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18 – 保罗在哥林多;第二次宣教之旅的结束和第三次宣教之旅的开始
A.保罗在哥林多市。
1.(1-3)保罗到达哥林多,遇见亚居拉和百基拉。
这事以后,保罗离了雅典,来到哥林多。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他生在本都;因为革老丢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新近带着妻百基拉,从义大利来。保罗就投奔了他们。他们本是制造帐棚为业。保罗因与他们同业,就和他们同住做工。
a. 来到哥林多:哥林多是罗马帝国的一个主要城市,处于贸易和旅行的重要十字路口。它也是一个因其享乐主义和不道德行为而臭名昭著的城市。
i. 在保罗的时代,哥林多已经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这是一个拥有两个港口的商业中心,长期以来一直是其北部邻居雅典的竞争对手。哥林多是一个以道德宽松,特别是性淫乱而闻名的城市。在古典希腊语中,像哥林多人一样行事意味着实行淫乱,而哥林多同伴则意味着妓女。在广泛流行的对阿芙罗狄蒂(也称维纳斯,生育和性的女神)的崇拜中,这种性淫乱是允许的。公元前146年哥林多反抗罗马,被罗马军队残酷地摧毁。它荒废了一个世纪,直到凯撒大帝重建了这座城市。它迅速重建了以前作为各种贸易和不道德中心的地位。一位古代作家将哥林多描述为一个“只有强者才能生存”的城镇。(威廉姆斯)
ii. “意义重大的是保罗就是在这个城市写了罗马书; 当一个人在罗马书中读到他对外邦人堕落的描述时,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他在哥林多所发现的状况的反映。(罗马书1:22-32)“(摩根)
iii. 保罗知道,来自帝国各地的人们都要经过哥林多,一个强大的教会可以触及整个帝国的生活。他知道哥林多是一个艰难的城市,但他却不仅仅对容易植堂的地方感兴趣。
b. 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妻百基拉……来: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很可能亚居拉和百基拉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基督徒。但也有可能是保罗与他们一起制造帐棚为业(那些做皮革工作的人)时,领他们归主了。
i. 这开始了新约的重要友谊之一 – 保罗和亚居拉以及妻百基拉。保罗把他们称为他的同工,为我的命将自己的颈项置之度外(罗马书16:3-4)。
ii. “百基拉是百基卡的一个小名,百基卡是罗马最伟大的家族之一。她可能与这个家族有某种联系。“(休斯)在新约圣经中提到这对夫妇时,其中有一半是先写百基拉的名字 – 据说这是不寻常的。
c. 他们本是制造帐棚为业:保罗的帐篷制作是他事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知道有权得到他所服侍的人的支持(哥林多前书9:7-14),但他自愿支持自己的宣教和传道工作,所以没有人可以指责他为了丰富自己而领人归主(哥林多前书9:15-18)。
ii. 在现代宣教运动中,人们称宣教士在禾场上所做的任何支持自己的工作为帐篷制作。
iii. “在犹太教中,文士或拉比不应该为他们的教导收费,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除了学习和教导之外还有自己的工作。”(布鲁斯)
d. 因为革老丢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罗马历史学家苏托尼乌斯写道,革老丢将犹太人从罗马赶出去,是因为他们“在克雷斯特斯的怂恿下不断引发骚乱。”已经有很多人试图解释克莱斯特斯是谁,有一个可能是克雷斯特斯指的是耶稣基督,但在事件发生70年后的记录中将名字有些混淆了。似乎驱逐与“罗马的犹太人群体内的分歧和混乱有关,因为基督教被引入城市的一个或多个犹太会堂。”(布鲁斯)
i. 年表通常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似乎这次从罗马驱赶犹太人的事件发生在公元49年左右。
2.(4-5)保罗在哥林多的犹太人和外邦人中间的事工。
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利尼人。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的时候,保罗为道迫切,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
a. 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保罗在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当中的辩论(讨论、辩论)是有效的。在犹太会堂里的希利尼人是对犹太教感兴趣并且同情犹太教的外邦人。
i. 保罗后来描述了他在哥林多大胆讲道的特征: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哥林多前书2:1-16)。
b. 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的时候:当提摩太来的时候,他带来了有关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如何在信仰上坚定不移的消息(帖撒罗尼迦后书3:6-10)。这给保罗带来了极大的喜乐,激励了他的事工(保罗为道迫切)。他在哥林多写了帖撒罗尼迦后书来回应。
i. 根据哥林多后书11:8-9,当保罗在哥林多时,收到了来自腓立比的基督徒的经济支持,他能够暂时搁置帐篷制造的工作,而更加专注于在哥林多植堂的任务。
3.(6-8)在哥林多有反对保罗的声音起来了。
他们既抗拒、毁谤,保罗就抖着衣裳,说:你们的罪(原文作血)归到你们自己头上,与我无干(原文是我却干净)。从今以后,我要往外邦人那里去。于是离开那里,到了一个人的家中;这人名叫提多犹士都,是敬拜神的,他的家靠近会堂。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还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就相信受洗。
a. 他们既抗拒、毁谤:毁谤必定是针对耶稣的,因为保罗传讲耶稣为弥赛亚(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使徒行传18:5)。这是对耶稣神性的间接宣告,因为人能真正亵渎的只有神。
b. 从今以后,我要往外邦人那里去:保罗强烈地感觉到他有责任首先向犹太人传福音(罗马书1:16),但当他的信息遭到拒绝时,他一刻也没有浪费立即转向外邦人去传福音。
i. 保罗实践了耶稣在马太福音7:6中所讲的原则: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他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当人决心拒绝福音时,我们不应该继续尝试,除非门再次打开。
c. 保罗就抖着衣裳:保罗这样行,连会堂里的一点灰尘也不留在他衣服上,更不用说他脚上的鞋了。这是他表达拒绝他们的拒绝的一种戏剧性的方式。保罗当然能够戏剧般地生动地表达他的信息。
d.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这表明,即使在哥林多的犹太人拒绝了保罗和他的信息之后,他仍然以爱和恩典对待他们。他当然没有禁止犹太人来到耶稣面前; 他只是把传福音的焦点从犹太人转移到了外邦人身上。
i. 基利司布是为数不多的保罗亲自施洗的哥林多人之一(哥林多前书1:14)。
e. 还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就相信受洗: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26中告诉了我们这些哥林多人是什么样的人: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
4.(9-11)神在哥林多对保罗的特别鼓励。
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将神的道教训他们。
a.不要怕:这个信息背后的暗示是保罗害怕了,担心在哥林多这里的工作会被敌对的犹太人(就像在帖撒罗尼迦和庇哩亚一样)或被他周围充斥的世俗所削弱。
i. “保罗在雅典曾遭受文化冲击,现在在哥林多经历了道德冲击。这里的汗水、香水和沙砾压抑着保罗正义的灵魂,他变得沮丧。“(休斯)
b. 只管讲,不要闭口:解决保罗恐惧的办法是是遵守耶稣的命令,不要怕; 只管讲,不要闭口,就是继续将神的话语传出去。
i. 耶稣没有告诉保罗他的对手不会试图阻止他,只是他们不会成功(必没有人下手害你)。
c. 有我与你同在:这个应许是神不要怕和只管讲的吩咐的基础。当我们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是谁说的时,这就足够了。
i. 司布真关于耶稣的应许,“有我与你同在。”他认为这强调了三件事:耶稣的同在,耶稣的同情,以及耶稣的同工。
d. 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这个额外的应许是给保罗的确据,保罗一定常常疑惑哥林多教会的生存和健康。
e. 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保罗在哥林多待了一年半,这似乎比他植堂过的任何其他城市住的时间都长。他在哥林多的事工简单地被描述为:将神的道教训他们。
i. 保罗留在哥林多的时间显示了他的心在事工的什么地方。他不是“进进出出”的传道者,而是一个致力于培养门徒的人。
5.(12-17)哥林多的犹太人试图(不成功地)通过政府将保罗定罪。
到迦流作亚该亚方伯的时候,犹太人同心起来攻击保罗,拉他到公堂,说:这个人劝人不按着律法敬拜神。保罗刚要开口,迦流就对犹太人说:你们这些犹太人!如果是为冤枉或奸恶的事,我理当耐性听你们。但所争论的,若是关乎言语、名目,和你们的律法,你们自己去办吧!这样的事我不愿意审问;就把他们撵出公堂。众人便揪住管会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这些事迦流都不管。
a. 到迦流作亚该亚方伯的时候:哥林多的犹太人试图通过迦流阻止保罗在整个省的讲道工作。
i. “如果迦流接受了犹太人的指控并且认为保罗犯了所谓的罪行,那么各地的省长应该都会有了先例,保罗的事工就会受到严厉的限制。事实上,迦流拒绝在这件事上采取行动,等于承认基督教是一种宗教“(朗格内克)
b. 保罗刚要开口:保罗为自己辩护之前,迦流替他做了这件事。他正确地看到政府在试图决定宗教事务方面没有任何作用,尽管政府在冤枉或奸恶的事上确实有合法角色。
c. 众人便揪住管会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当愤怒的外邦人打管会堂的所提尼时,迦流选择不予理会。恐怕众人和迦流自己,都是敌对犹太人多过敌对保罗。
i. “不处置这个好人是他的责任,但另一方面,允许外邦人开始打犹太人却不是他的责任。”(司布真)
ii. 显然,当基列司布信靠耶稣时,他管会堂(使徒行传18:8)的职位被所提尼取代了 – 所提尼后来自己似乎也成了基督徒(哥林多前书1:1)。
B.保罗第二次宣教之旅的结束。
1.(18)保罗带着亚居拉和百基拉离开哥林多城。
保罗又住了多日,就辞别了弟兄,坐船往叙利亚去;百基拉、亚居拉和他同去。他因为许过愿,就在坚革哩剪了头发。
a. 保罗又住了多日:与以前的城市不同,保罗没有被迫离开哥林多。他在那里住了多日,实现了耶稣在使徒行传18:9-10中给他的应许。
b. 百基拉、亚居拉和他同去:保罗与这对夫妇建立了如此深厚的友谊和伙伴关系,他们决定和他一起去,因为他决定向东回到耶路撒冷,然后再去安提阿。
c. 他因为许过愿,就在坚革哩剪了头发:几乎可以肯定这个愿是拿细耳人的愿(民数记6)。这愿许了一定的时候,人就把头发剪下来,放在耶路撒冷的殿里,在一个特别的仪式上献给耶和华。
i. 拿细耳人的愿目的是向神表达一种独特的奉献,应许不吃葡萄藤的果子,不剪头发,不挨近死尸。
ii. 保罗履行这个愿表明犹太人反对他的讲道并没有使他成为反犹太的人。他永远不会忘记他是犹太人,他的弥赛亚是犹太人,基督教是犹太的,旧约的形式和仪式仍然可能被用于好的目的。显然,虽然保罗坚持犹太人的仪式不应强加给外邦人,但他认为想要遵守这些仪式的犹太信徒没有什么错,前提是他们要承认耶稣已经成全了律法。
iii. 威廉巴克莱认为保罗的动机是感恩。“毫无疑问,保罗想到了神在哥林多给他的一切好处,因此要还愿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但是,拿细耳人愿的目的似乎更多是奉献而不是感恩。也许哥林多的强烈世俗性使保罗想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表达他对主的献身和分别为圣。
iv. 按照传统,拿细耳人的愿只能在犹太地区还。保罗在坚革哩开始了这个愿,而不是在犹太地区。保罗在犹太传统所规定的范围之外所实行的愿,可表明他想要更纯粹、更符合圣经地遵循犹太仪式。
2.(19-21)保罗在以弗所城。
到了以弗所,保罗就把他们留在那里,自己进了会堂,和犹太人辩论。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他却不允,就辞别他们,说:神若许我,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于是开船离了以弗所。
a. 到了以弗所:大概两年前保罗就想来以弗所传道,但被圣灵阻止(使徒行传16:6)。现在,圣灵赐给他自由让他在这个重要的城市传道,并且看到了很好的结果。
i. 神对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有特殊的时机。如果保罗能够看出,当他之前想去以弗所,圣灵说“不”时其实是在说“等一等”。有时,神说,“等一等”,当祂这样说的时候祂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b. 保罗就把他们留在那里:亚居拉和百基拉留在以弗所,似乎是保罗的请求。一些好事开始在以弗所发生,保罗希望他信任的朋友可以继续这个工作。
c. 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他却不允,就辞别他们:保罗不能长期留在以弗所,他想要在即将到来的耶路撒冷的节期还所许的拿细耳人的愿。
3.(22)保罗到达该撒利亚,并经过耶路撒冷,回到他在叙利亚的安提阿的教会的家,结束了他的第二次宣教之旅。
在该撒利亚下了船,就上耶路撒冷去问教会安,随后下安提阿去。
a. 去问教会安:去问教会安,就意味着他上了耶路撒冷并在圣殿里还了他的拿细耳人的愿。
b. 随后下安提阿去:离开耶路撒冷,保罗回到叙利亚安提阿的教会的家。保罗回来他们一定很高兴,保罗就把他过去三年左右的工作都讲给他们听。
C.保罗的第三次宣教之旅始于加拉太、弗吕家地区和以弗所城。
1.(23)在加拉太和弗吕家地区。
住了些日子,又离开那里,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
a. 住了些日子:我们不能确切知道保罗在彼西底安提阿的教会的家待了多长时间。路加的记录让人觉得保罗立即开始了下一段宣教之旅。
b. 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由于保罗这次行程的首要目的是坚固众门徒,他回到了先前宣教之旅中建立的教会。这包括大数、特庇、路司得、以哥念和彼西底的安提阿的会众。
c. 坚固众门徒:保罗对建立门徒而不仅仅是引人归主的热情,再次显现出来。保罗看这项工作很重要。
i. 如果保罗要拜访我们现代的一个教会,他会想知道:“作为门徒你有多强大?我能做些什么来坚固你与耶稣基督同行?“他会提醒我们所有人仅仅与耶稣建立一个强大的开端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始终在力量上成长。
2.(24-26a)亚波罗在以弗所的事工。
有一个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来到以弗所。他生在亚力山太,是有学问(或作:口才)的,最能讲解圣经。这人已经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训,心里火热,将耶稣的事详细讲论教训人;只是他单晓得约翰的洗礼。他在会堂里放胆讲道。
a. 有一个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正如保罗在加拉太和弗吕家做了他的工作,这个名叫亚波罗的人从亚历山大来到以弗所。在很多方面,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 亚波罗是有学问(或作:口才)的。
• 亚波罗最能讲解圣经。
• 亚波罗已经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训。
• 亚波罗心里火热。字面意思就是“灵里沸腾”带着“热情地冒泡”的意思。(威廉姆斯)
• 亚波罗将耶稣的事详细讲论教训人。
i. 看起来似乎亚波罗(就像当时的许多人一样)是一个仅由神召唤的宣教士,因为没有迹象表明他是由任何特定的会众或使徒差遣的。他就是简单地来到以弗所。
b. 只是他单晓得约翰的洗礼:我们再次看到施洗约翰的声誉和工作在罗马帝国的犹太人中广为人知,远到亚历山大那里。
i. 因为亚波罗知道施洗约翰的工作,所以他很可能宣讲弥赛亚已来、我们必须悔改并回应耶稣,但他可能对耶稣基督的完整身份和工作知之甚少。
ii. “亚波罗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是一个常常旅行的人。我们可以想象,在他年轻时,他曾去过耶路撒冷,特别是如果他对旧约有兴趣的话。并且受到施洗约翰讲道的影响。“(布易士)
c. 他在会堂里放胆讲道:亚波罗对耶稣的了解并不多,但他所知道的他详细讲论教训人– 并且带着火热的心。他对耶稣了解甚少,但他所知道的就足以让他火热。
i. “这里提到的是‘火热‘,意思不仅仅是他的技能,也是基于深深嵌入他内心的某种事物的信念。”(布易士)
3.(26b-28)百基拉和亚居拉帮助亚波罗。
百基拉,亚居拉听见,就接他来,将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他想要往亚该亚去,弟兄们就勉励他,并写信请门徒接待他(或作:弟兄们就写信劝门徒接待他)。他到了那里,多帮助那蒙恩信主的人,在众人面前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
a. 百基拉,亚居拉:保罗在哥林多遇见了这对也做帐篷为业的夫妇(使徒行传18:3)。他们跟他一起从哥林多去了以弗所,保罗把他们留在那里,自己继续向东到耶路撒冷的该撒利亚和安提阿(使徒行传18:18-22)。
b. 就接他来,将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亚居拉和百基拉为神的国做了一些有价值的事。他们帮助了一个热爱神,并有一定的能力服侍神的人; 然而,他的知识有限,因此真正有效的事奉资源也有限。
c. 弟兄们就勉励他,并写信请门徒接待他:亚波罗在亚居拉和百基拉的教导下,又带着以弗所教会的推荐信,在亚该亚、特别是在敌对的犹太人(在众人面前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当中有效地服侍。
i. 亚波罗往亚该亚去,这很可能意味着他去了亚该亚地区的哥林多市。从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所写的我们看到,显然他在那里的事工非凡。亚波罗去哥林多浇灌保罗播下的种子。
ii.虽然有些哥林多人执意带着分裂的心看待亚波罗(哥林多前书1:12,3:4),但我们没有理由相信是亚波罗自己鼓励哥林多人这样做。保罗认为亚波罗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同工(哥林多前书3:5-7和16:12)。
iii. 亚波罗是犹太人,被认为是有学问的,最能讲解圣经(使徒行传18:24-25)。他还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基于这些原因,一些学者认为他可能是希伯来书的作者。
©2019 David Guzik – No distribution beyond personal use without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