当从别处去寻,只有在基督里……这一救赎实在荣耀,我们当在惊奇中欣喜若狂。”(加尔文)
c.为什么耶稣为我们的罪舍己?要救我们脱离这罪恶的世代。加拉太人在许多方面与这罪恶的世代争战,有时在这争战中失败。他们需要知道,耶稣来是要救他们脱离这罪恶的世代。
i.表达“罪恶”的特殊用词说明,有些人并不满足于他们自己的败坏,还一定要败坏别人,叫其他人也落入同样的毁灭中。
ii.“救”这个字背后的含义并不是救人脱离某种东西的存在,而是救人脱离某种东西的权势。我们要等到与耶稣同在,才会蒙拯救脱离“这罪恶世代”的存在。但我们现今却可以体验蒙拯救脱离“这罪恶世代”的权势。
d.照我们父神的旨意……但愿荣耀归于神,直到永永远远。这一救赎工作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使人受益(尽管这是一部分目的),而是为了荣耀父神。
i.错误的教义是加拉太各教会面对的一个真实问题,他们的错误教义抢夺了上帝一些当得的荣耀。保罗强调上帝和他的计划理当得到承认的荣耀,是盼望将他们更多带回正途。
B.别的福音之危险性
1.(6)保罗的希奇
我希奇你们这么快离开那藉着基督之恩召你们的,去从别的福音。
a.我希奇你们这么快离开:保罗希奇的似乎不是他们离开(这可能会引起他的警觉,而不是令他希奇),而是他们这么快离开。
i.保罗经常在书信起头表达感谢或称赞,但在这里却没有这些言辞。罗马书1:8-15,哥林多前书1:4-9,腓立比书1:3-11,歌罗西书1:3-8,帖撒罗尼迦前书1:2-10都是保罗在问候时表达感谢和称赞这些教会的例证。但这里却没有。保罗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就等于说:“我们需要谈一谈”。
ii.“这是圣保罗向一间教会写信,唯一一次省略感恩之词。”(莱特福特)
b.他们转向错误观念(别的福音),就是离开了那一位(召你们的)。离开真福音也就必定离开了那一位耶稣基督。
i.离开那藉着基督之恩召你们的,这就把他们的离开与离弃了恩典的原则关联在一起。然而,加拉太人不是投靠上帝的恩典,而是离弃了它。
2.(7)传给加拉太人的别的福音有三个特征
那并不是福音,不过有些人搅扰你们,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
a.加拉太书1:7告诉我们,这一别的福音有三个特点。首先,它是不法的福音(并不是福音);其次,它根本就不是好消息,而是搅扰(搅扰你们)。第三,它是对真福音的歪曲(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
b.并不是福音:保罗意识到,这一别的福音其实根本就不是福音。那些传扬这一别的福音的人可能会说:“我们知道我们的信息与保罗的信息不一样,他有他的真理,我们则有我们的真理。他有他的福音,我们则有我们的福音。”保罗完全排除他们的信息是合法的“可选性”福音。
i.“福音”这个词的字面含义就是“好消息”。保罗意思是说:“在这信息里面没有‘好消息’,却仅仅是坏消息,所以其实并不是‘别的好消息’。它是坏消息,根本就不是另一个福音。”
ii.雅各王版本的圣经将这一段翻译为“论到另一个福音:实则不是另一个。”实际上,新雅各王版本的翻译要好得多,因为它对“别的”和“另一个”作了区分,因为它们使用的是两个不同的希腊字。“别的”表达了“不同种类的另一个”这种意思,而“另一个”则表达出“相同种类的另一个”这种意思。保罗就仿佛在说,“他们传给你们的是完全不同的福音。尽管他们声称不过是相同种类的可选性福音,但根本不是如此。这是全然不同的。”
c.有些人搅扰你们。那些将这“另类福音”传给加拉太人的带给他们的是搅扰。尽管这些人并没有把这信息说成是搅扰,但事实就是如此。
i.“搅扰你们的”那些人指的是把这假福音传到加拉太的那些人。假福音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有人传来的,而且传的人可能还很真诚,很有人格魅力。
ii.“请注意魔鬼的资源很丰富。异端并不推销他们的错误,杀人的、奸淫的、偷盗的都伪装自己。所以魔鬼把所有这些手段和活动伪装起来。他穿上白衣,叫自己看起来像光明的天使。”(马丁路德)
d.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另类福音”其实是对耶稣基督真福音的篡改或歪曲,但这并不是“白手起家”,并不是为上帝起个新名字,假装有一位新的救主。它所用的名字和观念是加拉太基督徒很熟悉的,但略微歪曲了这些概念,这就使得他们的信息更有迷惑性。
i.基督的福音:请注意,保罗其实不是为保罗的福音进行争辩,尽管这福音也是他的。但正因保罗的福音事实上就是耶稣的福音,才值得为之争辩和争战。
e.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保罗清楚说,这些人想要歪曲耶稣的好消息。为什么会有人想更改基督的福音呢?
i.有时我们难以理解,但真福音的信息里面,有些内容是人的本性深刻厌恶的。我们若想明白这一点,首先就当认识什么是真福音。
ii.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1-4以最简明的方式阐述了他所传的福音: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知道。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着站立得住;……就必因这福音得救。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
iii.这信息里面有哪些东西导致人想更改基督的福音呢?又有哪些东西是人的本性所厌恶的呢?首先,这福音冒犯我们的自尊。它告诉我们,我们需要一位救主,我们不能拯救自己。它不承认我们在救恩上有丝毫功劳,而全是耶稣为我们做成的工。其次,这福音冒犯了我们的智慧。它拯救我们的方法是许多人看为愚拙的——上帝成为人,以羞耻的、不体面的方式代替我们而死。第三,这福音冒犯了我们的知识。它要我们相信一件违背科学知识和个人经验的事——耶稣基督这个人死了以后,从死里复活,并且有了荣耀的新身体,这身体永远都不再死亡。
3.(8-9)对那传假福音的予以严厉咒诅
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我们已经说了,现在又说:若有人传福音给你们,与你们所领受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
a.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保罗并不在乎传假福音的是谁。即便是他本人,或者天上来的使者,都当拒绝。无论是谁,只要传假福音,当受的就只有从上帝来的特别咒诅(他就应当被咒诅)。
i.“保罗所传的福音之所以是真福音,并不是因为这福音是保罗所传的。它之所以是真福音,是因为复活的基督将它托付给保罗去传。”(莫利斯引述布鲁斯的话)
b.他就应当被咒诅:保罗似乎想着一件事,那违背所立之约的,上帝宣告严厉的咒诅必临到他们(申命记27)。对保罗来说,劝诫他们“不要听从这些人”,这样一句话是不够的。仅仅不听从他们是不够的,保罗清楚认定,他们应当受咒诅!
c.现在又说:重复这咒诅是为了格外强调;保罗实在无法用比这更重的份量来表达他的意思。
d.若有人问,“保罗的爱在哪里?”可能也合情理。他祈求“双重咒诅”临到人——就是那传假福音的。他不仅求上帝咒诅这信息,还要咒诅传这信息的人。所以,保罗的爱在哪里呢?保罗的爱是为了叫灵魂脱离地狱的危险。如果福音是假的,根本就不是“另一个福音”,那么它就不能拯救任何人。
i.我们想象有一艘将沉的船,被水灌满,满船人都快要溺水身亡。两艘船前来营救处于危险中的人,但其中一艘营救船却装载了炸药。你却知道,因为某种原因,那艘船在抵达港口之前一定会爆炸,船上的人全都会被炸死。你所能做的,最有爱心的一件事,就是帮助每个人上对营救船!上错营救船便锁定了你的死期!保罗看着假福音,更改过的福音,便说:“这是艘将要沉溺的营救船!它谁都救不了!我要在上帝面前竭尽全力,警戒百姓离开错误的营救船!”
C.保罗所传福音的神圣源头
1.(10)保罗传福音,并不是因为想讨人的喜欢
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
a.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保罗的意思并不是“在我看来,我是要得神的心。”他的意思是,上帝是他的听众。当保罗说话时,他首先是向上帝说的,而不是向人。
b.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保罗的首要责任是讨神的喜悦,而不是讨人的喜欢。他决不会只是为了讨听众的喜欢,便去改动或者修饰所传的信息。他更为关注的,乃是讨神的喜悦。
i.尽管没有明确说出来,但我们能感受到,保罗是在拿自己和那传别的福音的作对比。显然,在某些方面,这一“别的”福音大体上是想要讨人的喜欢,并以此作文章的。
ii.“向来都有一些传道人,他们把人的欢迎看得高于一切,现在仍有这样一些人。这源自堕落的人性,甚至那承担着传福音责任的,可能也会落入陷阱,想受人欢迎,而不是持守忠心。”(莫利斯)
c.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对保罗来说,这是一个水火不相容的问题。同时把事奉引向讨人喜欢的境地,又能得到耶稣基督的喜悦,他办不到。如果他首要关注的,不是讨耶稣基督的喜悦,那么他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
i.可能“仆人”在这里并不是最好的译法,或许译作“奴仆”更好一些。“不幸的是……我们的英文译本自始至终,都未能把这个词的真正意思表达出来,因而,就助长了基督徒‘事奉’(基本上是一件自愿和兼职的事情)的错误观念,富有现代宗教理想主义的特征。‘基督的仆人’并不享有献上或停止‘事奉’的自由;他的生命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完全属于他的主。”(莫利斯引用邓肯的话)
2.(11-12)保罗所传福音的神圣源头
弟兄们,我告诉你们,我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因为我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乃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
a.我素来所传的福音:“保罗提到‘我以福音传给你们的那个福音’,是对词句的巧妙运用。”(莫利斯)
b.不是出于人的意思:和其他人传来的别的福音截然不同,保罗的信息是从上帝而来的启示。保罗所传的信息,并不是人企图够到上帝,认识上帝;而是上帝降卑自己,与人沟通。
i.人或许能教导我们许多令人惊奇的事,但上帝的启示包括了一切关乎生命和敬虔的事(彼得后书1:3)。现在这世界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从上帝而来的启示,而不是人的中肯意见和智慧。
ii.保罗所传的信息——圣经上的信息——真的是从上帝而来吗?还是人对上帝的属灵和道德寻求取得的精细成就呢?如果保罗所传的福音,圣经上的信息,真的从神而来,那么它就是世上最重要的真理。假如只是人的发明或成就,那么就是世上最危险的谎言。
iii.宣称领受了上帝启示的,不乏其人。但我们一定要谨慎,如果不是事实,我们就不可将它当作从上帝而来的信息去对待。我们如何知道,圣经真的是从神而来,而不是人的意思呢?
○首先,我们知道,圣经作为一份古老的文献,是可靠、精确和值得信赖的。我们知道这一点,是因为文本本身是可靠的(根据对古代手稿的研究和比较,我们就可知道这一点)。我们知道这一点,因为考古不断地证实和支持圣经的记载,而且从未与圣经冲突。圣经上的人物、地点、事件不断得到考古学的证实。
○第二,我们知道,圣经在所有成书的作品中间是独特的,是很特别的。它的连贯性是独特的,写作时间超过1600年,跨越60代人,作者有40多位,在三个不同的大洲、不同的环境和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境下、以三种语言写成,涉及数十个有争议的主题,但传递的声音却是统一的。它的发行是独特的,是最多出版,最受欢迎的书。它的翻译是独特的,是最早翻译成其他语言的书,译本的语言数量超过其他任何一本书。它的保全是独特的,经受了时间的蹂躏、经人抄写,遭受逼迫和批判仍然存留下来。它的诚实记载是独特的,以一种古代文学中间鲜有的方式记载了英雄人物的罪恶和失败。它的影响是独特的,对文化和文学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远超过现存的其他任何一本书。
○第三,圣经这本书充满预告性的,按照字面意义应验的预言。举例来说,关乎弥赛亚的预言大约有300个,耶稣按照字面意义准确地应验了这些预言,例如他生在伯利恒,他以怎样的方式死和埋葬,等等。另一个例子是,圣经说必定接连兴起四大世界性帝国(巴比伦、波斯、希腊和罗马),描述极为确切,批评人士所能做的,只好宣称这些段落实际上是在这些事件发生以后才写成的。
○第四,圣经这本书深刻改变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的生命,不分种族、阶层、时代、性别、地区、年龄或者社会地位。
○有些人看过所有这些证据之后,可能还是会说:“这并不能证明圣经来自上帝。”这种观点无可厚非;但的确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它来自上帝。归根到底,相信圣经来自上帝需要迈出信心的一步,但这一步却是智慧与信息催生的信心,而不是盲从的、跳跃式的信心。
c.我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乃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保罗本人与这福音的关系是独特的。绝大部分人是从别人那里听到的福音;这是上帝传扬福音的“正常”途径(罗马书10:14-15)但保罗在这件事上不是“正常”的。他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遇见了耶稣,戏剧性地直接领受了启示的福音。
i.使徒行传9:1-9叙述了这一令人惊奇的事件。主耶稣在大马士革路上直接对保罗说话,之后保罗有三天不能看见,后来有一个名叫亚拿尼亚的基督徒来看望他。很可能就是在这一段时期——或者是在大马士革路上,或者是在这三天里面——耶稣把福音传给了保罗。当然保罗立刻领受了福音,因为他不但得救了,而且立即开始传讲从耶稣那里领受的信息(使徒行传9:20-22)
ii.“保罗没有从亚拿尼亚领受什么教训,保罗在路上已经蒙召、蒙了光照,并且得到基督的教导。他与亚拿尼亚见面,只不过是见证一个事实,就是保罗已经蒙基督呼召去传福音。”(路德)
3.(13-24)保罗证明他所传的信息不是从人领受的。
你们听见我从前在犹太教中所行的事,怎样极力逼迫、残害神的教会。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然而那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神,既然乐意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叫我把他传在外邦人中,我就没有与属血气的人商量,也没有上耶路撒冷去见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惟独往阿拉伯去,后又回到大马士革。过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去见矶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至于别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没有看见。我写给你们的不是谎话,这是我在神面前说的。以后我到了叙利亚和基利家境内。那时,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都没有见过我的面。不过听说那从前逼迫我们的,现在传扬他原先所残害的真道。他们就为我的缘故归荣耀给神。
a.你们听见:大家都已听说保罗信主了!保罗的故事一般基督徒都很熟悉,特别是他亲自事奉过的那些人更是如此。如果保罗在一群人中间生活一段时间,向他们传福音,我们可以确定,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分享个人见证。
i.个人见证的价值并不仅限于那些像保罗那样,有戏剧性归信经历的人。即或在那些自以为个人见证很“枯燥”的人身上,我们照样能看到上帝的荣耀。
b.我从前在犹太教中所行的事,怎样极力逼迫、残害神的教会:保罗是一个热心的犹太人,他逼迫基督徒的证据毋庸置疑。使徒行传8:1-3和9:1-2叙述了保罗狂热逼迫基督徒的事情。
i.这就表明,保罗在第一次面对耶稣的福音时,并不是在寻求什么别的真理。不幸的是,许多人寻求“新的启示”,他们必将发现——他们必定会受到迷惑,吸引他们远离耶稣基督。(正像年轻时的约瑟·史密斯,摩门教的创始人)
c.既然乐意:保罗信耶稣,不是因为哪一个人决定他应当信。不是因为哪一个人乐意,而是因为上帝乐意。还有,上帝拣选保罗,并不是因为保罗身上有什么讨他喜悦的东西。上帝呼召保罗,是出于他的恩典,是功德换不到的恩惠。
i.我们晓得这呼召不是因保罗作了什么事,因为他说他在母腹中便领受了呼召。因此,保罗未做任何配得的事,上帝就呼召了他。
ii.作基督徒之前,保罗强调的是他所做的:我逼迫……我更有长进……我更加热心。一旦跟随耶稣基督以后,保罗强调的则是上帝所做的:上帝把我分别出来……呼召我……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
iii.马丁路德对保罗的观念进行了概述:“上帝呼召我,是因我的圣洁生活吗?还是因我的法利赛宗教呢?或是因我的祷告、禁食和行为呢?都不是。那么,上帝呼召我,当然不是因为我所行的亵渎、逼迫和压制之事。是什么促使他呼召我的呢?唯独他的恩典。”
iv.“他想叫人看到,他的呼召取决于上帝的奥秘拣选,他受委派作使徒,不是因为他靠着自己的殷勤,预备好了自己,适合担当这样一个职分;也不是因为上帝看出来,他配得这样一个职分托付在他身上,而是因为他还未出生,就已经依照上帝的奥秘意旨分别出来。”(加尔文)
d.“分别出来”是一个很重要的词。在保罗那个年代,有一个词是用作宗教精英的头衔的。这里的希腊字aphorizo就与那个词很相近。那个词是“分别出来的人”,也就是法利赛人。保罗在信耶稣之前,是一位很重要的法利赛人(腓立比书3:5),但他还没有真正分别出来归给上帝。现在藉着耶稣的工作,他真正分别出来归给上帝了!
i.“这个词与‘法利赛人’很接近,法利赛人对此毫不怀疑:他们坚定相信他们是‘分别出来’归给上帝的。”(莫利斯)
e.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保罗在加拉太书1:12谈到,耶稣如何向自己启示(耶稣基督的启示)。但这里有所不同,也许是更荣耀的事:耶稣启示在保罗心里。上帝想要做的,不仅是将耶稣向我们启示出来,他要把耶稣启示在我们心里。
i.“最开始是基督的启示赐给保罗,随着圣灵在尚未适应的土壤里结出果子,现在变成基督的启示在保罗心里。”(莫利斯引用科尔的话)
f.叫我把他传在外邦人中:上帝是不是很幽默呢?他在一个人出生以前,就拣选了这个人,叫他把福音传给外邦人。但这个人从小到大却恨恶外邦人,他相信,上帝造外邦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叫地狱的火因他们能烧得更旺。
g.另外,保罗归信以后,并没有立刻“与属血气的人商量”(甚至包括耶路撒冷著名的众使徒),以弄清福音的内容。他不需要这么做,因为耶稣已经直接把福音启示给他。
i.保罗在这里并不是说,从别人那里听福音是错误的,或者这样做的人,得救的层次就比较低级。我们不应当有这种看法。这里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保罗所传的福音并不是从人而来的福音,因为他不是从任何一个人那里领受的福音,因此,这个问题就得到了永久性的解决。
ii.保罗去的地方,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沙特阿拉伯。他那个年代,人们称为阿拉伯的地区,在当时一直延伸到大马士革这个城市。保罗很可能就生活在大马士革城外某个寂静的沙漠里面。
h.过了三年:保罗并不是从众使徒那里听到的福音,因为他还没有见到使徒彼得和雅各之前,已经作基督徒三年了。
i.“刚归信不久的人,尤其是以前主要做逼迫信徒的事,现在却在推动这场运动,肯定需要联系一下这场运动的领袖,哪怕只是确认一下他的认识是正确的,与基督徒运动所教导的一致。但保罗却没有这么做。”
ii.保罗也不是“依从命令”,到众使徒面前去接受某种查验。从保罗说“去见彼得”的词句就可知晓。“去见”这个词描述的是一个人去旅行的情形。克里索斯托说:“那些去有名的大城市看看的人用的就是这个词。”(莱特福特)意思是说,保罗并不是依从吩咐,去耶路撒冷向彼得或其他使徒交账,而是出于自己的意思,以“游客”的身份去的。
i.不过听说那从前逼迫我们的,现在传扬他原先所残害的真道。福音的基本内容,保罗若不是从其他人那里学来的,那么同样还有一个事实,初期基督徒单单了解在耶稣里的保罗是怎样的人,也是缓慢的过程。他们真正知道的,只是他戏剧性地归信了——为此他们将荣耀归于神。归信之后许多年,保罗是一个“平凡基督徒”。
i.保罗的“不知名”地位当然与我们自己的习性不同,只要有什么名人信主,我们便立刻使他们不知天高地厚。保罗曾有许多年默默无闻地度过,过得很开心,很不错,后来上帝才兴起他。
ii.在这一整段经文里面,保罗叫我们看见,在他和其他使徒之间有充分的接触,说明他们的意见完全一致,但并没有亲近到一个地步,叫人觉得保罗的福音不是从上帝而来,而是从他们学来的。
iii.保罗在这一章第二部分的全部要点是很重要的。他的福音是真实的,他的经历是有效的,因为真的是出于神。你的福音是出于神的吗?还是你自己编造出来的呢?你的基督徒经验是从神而来的吗?或者是你自己编造出来的呢?只有出于神的才能真正拯救我们,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改变。
(c) 2019 The Enduring Word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