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第6章——对灰心信徒的警告。
A. 成熟的本质。
1.(1节a)超越基础知识。
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
a. 所以:作者责备他的读者在属灵上不成熟,但他知道,把他们当作不成熟的基督徒没有什么好处。他继续他的教导和警告。
b. 道理的开端:这有“入门”或“ABC”的概念。它们是必要的基本构建块,但必须要在上面进行建造——否则只有基础,没有架构。
c. 完全:这源自古希腊词teleiotes,更好的理解是“成熟”。希伯来书的作者不是说我们能在今生达到完全,而是说,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在耶稣里达到一个成熟的地步。呼吁很明确:我们应当……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
i. “Teleiotes并不意味着完全的知识,而是指在基督教信仰上有一定的成熟。”(巴克莱,Barclay)
2.(1b-2节)一些要超越的“基础知识”。
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神、各样洗礼、按手之礼、死人复活,以及永远审判各等教训。
a. 不必再立根基:这些道理的开端分三组列出。懊悔和信靠一组,洗礼和按手之礼一组,死人复活和永远审判一组。
b. 不必再立根基:许多人认为这是圣经为基督徒生活列出的重要基本原则。圣经学习和门徒培训对这些主题都发展出了系列的教导,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基本教义清单。但作者在此想要说的,根本不是这个问题。
i. 要理解这个清单,我们必须问一些基本问题:
· 这个清单有什么基督教特点?
· 什么地方特别提到耶稣或唯独靠恩典得救?
· 相信或践行这些事的人,是否可能仍然不是耶稣基督的跟随者,或不相信他是弥赛亚?
ii. “当我们逐一思考这些‘入门’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清单几乎没有什么基督教特点,因为几乎每一项都可以在一个正统犹太社区中占有一席之地……事实上,它们中的每一项,都在基督教背景中获得了新的意义;但我们得到的印象是,现有的犹太信仰和实践被用作建立基督教真理的基础。”(布鲁斯,Bruce)
iii. “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到,这句话中的基督教特点非常少。懊悔、信靠、复活和审判无疑都是犹太教的,故此,这里所提到的似乎是犹太教的基础,作者是在敦促听众避免这些基本事物,追求更高、更丰富的事物。”(格里夫·托马斯,Griffith Thomas)
c. 各样洗礼的教训:甚至连这段经文中所说的洗礼,也不一定是基督教的。这里翻译为洗礼的古希腊词(baptismos),与新约圣经通常用来描述基督徒洗礼的希腊词(baptizo)不同。在其它三个使用到Baptismos这个词的经文中,都是指犹太人的礼仪性洁净(来9:10;可7:4,7:8)。
i. 新英文圣经的翻译反映了这一点,它将“洗礼的教训”翻译为“关于洁净礼仪的教导”。英文标准版圣经的翻译是“关于洗濯的教导”。
ii. 布鲁斯(Bruce)引用奈恩(Nairne)的话说:“‘关于各种洗濯的教训’——试图把这个复数形式解释为是指基督徒的洗礼,是极不自然的!”
d. 根基:在这里,要离开的道理的开端,都是基督教和犹太教信仰的共同点。对于那些灰心丧气、想要退后的犹太基督徒来说,这是一个安全的共同点。
i. 因为基督教确实出自犹太教,所以,一个犹太基督徒回到犹太教,要比从前是异教徒的基督徒回到异教更加不易令人察觉。“希伯来人所面临的部分问题是,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犹太教的基本教义表面上有相似之处,这使得信奉基督教的犹太人可能误以为他们可以同时坚持两种教义。” (古特利,Guthrie)
ii. 当然,这些犹太基督徒并不想离弃宗教,他们只是不想那么具有基督教特色。所以,为了避免迫害,他们回到了这个共同基础。生活在这个舒适的共同基础上,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出。一个犹太人和一个基督徒可能共同说:“我们要悔改,我们要有信心,我们要进行礼仪性洁净,”等等。这是对耶稣的离弃,虽然难以察觉,但无疑是确定的。
iii. 这完全是那些感到灰心和想要放弃之人的特点。人们总是受到试探,要保持宗教信仰,却不要对耶稣那么狂热。
3.(3节)陈述盼望和对神的依靠。
神若许我们,我们必如此行。
a. 神若许我们:不应该把这句话理解为神不希望他们超越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共同基础,走向成熟。
b. 神若许我们:相反,这表达了信徒对神的完全依赖。如果我们竭力要进到成熟,就会认识到,只有符合神的旨意才能实现。
B. 退后的危险。
前言:理解此类有争议段落的方法。
a. 我们很容易受到试探来根据我们的神学体系或爱好改变难于理解的经文段落,使之符合我们的想法,认为它应该是说什么的。但在我们考虑把经文所说的融入到一个神学体系之前,我们必须先考虑经文说(陈述)了什么。
b. 神学体系有一定的价值,因为它们表明了圣经的思想是如何连贯的,以及圣经并不自相矛盾。但是,正确的神学体系始于正确理解经文,而不是弯曲经文来适应神学体系。
i. “我们读这段经文时,要像一个小孩子那样,单纯地去读,无论我们在这段经文里发现什么,都要把它表述出来;如果它似乎与我们迄今所持有的观点不一致,我们要准备好放弃自己的教义,而不是放弃经文段落。”(司布真,Spurgeon)
ii. “我们最好是与自己不一致,而不是与神所默示的道不一致。我一直被称为阿民念派加尔文主义者或加尔文派阿民念主义者,不管称呼我什么,只要我能贴近我的圣经,我就满足了。”(司布真,Spurgeon)
c. 撒但知道圣经,称这段经文为“魔鬼最喜欢的经文段落”是不错的, 因为可以用它(断章取义)来谴责苦苦挣扎的信徒。许多基督徒听了撒但对这段经文的“讲道”后,都想放弃自己的信仰。
1.(4-6节)对于接受了神的祝福然后又堕落的人,悔改是不可能的。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份,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重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
a. 就不能:不能这个词被置于强调的位置。希伯来书的作者并不只是说这是困难的,而是说这是不可能的。
i. 请注意希伯来书其它地方对不能的使用:
· 神绝不能说谎(来6:18)。
· 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来10:4)。
·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来11:6)。
ii. “不能这个词是指坚定不移。”(阿福德,Alford)
b. 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份,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希伯来书的作者所谈论的,是那些有深刻属灵经验的人。最大的争论是:这是指得救的经历,还是指没有得救的其它经历呢?查看每一个描述性词语可帮助我们了解这段经文描述的是什么经历。
i. 蒙了光照:这个古希腊词和英语单词的意思是相同的。它描述光照在人身上,一种“新光”照在心灵上的体验。
ii. 尝过:“尝试”的概念可能是指“尝试”某样事物。但其它地方对这个词的使用表明它是一种完全、真实的经历,正如在希伯来书2:9中耶稣尝了死味一样。天恩很可能是指救恩(与罗6:23和弗2:8中的一样)。
iii. 于圣灵有份:这是新约中的一个独特短语。因为它的意思是“分享”圣灵,与接受圣灵和与圣灵相交有关。
iv. 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这意味着他们经历过神良善的道,并看见过神良善的道在他们身上做工。
v. 觉悟来世权能:这是描述神超自然能力的方式。希伯来书的作者描述的是那些经历过神超自然能力的人。
c. 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重新懊悔了:这段经文是新约中最具争议的段落之一。问题很简单:这些有深刻属灵经验的人确实是基督徒吗?他们是在创立世界以前就蒙神拣选的选民吗?
i. 解经家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分歧,他们通常非常肯定地确定问题,却没有对问题达成一致的意见。
ii. 一方面我们清楚地看到,有些人可能有丰富的属灵经验,却仍然没有得救(太7:21-23)。有些人甚至可能做了许多宗教的事情,却仍然没有得救。新约时代的法利赛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人做了许多宗教的事情,却没有得救,也没有顺服神。这些古代法利赛人:
· 竭力传教(太23:15)。
· 做令人印象深刻的祷告(太23:14)。
· 做出严格的宗教承诺(太23:16)。
· 严格和仔细地缴纳十一奉献(太23:23)。
· 尊重宗教传统(太23:29-31)。
· 定期禁食(路18:12)。
· 但耶稣称他们为地狱之子(太23:15)。
iii. 然而,从人的角度来看,不把似乎拥有希伯来书6:4-5所描述的凭据的人视为真正的基督徒,是值得怀疑的。神知道他们的最终命运,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知道——然而从外表上看,这样的基督徒经历可以使人有资格担任许多教会的长老。然而,除了隐藏在神和个人心中的意念以外,从人的一切观察来看,我们必须说希伯来书6:4-5所说的这些人是基督徒。底马就是这种情况的一个很好例子。
· 保罗热情地代表他问其他基督徒的安(西4:14)。
· 底马被称为保罗的同工(门24)。
· 然而,保罗谴责底马,至少暗示他背道(提后4:10)。
iv.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人可能显示出一些属灵果子或灵命成长——后来却在属灵上死亡了——这表明他“内心的土壤”从未是好土壤(可4:16-19)。
v. 因此,希伯来书6:4-6所说的那些人的永恒地位,是一个有两个答案的问题。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从人的角度看,他们有得救的一切外在表现。然而,从神的完美智慧的角度看,在今生这是很难说的。
d. 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重新懊悔了:虽然他们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属灵经验——或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的——但这些人仍处于严重的危险中。他们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重新懊悔了。
i. 如果这些是“失去救恩”的真正基督徒,可怕的事实是,他们将永远无法重新获得救恩。在早期教会,一些团体(例如孟他努派和诺瓦提安派)使用这段经文教导说,一个人受洗后,若再犯严重的罪,就不可能再与神和好了。
ii. 另有一些人解释说,这只是一个假设的警告(根据希伯来书6:9的声明)。根据这种想法,希伯来书的作者并没有打算说他的读者真的会受到诅咒。他只是使用假设的危险来激励他们。然而,我们必须说,警告某人不可能发生的事,其价值是值得怀疑的。
iii. 还有一些人认为这种惩罚只涉及奖赏,而不是救恩本身。他们强调的观点是,不能的是懊悔,而不是救恩。因此,这些是委身程度很低,有失去天上奖赏风险的基督徒,只能“勉强”得救。
iv. 对于这段难解经文,最好是根据希伯来书6:1-2的上下文来理解。希伯来书的作者的意思是,如果他们退回到犹太教,世界上的一切虔诚“懊悔”对他们都不会有什么好处。从独特的基督教退回到他们以前宗教经验的“安全”思想和习俗中,就是离弃耶稣,本质上是将他重钉十字架。对于这些有犹太背景的古代基督徒而言,尤其如此,因为他们再次采用的宗教习俗,很可能包括献动物作赎罪祭,否定耶稣在十字架上为他们所做的完全工作。
e. 若是离弃道理:跌倒和离弃之间有必要的区别。离弃不仅是陷入罪中;它实际上是离弃耶稣本身。“因为义人虽七次跌倒,仍必兴起,恶人却被祸患倾倒”(箴24:16)。区别就像彼得和犹大那样。如果你离开耶稣(离弃),你就没有了希望。
i. 对于这些想要放弃的基督徒来说,信息非常明确:如果你不继续跟随耶稣,不要以为只要追随基督教和犹太教共有的思想和经验,你就能得救。如果你没有在耶稣里得救,你就根本没有得救。没有在基督教所独有的安全“共同点”里,就没有拯救。
ii. 如果有人离弃了,我们必须明白他或她为什么不能懊悔——那是因为他们不想懊悔。似乎神并没有禁止他们懊悔。因为懊悔本身就是神的工作(罗2:4),渴望懊悔表明他或她并没有真正离弃耶稣。
iii. 这并不是说,“如果你离弃了,你就永远不能再回到耶稣身边。”相反,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你背弃耶稣,不要指望在其它任何地方能找到救恩,尤其是在离开了耶稣的丰盛的宗教实践中。”
iv. “这段经文与那些因为害怕遭到定罪的人无关。这种焦虑的存在,就像所罗门时代显明真正母亲身份的呼喊一样,毫无疑问地证实了这一点,你并不是一个离弃到无法重新懊悔的人。”(梅尔,Meyer)
2.(7-8节)离弃的严重后果之例子。
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神得福;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a. 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神得福:当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并生长出菜蔬时,它就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证明降雨其上的祝福是值得的。希伯来书的作者是在问:“你已经蒙祝福。但果实在哪里呢?”神祝福我们后,会在我们身上寻找我们成长的东西,尤其是在成熟方面的成长。
b. 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如果田地被雨水滋润却不结果子,没有人会责怪农民焚烧它。这个思想表明,生长和结果对防止离弃非常重要。若我们真正结出果实,我们就住在耶稣里(约15:5),没有离弃的危险。
C. 不要灰心。
1.(9节)作者承认他有点严厉。
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是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而且近乎得救。
a. 我们……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希伯来书的作者虽然说得非常严厉,但他深信自己的读者会继续跟随耶稣。他认为他们继续有信心,就是他们近乎得救的证据之一。
b. 我们虽是这样说:在希伯来书6:4-8的强烈警告之后出现这些鼓励话语,不应该让我们误以为前几节的警告不严肃,或是认为作者是在警告不可能发生的后果。如果有什么区别的话,第9节表明了这些挣扎的基督徒非常需要得到鼓励。他们的属灵危险与其说是有意悖逆,不如说是由于一种令人沮丧的灰心。他们需要警告,但也需要鼓励。
2.(10-12节)不要灰心丧气,因为神没有忘记你们。
因为神并非不公义,竟忘记你们所作的工和你们为他名所显的爱心,就是先前伺候圣徒,如今还是伺候。我们愿你们各人都显出这样的殷勤,使你们有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并且不懈怠,总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a. 因为神并非不公义,竟忘记你们所作的工和你们为他名所显的爱心:当我们灰心的时候,有时会以为神忘记了我们为他和他的百姓所做的一切。但如果神忘记了这些事情,他就是否认自己的本性(他将是不公义的)。神看见并且记得一切。
i. 有时候,我们害怕神忘记我们所作的工和所显的爱心,是源于我们依赖他人的关注和赞赏。的确,有些人可能会忘记你所作的工和所显的爱心,但神永远不会。
b. 我们愿你们各人都显出这样的殷勤,使你们有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希伯来书的作者像教练一样鼓励信徒,激励他们继续前进。耶稣的跟随者必须继续做他们的工;怀着希望一直坚持到底;效法那些承受(不是赚得)神的应许之人。若我们做不到这一点,灰心往往使我们变得懈怠。
c. 并且不懈怠,总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不要灰心丧气,而是要效法那些找到获得神的应许之钥匙的人——就是亚伯拉罕所表明的信心和忍耐。
i. 我们很感激能记得亚伯拉罕的一生,看到他并没有完美的信心或完美的忍耐。如果亚伯拉罕有我们的软弱,那么,我们也可以有他的信心和忍耐。
d. 并且不懈怠:意思是我们不应该让灰心使我们变得懈怠,导致我们觉得可能会放弃。我们首先失去继续竭力向前的渴望;接着我们就会失去继续向前的渴望。
i. 在大卫成为国王之前,他对灰心有极好的解决办法:“大卫却依靠耶和华他的神,心里坚固”(撒上30:6)。别人鼓励我们是一件好事,但我们不必等待别人的鼓励。我们可以依靠主鼓励自己。
3.(13-18节)不要灰心,因为神的应许是可信的。
当初神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因为没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着起誓的,就指着自己起誓,说:“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这样,亚伯拉罕既恒久忍耐,就得了所应许的。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并且以起誓为实据,了结各样的争论。照样,神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格外显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为证。藉这两件不更改的事,神决不能说谎,好叫我们这逃往避难所、持定摆在我们前头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励。
a. 既恒久忍耐:恒久忍耐时期是属灵攻击的时候。似乎在我们的生命中永远得不到神的应许。人们很容易会问:“神真的会介入我的处境吗?”
b. 既恒久忍耐,就得了所应许的:神介入亚伯拉罕的人生,甚至用誓言给他的应许印上印记。事实上,因为他没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着起誓的,就指着自己起誓。这誓言表明神的应许(就像他的品性一样)是不变的。亚伯拉罕对这事的信心是应许得以实现的途径。
i. “这段经文教导我们……基督徒可以合法地使用誓言;我们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狂热分子倾向于废除神在他律法中所规定的庄严宣誓的做法。”(加尔文,Calvin)
c. 藉这两件不更改的事——神决不能说谎,好叫我们……可以大得勉励:两件不更改(不变)的事,就是神的应许和神的誓言。神在这两件事情上是绝不能说谎的。
i. 神的应许的绝对可靠性应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弟兄们,我们中间谁敢怀疑这事呢?那竟敢硬着颈项,站出来说‘我怀疑神的誓言’的罪人在哪里呢?哦!但是,让我们为此感到羞愧难当吧!想到神自己的孩子竟然也会指责天父作伪证,这对每个基督徒来说是何等大的羞辱啊。噢,我们真丢脸!”(司布真,Spurgeon)
d. 大得勉励:神不满足于仅仅勉励我们。他想大力地勉励我们。司布真描述了大得勉励的一些特征:
· 大得勉励不是取决于身体健康。
· 大得勉励不是依靠公开服事和基督徒团契的兴奋。
· 大得勉励不会被人的推理动摇。
· 大得勉励比我们愧疚的良心更强有力。
i. “当一个人面对贫困,听到他的孩子哭喊着要面包时;或当他可能因不可避免的损失而破产时;或当这个可怜的人刚刚失去妻子,接着又失去孩子时;或当一个又一个世上的支柱和安慰都被拿走,需要一种大力的勉励时;面对这些外在苦难,他仍然能泰然处之,这就是大得勉励。当这些苦难不是存在于你想象的试炼中、乃是存在于你真实的试炼中,不是在你想象的虚构患难中、乃是在真实生活的患难和狂风暴雨中,你却能喜乐地说:‘虽然我不希望这些事发生在我身上,但神与我立了永远的约,一切都有他的安排。’这就是大得勉励。”(司布真,Spurgeon)
e. 我们这逃往避难所、持定摆在我们前头指望的人:这是大得劝勉的另一个原因,知道神在我们前头设立了一个有指望的避难所。我们可以把这个有指望的避难所想象成根据摩西的律法所设立的逃城,民数记35章对逃城有详细的描述。
· 耶稣和逃城都在离需要帮助的人不远的地方。如果避难所是在我们到不了的地方,那它就是没有用的。
· 耶稣和逃城都向所有人开放,而非只是向以色列人。凡在有需要的时候进到避难所的人,必不会被拒绝。
· 耶稣和逃城都是居住的地方。在需要的时候,一个人来到逃城,绝不只是为了四处看看。
· 对于有需要的人来说,耶稣和逃城都是唯一的选择。没有这个避难所,结果肯定是灭亡。
· 耶稣和逃城都只在他们的范围内提供保护。离开所提供的避难所,就意味着死亡。
· 耶稣和逃城都在大祭司死后给予完全的自由。
· 然而,在耶稣和逃城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逃城只帮助无辜者;但有罪的人可以到耶稣那里寻求庇护。
4.(19-20节)不要灰心,因为耶稣会带领我们进入神的荣耀里。
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内。作先锋的耶稣,既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就为我们进入幔内。
a. 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的锚:在古代世界,锚是指望的象征。这里的意思是,我们被牢牢地固定在某种看不见的事物上(且通入幔内)。
i. 风平浪静的时候你不需要锚。天气越恶劣,你的锚就越重要。
· 我们需要用锚把船固定住,以免它失事。
· 我们需要锚来稳定船,让船上的人更舒服。
· 我们需要锚使船保持已经完成的航程。
ii. 船必须有锚,就像我们必须有盼望一样。锚本身可能有很强的抓地力,固定在海底,但如果它没有牢固地系着船,它是没有用的。但还有一层意思是,就像锚抓住船那样,指望也抓住我们。
iii. 但是锚的类比并不完全适用。我们被锚固定在天上,而不是固定地下;我们要继续前进,而不是停滞不前。
iv. “我们的锚和其它锚一样,一旦使用,就看不见它。人若看得见锚,表明锚没有被使用,除非是在一些小溪或浅水里使用的锚。当锚被使用时,人就看不见它了:它扑通一声掉到海里,落在了水下面很深的地方,躺在鱼群中间,铁爪抓住海底,人完全看不见它。弟兄,你的指望在哪里呢?你相信是因为你能看见吗?若是这样,那根本不是相信。”(司布真,Spurgeon)
b. 且通入幔内;作先锋的耶稣……为我们进入幔内:这种自信、像锚一样的指望,使我们进入到神的面前。指望正是灰心基督徒所需要的良药。
c. 作先锋的耶稣:我们确信自己能进入神的面前,是因为作先锋的耶稣已经进入。旧约的大祭司并不是作先锋进入幔子内的,而是作为代表进入。但耶稣已经进入到父神的面前,好叫他的子民可以跟随他进去。
i. 先锋(古希腊词是prodromos)是指军事侦察人员。先锋走在前面,知道别人会跟在他后面。
ii. “接着经文告诉我们,我们的主已经作为先锋为我们进入幔内——就是代表我们取得所有权。耶稣基督进入天堂后,他四处观看一切的宝座、棕榈树、竖琴、冠冕,说:‘我代表我所救赎的人取得这一切。我是他们的代表,以他们的名义宣告拥有天上的居所。’”(司布真)
iii. 然而,如果耶稣是先锋,我们就是跟随者。没有跟随者,就没有先锋。我们应该紧紧地跟随耶稣,紧紧地追赶他。他走在我们前面,是我们的榜样。
d. 作先锋的耶稣既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就为我们进入幔内:圣殿的类比(幔内)提醒希伯来书的作者想起他在前面已经开始了耶稣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我们大祭司的主题(来5:6-10)。这个思路一直延续到下一章。
(c) 2020 The Enduring Word Bible Commentary by David Guzik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