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28 – 保罗抵达罗马
A.保罗在米利大岛的事工。
1.(1-2)保罗被蛇咬却奇迹般地没有受伤,给米利大岛的居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既已得救,才知道那岛名叫米利大。土人看待我们,有非常的情分;因为当时下雨,天气又冷,就生火接待我们众人。
a. 才知道那岛名叫米利大:这些经验丰富的水手肯定知道米利大岛,但却不知道岛的这一边。 几乎所有到米利大来的都到了另一边的主要港口; 他们没有认出岛的这一面。
b. 土人看待我们,有非常的情分;因为当时下雨,天气又冷:路加记录的方式是像经历过这种情况的人一样,无论是米利大土人的善意还是暴风雨的寒冷和潮湿都表现了这一点。 米利大的意思是避难所,一个合适的名字。
2.(3-6)保罗被蛇咬。
那时,保罗拾起一捆柴,放在火上,有一条毒蛇,因为热了出来,咬住他的手。土人看见那毒蛇悬在他手上,就彼此说:这人必是个凶手,虽然从海里救上来,天理还不容他活着。保罗竟把那毒蛇甩在火里,并没有受伤。土人想他必要肿起来,或是忽然仆倒死了;看了多时,见他无害,就转念,说:他是个神。
a. 那时,保罗拾起一捆柴:这个伟大的使徒拾木柴取火,尽管276名乘客和船员中可能有数十人更适合这项工作。保罗仆人的心一直很明显。
b. 有一条毒蛇,因为热了出来,咬住他的手:保罗对神忠心,作为一个真正的仆人生活。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参加这次审判。他谦卑的服侍带出来一只毒蛇,而毒蛇并没有只是啃了保罗 – 它悬在他手上。
i. 保罗没有让它影响到他。他没有尖叫,“神啊,为什么?我再也无法承受这些了!” 或者”你看不到我在为你服侍吗?“保罗没有去看坐在火边的人说:”你们这些懒人!如果收集木柴的人是你们而不是我,这些就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了!“
ii. 保罗的反应似乎平静而无动于衷:保罗竟把那毒蛇甩在火里。
c. 这人必是个凶手……天理还不容他活着:当地人相信天理终于抓住了这个囚犯。天理实际上指的是希腊正义女神Dikee。知道保罗是囚犯的当地人以为他犯下了重大罪行,而正义女神不允许保罗逍遥法外。
d. 并没有受伤:神保护保罗不受风暴的伤害,并不是要他被蛇咬死。保罗是受保护的。神应许他会去罗马(使徒行传23:11,你也要在罗马作见证),保罗还没有到罗马。与其说没有什么能阻止保罗,不如说没有什么能阻止神的应许实现。
i. 保罗可以将神过去的信实视为未来祝福和保护的应许。
ii. 此外,我们也看到“神圣的正义”对保罗不再有任何要求——所有的要求都因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而得到满足。神的公义永远不会伤害保罗,也不会伤害任何因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而罪得赦免的人。
e. 说:他是个神:这是人类的典型反应。这些土人一定是视保罗为极端。他要么是极度邪恶要么被认为是神。事实上,保罗既不是一个该受惩罚的罪犯,也不是一个神。这就是我们必须对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持谨慎态度的原因,无论看法是好还是坏。
2.(7-10)保罗治愈了部百流的父亲和许多其他人。
离那地方不远,有田产是岛长部百流的;他接纳我们,尽情款待三日。当时,部百流的父亲患热病和痢疾躺着。保罗进去,为他祷告,按手在他身上,治好了他。从此,岛上其余的病人也来,得了医治。他们又多方的尊敬我们;到了开船的时候,也把我们所需用的送到船上。
a. 岛长部百流……他接纳我们,尽情款待三日:这是一个伟大的祝福,与前两周在海上的痛苦形成鲜明对比。神给了保罗、路加和亚里达古一个放松和补充的季节。
i. 岛长:这“是在那个地方代表罗马人的确切术语; 这是路加记录准确性的另一个例子。”(布易士)
b. 部百流的父亲患热病和痢疾躺着: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称为米利大热的疾病,它来自米利大山羊奶中的微生物。其症状通常持续四个月左右。
c. 保罗进去,为他祷告,按手在他身上:神医治了这个人。但是通过保罗的意愿和活动发生的。神完成了这项工作,但保罗已经为这项工作做好了准备。
d. 岛上其余的病人也来,得了医治:很快,保罗所做的工作就传到了许多其他人身上。这个表达医治的词不是奇迹性医治的惯用词。这个词更字面的意思是“接受医疗护理。”可能是路加(根据歌罗西书4:14,路加是医生)在米利大岛担任了医疗宣教士。
B.保罗在罗马。
1.(11-15)保罗前往罗马行程的最后一部分。
过了三个月,我们上了亚力山大的船往前行;这船以丢斯双子为记,是在那海岛过了冬的。到了叙拉古,我们停泊三日;又从那里绕行,来到利基翁。过了一天,起了南风,第二天就来到部丢利。在那里遇见弟兄们,请我们与他们同住了七天。这样,我们来到罗马。那里的弟兄们一听见我们的信息就出来,到亚比乌市和三馆地方迎接我们。保罗见了他们,就感谢神,放心壮胆。
a. 过了三个月:他们在米利大岛度过了三个月,积蓄力量,等待冬天结束。
b. 到了叙拉古,我们停泊:这是米利大岛之后的第一站。叙拉古是古代世界著名的城市,是西西里岛的首府。
i. 著名的数学家阿基米德曾住在叙拉古。当罗马人占领该岛时,他在土里画画,解一道数学题时,一名士兵把一把匕首插在了他的喉咙上。阿基米德说:“停下来,你弄乱了我的方程式! 士兵就把他杀了。
c. 利基翁……部丢利……这样,我们来到罗马:当保罗和其他人向北行进到意大利半岛时,他们花时间与在路上遇到的耶稣的门徒相处(在那里遇见弟兄们,请我们与他们同住了七天)。
d. 那里的弟兄们一听见我们的信息就出来,到亚比乌市和三馆地方迎接我们:最终,他们在罗马城外受到了来自城里的基督徒们的欢迎。他们向保罗致敬,就像迎接皇帝们一样迎接他们: 他们在保罗进城时出去迎接他,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来到亚比乌市(约43英里或69公里)。
i. 几年前他们收到了保罗写给罗马人的著名的书信,所以他们可能觉得已经认识他了 – 他们当然想要敬重他。鉴于这问候背后的爱和荣耀,难怪保罗感谢神并放心壮胆。
ii. “路加并没有给人留下保罗是第一个把福音带到罗马的人的印象……这些基督徒——路加所称呼的兄弟们——的存在足够证明福音已经传到了罗马。(布鲁斯)许多年前,有来自罗马的犹太人听到了彼得在五旬节上的讲道(使徒行传2:10),所以很可能从一开始就有来自罗马和在罗马的基督徒。
iii. 有人可以说他们把保罗当作国王来对待。 “这是一个习俗,当皇帝访问一个城市时,人们出去迎接他并护送他回到城里。”(霍顿)
iv. 然而,在他第二次罗马监禁期间,保罗一个人被遗忘(提摩太前书4:9-16),这意味着在某种意义上,罗马的基督徒们没有(或者不能)保持他们对保罗的爱和敬重。
2.(16)保罗在罗马的囚犯身份。
进了罗马城,(有古卷在此有:百夫长把众囚犯交给御营的统领,惟有)保罗蒙准和一个看守他的兵另住在一处。
a. 进了罗马城:最后,耶稣的应许实现。保罗决心早在第三次宣教之旅时就去罗马(使徒行传19:21,罗马书1:15)。在耶路撒冷的时候,耶稣应许保罗他会去罗马(使徒行传23:11)并在海上风暴的两周中重复了这个应许(使徒行传27:23-25)。
i. “现在,在这本书的最后,这位使徒来到了罗马。因此,耶稣预言他的门徒将在地极作祂的见证,实现了。“(布易士)
ii. 保罗来到罗马时,这个城市已经存在了将近800年。著名的体育馆尚未建成; 但是显著的建筑物是朱庇特神庙、该撒宫殿和战神马尔斯的神庙。当时,罗马的人口约为200万 – 一百万奴隶,一百万人自由人。社会大致分为三个阶层: 一小部分上层阶级、一大部分穷人,还有奴隶。
b. 百夫长把众囚犯交给御营的统领:对百夫长犹流来说,这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他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并在保罗的大力帮助下成功地将所有囚犯从该撒利亚带到罗马(使徒行传27:1)。
c. 一个看守他的兵:保罗不是在普通的监狱里。他被允许另住在一处,并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根据使徒行传28:30,他租了一间房子)。然而,他经常受到罗马卫兵的监视,而且经常被用铁链锁着。卫兵的轮岗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可以讲话的人。
i. “这个士兵的手腕会被轻轻地拴住……每四个小时左右就会被释放一次,但对保罗,却没有类似的释放。”(布鲁斯)
ii. 在腓立比书1:13中(就是保罗在罗马被监禁时写的),保罗讲述了他的信息是如何传到罗马宫中守卫那里的。虽然他是囚犯,但他有一群真正被俘虏的听众。
3.(17-20)保罗呼吁罗马的犹太群体。
过了三天,保罗请犹太人的首领来。他们来了,就对他们说:弟兄们,我虽没有做什么事干犯本国的百姓和我们祖宗的规条,却被锁绑,从耶路撒冷解在罗马人的手里。他们审问了我,就愿意释放我;因为在我身上,并没有该死的罪。无奈犹太人不服,我不得已,只好上告于该撒,并非有什么事要控告我本国的百姓。因此,我请你们来见面说话,我原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被这炼子捆锁。
a. 保罗请犹太人的首领来:保罗按照他一贯的作风,先到每一座城市的犹太人那里去传道。他只花了三天时间就在罗马会见了犹太人的首领。
b. 弟兄们:保罗想要他们知道他没有离弃以色列,他们仍然是他的弟兄们。正如保罗在这场考验开始时在圣殿山上向人群解释的那样,我确实是犹太人(使徒行传22:3)。
c. 我虽没有做什么事干犯本国的百姓和我们祖宗的规条:保罗希望他们知道他是无辜的,没有任何冒犯律法或犹太人的罪行。
d. 他们审问了我,就愿意释放我:保罗希望他们知道罗马人已经准备好并愿意释放他。
e. 因为在我身上,并没有该死的罪:保罗希望他们知道他没有对指控他的犹太领导人提出反诉或指控。
f. 我原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被这炼子捆锁:保罗希望他们知道他被囚是因为他相信以色列的弥赛亚,以色列的盼望。
i. 随着公元70年的临近,在一场空前的民族灾难袭击拒绝耶稣的以色列人之前,时间已经不多了。大约10年后就会很清楚,耶稣是以色列人所望的,但他们中的许多人拒绝了这个盼望。
4.(21-22)犹太领导人回应保罗。
他们说:我们并没有接着从犹太来论你的信,也没有弟兄到这里来报给我们说你有什么不好处。但我们愿意听你的意见如何;因为这教门,我们晓得是到处被毁谤的。
a. 我们并没有接着从犹太来论你的信:这表明在耶路撒冷和该撒利亚指控保罗的宗教领袖知道他们的案子是没有希望的。他们没有继续发出文件来证实对他的指控。
b. 也没有弟兄到这里来报给我们说你有什么不好处:保罗想知道他们从耶路撒冷听到了关于他的什么事。罗马的犹太人还没有听到任何关于保罗的事。
c. 但我们愿意听你的意见如何;因为这教门,我们晓得是到处被毁谤的:虽然他们对保罗一无所知,但他们听说基督教在某些人中不受欢迎,在所有地方都是被毁谤的。他们想从保罗本人那里听这个故事,这应该受到称赞。
5.(23-24)罗马的犹太群体从保罗那里听到了福音。
他们和保罗约定了日子,就有许多人到他的寓处来。保罗从早到晚,对他们讲论这事,证明神国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以耶稣的事劝勉他们。他所说的话,有信的,有不信的。
a.保罗从早到晚,对他们讲论这事,证明神国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以耶稣的事劝勉他们。在这段美好的教导时间里,保罗谈到了神国,从早到晚,详尽地研究了旧约全书是如何谈到耶稣的。
b. 证明神国的道:说到神的国,保罗无疑教导了耶稣所教导的: 在耶稣里,神带来了一个属灵的国,要在人的心里而不是这世界上生根。在耶稣和保罗的时代,大多数犹太人寻求的是政治王国,而不是属灵国度。
c. 他所说的话,有信的,有不信的:在对保罗这非凡的一天的教导的回应中,有些人相信并倚靠耶稣。其他人有不信的。即使是最好的使徒在最好的情况下有最好的教导也不能说服他们。
6.(25-27)保罗用以赛亚书6:9-10解释了为什么有人会拒绝福音。
他们彼此不合,就散了;未散以先,保罗说了一句话,说:圣灵藉先知以赛亚向你们祖宗所说的话是不错的。他说:
你去告诉这百姓说:
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
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
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
我就医治他们。
a. 他们彼此不合:这表明那些被说服的人和那些不相信的人开始互相争论。
b. 未散以先,保罗说了一句话:说:圣灵藉先知以赛亚向你们祖宗所说的话是不错的。保罗知道以赛亚预言他们的心刚硬。有人领受福音,保罗固然欢喜,但若有一个人弃绝耶稣,他也必定忧愁。
c.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本质上,以赛亚在以赛亚书6:9-10中说:“如果你拒绝耶稣,你可以听见,但永远不会明白; 你能看见,但无法感知。你的心现在是,将来也会是硬的,你的耳朵闭上,眼睛闭上,因为你真的不想求助于神让祂医治你的罪。”
i. 当以赛亚第一次说这话的时候,或者当保罗引用这话的时候,这些话是真的,在今天仍然是真的。许多人听到并拒绝,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想向神求助,不想从他们的罪中得到医治。
7.(28-29)保罗告诉他们,他将把救恩的信息传给外邦人。
所以你们当知道,神这救恩,如今传给外邦人,他们也必听受。(有古卷在此有:保罗说了这话,犹太人议论纷纷的就走了。)
a. 所以你们当知道:他们中间若有人弃绝神这救恩,也不会使这救恩成为枉然。神会找到那些愿意听受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是外邦人。
i. 保罗恳求人接受耶稣,但不像乞丐那样恳求。保罗不是为自己心痛,乃是为那些拒绝的人心痛,并且郑重地警告那些拒绝的人这样做的后果。
ii. 福音的传道者实际上传讲两条信息。凡以信心回应福音的人,他就是生命的使者。但对于那些拒绝耶稣的人,传道者加了他们的罪。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哥林多后书2:16)
b. 保罗说了这话,犹太人……就走了:这个混合的群体 – 一些相信,一些不相信 – 彼此争论着离开了保罗(议论纷纷的)。
i. 在保罗斥责那些拒绝耶稣的犹太人之后的几年,犹太的犹太人被大规模屠杀,耶路撒冷被毁。神的审判即将来临,保罗沮丧的部分原因在于他意识到了这一点。
8.(30-31)保罗在该撒法庭受审前,在罗马待了两年。
保罗在自己所租的房子里住了足足两年。凡来见他的人,他全都接待,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
a. 住了足足两年:保罗在该撒利亚住了两年多,等候他的案件得到解决(使徒行传24:27)。现在他又花了两年的时间等待他的案件在该撒面前得到审理。
i. “保罗在罗马停留的两年时间被延长很可能是因为法庭事务的繁忙。他的案子花了那么长时间才提出来听审。”(布鲁斯)
b. 在自己所租的房子里:很可能,保罗作为一个帐篷制造者(皮革工人)继续他的工作,以供应他房子的租金(如使徒行传18:1-2和20:33-35)。保罗一直是个勤奋的人。
c. 凡来见他的人:他在罗马接待人的一个例子是保罗接待一个信主的人,一个名叫阿尼西母(腓利门书10章) 的逃跑的奴隶,保罗让他回去见他的主人腓利门。
d.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保罗不能远行,却能将教导并传道给凡到他那里去的人。他就这样行了。他也写信; 我们应该为以弗所书、腓立比书和歌罗西书来感谢这两年在罗马的拘留期。
i. 这两年没有白费,神也没有浪费保罗在罗马的时间。神从不浪费我们的时间,尽管我们可能因为没有意识到神对我们生活此刻的心意而浪费了时间。
ii. 保罗最终出现在该撒·尼禄面前。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大胆而有力地向他宣讲福音——正如神所应许他的那样(使徒行传9:15和23:11)。
iii. 似乎保罗被判无罪, 而且根据大多数的估计在接下来的四、五年时间里是自由的, 根据早期教会国家的历史传统,这样一直到他再次被捕、入狱、被判有罪,并在尼禄的命令下于公元66年或67年在罗马被处决。
iv. 很可能,路加没有记录保罗在该撒面前受审是因为写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是为了给罗马法庭提供保罗在该撒面前受审的背景和事实依据。
e. 即没有人禁止他:这里有完全不受阻碍的意思。保罗的锁链和监禁无关紧要。神的话没有受到阻碍。
i. 当保罗来到罗马时,大海、士兵和蛇都威胁过他的生命。但神救他脱离这一切。通过保罗,神表明神的人,完成神的旨意,是不能被阻止的——尽管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出现。
ii. 最后,即使是一些犹太人的不信,或其他任何人对耶稣的拒绝,都不能阻挡福音的传播。福音要出去,找到那信的人。
iii. 马太福音22:1-14是对使徒行传比喻性的解释。神为以色列人设摆筵席,邀请他们来(耶稣事工期间),他们却不来。然后,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祂又发出了第二次邀请。但是他们还没有来; 相反,他们杀死了带来节日信息的神的仆人。最后,神邀请所有要来的人,包括外邦人,但他们必须穿上耶稣的衣服才能来。
f. 放胆……并没有人禁止:这个故事没有结束,因为教会的历史将这个故事延续了几个世纪。信靠耶稣,靠着圣灵的大能和父的引导,神的道必继续畅通无阻地传开,继续为神的荣耀改变人的生命。使徒行传真的是一个永远都不会结束的故事。
i. 有能力作事、无人能抵挡的,愿荣耀、国度、权柄都归给祂,直到永永远远。阿门。”(普尔)
©2019 David Guzik – No distribution beyond personal use without permission